台階上的青岛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島究竟有多少石頭臺階沒有統計,可以斷言:除山城重慶外沒有出其右者。青島有十幾座山頭星羅棋佈地矗立在老市區,五彩繽紛的歐式老房子撒落在海邊,聳立在山坡,錯落有致地與梧桐、槐樹、松樹等相互掩映 ,加之老房子無一例外的覆蓋著紅瓦,散漫中透出統一。晴天萬里無雲,大海碧波蕩漾,曲折蜿蜒的海岸線環繞島城像簇擁著一顆明珠,構成了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特色。
  文化名人與臺階
  由於“青島負山濱海,地勢不平,德人鑿山開路,升降曲折,一依山勢”(洪深語)。所以馬路沿山勢走向,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特別是盤山馬路常常是馬蹄形,或“U”字形,比如觀海一路、二路;觀象一路、二路。而連接一路、二路之間的落差,成就了石頭臺階的用武之地;至於山溝和溝崖之間的落差,也是由石頭臺階搭了一條梯子。市場三路和滄口路之間就建了三條大臺階,熱河路和無棣二路、江蘇路和蘇州路、萊蕪一路和蘇州路等,都是由長而陡的石頭臺階牽手連接。可以這麼說,凡是有山的地方 ,比如貯水山、伏龍山、信號山、青島山、小魚山等,都是由石階連接上下兩條馬路的落差。大臺階又像天梯一樣,可以送遊人登上山頂,俯覽青島的全景。縱觀青島大大小小的石頭臺階,像從山上流下一波三折的瀑布,構成島城獨特的景色。
  說到大臺階,就要說說臺階文化。臺階文化是與文化名人有關,沒有文化名人何談臺階文化?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客居青島的一批文化名人,大多住在山坡上,因而他們與山與臺階結下不解之緣。著名作家吳伯簫住在棲霞路上,“屋是掛在山坡上的。門窗開處便都是山。” 吳伯簫每天都是踏著石頭臺階出入。因而,他給房子起名叫“山屋”。1934年,他專門寫了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山屋》,文中極力讚美山屋內外的生活情趣。除此,他還寫了《島上的季節》《陰島的漁鹽》等膾炙人口的散文;1936年,吳伯簫搬到觀象山麓 “兩層樓房,坐落在一個小山頂上。”從濟甯路走,爬一條小巷,小巷很窄,石頭臺階,一共七十餘級。吳伯簫認真數了數,從山底到他的房子有六十二階階梯。一篇著名散文《記島上居室》就誕生在這裡。1926年,著名作家王統照在觀海二路49號購地築宅。他的住宅是進門先上臺階為三間平房,作為會客室及工人所住,再上臺階為一院落,三上臺階是曲尺型的平房作為書房和臥室。由於三上臺階,似有曲折回廊的感覺。1934年,著名作家蕭紅蕭軍來青島居住在觀象一路1號一座石頭樓。從馬路還是要踏著一條石頭小臺階上樓。他們在這裡進行文學活動和文學創作,分別完成了名著《生死場》和《八月的鄉村》。工作之余,他們沿著樓旁一條石頭小臺階爬上觀象山散步休息。還有洪深、沈從文、康有為等文人雅士無不與山與臺階有緣,構成一種臺階文化。
  除此,還應提及草根臺階文化。幾十年來,筆者經常從滄口路通過大臺階到市場三路。當你走在大臺階上就感到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每每看到散落在臺階上的多是相面的、看手相的、算卦的。他們的生意儘管清淡,但也不失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抽籤問卜。對於無神論者的我,雖不信此術,但你不得不承認“存在皆合理”這句名言。這裡雖然多次取締,但他們頑強地存在。自開放以來有發展之勢,長久以來構成一種草根巫術文化。
  其實,臺階就是一種建築,是牽手樓房之間、馬路之間的梯子或紐帶。承載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活動。由於青島的特殊地理構造和人文歷史造就了城市的臺階文化。
  觀象山大臺階
  綠樹掩映下觀象山大臺階猶如廬山的瀑布一波三折飛瀉而下,不僅使人想起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運河落九天”之句。那雪白的槐花,飛濺的梔子花,恰似瀑布的浪花,飄逸、晶瑩,且散發一股幽香,沁人肺腑。人就像瀑布裡流動的魚.,不!每道臺階更像五線譜,那麼人就是流動的音符。老年人拐杖的咚咚聲,小夥子輕捷腳步的沙沙聲以及姑娘們高跟鞋的嗒嗒聲,混雜著小鳥的啾啾聲,演奏出一曲天籟之音及和諧樂章。
  退休後,每天爬兩次大臺階,早晨和傍晚各一次,似乎沒有覺得什麼,但今天思緒特別敏感,也許年老的原因,也許其他什麼原因,總願意想過去的事情。正如哲人所說“當你只想回憶往事時,你已垂垂老矣。”是的,這條臺階是那麼熟悉,又感到那麼陌生;是那麼親近,又感到那麼遙遠。是少年時代讀書爬過的階梯吧,還是初戀走過的路徑?是踏著蕭紅蕭軍的足跡,還是尋找吳伯簫的故居?這些經歷不時地襲上我的心頭,在我腦海翻騰。
  夕陽的餘暉送走西天的彩霞,我坐在藤蘿架下,想起鄰居劉大娘,那年也是這個時刻,92歲的她爬臺階累了,坐在這裡和我在一起聊天。我問她從什麼時候爬臺階。她說已經爬了60多年了,風雨不誤,一天爬兩次。108級臺階啊,60年該鋪成萬里長城了吧?我問她長壽的秘訣,她似乎很坦然:“我沒有什麼秘訣,粗茶淡飯,堅持鍛煉,遇事不怒,心態平和。”“大娘啊,這就是秘訣啊!”我對老人更加肅然起敬。可惜,95歲那年她猝然離世。如今有三年了吧?她像石頭臺階得到永恆,也像藤蘿裝扮了春天。我這麼想著,只見一對老夫妻手牽著手,一步步登上臺階來,夕陽照著白髮蒼蒼的老人像一對玉人定格在臺階上。我認識他們是醫院退休的老大夫,男的米壽,女的82歲。看到他們,我突然想到,什麼是幸福?這對老夫妻牽手到老就是幸福。觀象山大臺階啊,你見證多少平凡的人生和歷史的滄桑啊?
其他文献
海鮮市場的豐盈,依靠的大多都是漁民出海的碩果,而漁船則是漁民的生命。時代進步飛速,舊時手工打造的木制漁船,現在也更新成鋼鐵巨物,木船也就隨之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記者尋訪到青島唯一的一家純手工木船廠,說是船廠,其實只是個十幾人的造船工坊。54歲的廠長劉方林,自小跟隨祖輩學習造船技術,二十幾歲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造船技師,周邊漁民只要造船都會請他指導建造。隨著漁船的需求量增加,94年劉方林決定自己開廠
期刊
[摘 要]以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为视角,对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纵向梳理,统计现行国家科技奖励奖项类型及获奖情况,发现中国当下科技奖励制度存在优先权引发的矛盾心理、科技界分层现象严重、科学规范过于理想化、命名规则不合理等一系列困境。基于此,提出中国科技奖励制度完善的路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者都不可忽视;加强科技奖励评审的合理性建设;科技奖励制度要体现科学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默顿;科学社
期刊
整形醫師張亞航最初的人生軌跡是在太平洋兩端飛來飛去,1982年生於臺灣,14歲赴加拿大留學,後來去美國讀醫學院,期間每年的假期都會回臺灣,在父親張國華醫師的診所裡學習,畢業在台灣的診所工作一段時間後,最終卻選擇來青島成家立業。  “我來青島,也是圓了我奶奶的一個心願。”原來,張亞航醫師的奶奶郭淑青是青島人,還參加過抗日戰爭,一段從臺灣發回的採訪音訊,將我們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對抗日寇,巾幗
期刊
膠州陶器歷史悠久,三裡河出土的蛋殼陶和獸形陶規鬲,已有四千年歷史,是我國稀有的珍貴文物,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大沽河畔的李哥莊鎮冷家莊村,73歲的葉氏黑陶第四代傳人葉廣德用半個世紀的堅守,默默地傳承這逭門手藝。眼下,冷家莊村葉氏黑陶已被列為青島市級非遣,葉廣德老人不斷創新,還作出了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代表性器皿“蛋殼陶”相似的黑陶藝術品。  記者在葉廣德老人家中看到,普通的農家小院內,堆滿了各
期刊
青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島城,不僅有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氣候,而且有海鮮和美味。島城人在大快朵頤的同時,還能對海鮮吃出飲食文化,不乏包含生活哲理。  這些俗語是青島人飲食的經驗結晶,代代流傳,至今不衰。比如“鱗刀魚頭一鼓輪。”鱗刀魚第一段,自然肉厚多脂肪,吃起來又香又鮮;這裡還有另一層意思,說一個人行事獨特,別人比不得,常用“你是鱗刀魚頭一鼓輪”來形容。當然,海鮮整體來說是鮮美的,青島人從老祖宗長期積累
期刊
2015年冬天的一天,我躺在魯北濱州的某所公寓的床上閱讀帕慕克。  他在《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中寫到:“有時候,你的城市看起來像是陌生之地”。這感慨有著某種飽經滄桑的人生況味,傳遞出城市與人、一個小人物與所在城市的依附關係和心理眷戀,兩者如同一對冤家,肌理滲透,回憶糾纏,而時間在其中穿行,把兩者緊緊綁縛,編織。  城市脈絡裡的記憶  2008年春天,我在青島市北區上清路和駝峰路兩側的一層廠
期刊
作為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牌匾文化自古由來已久。  受中國儒學傳統文化薰陶的買賣商家,亦往往需籍“儒商”之名,彰顯自家企業文化之格局,以提升商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古往今來,名人名匾與知名商家相互映襯,形成了一種獨具魅力的牌匾文化。  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牌匾,大都頗有來頭。京城名店“全聚德”和“都一處”,皆出自乾隆禦筆。“同和居”和“狗不理”則由前清皇族愛新覺羅·溥傑和溥任分別所書
期刊
[摘 要]自运用于传媒领域的新闻生产以来,人工智能在海量信息加工与个性化推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新闻框架设定的偏向与操纵、大量发布假新闻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可以给予人工智能新的“信任机制”,这种机制源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源头把关,能够最终保证新闻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有效打击虚假新闻,使信息脱媒成为可能。  [关键词]AI ;区块链;新闻真实;技术共存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山在窗外,海在腳下,城在岸邊。青島,一座天生麗質的山海之城,既擁有一派“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旖旎風景,又是一方熱情好客、底蘊豐厚的人文高地。  去海邊浪漫、赴山中小雅,在城裡優閑,是影視劇中最常見的度假片段。而在青島,這只是一種慣常的生活狀態。海闊天空一路是藍,青島的城區,一邊是曼妙旖旎的海岸線,一邊親切蓬勃地展開了風情各異的歐式建築與活色生香的街巷。百年前的過往歷史,讓這裡既有著東方的傳統文化
期刊
[摘要]席勒把诗歌当作美的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门类,所以,作为美的艺术的诗歌就是要把人性分裂时代的人的能力重新组合,从而使入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此,诗歌应该具有人民性,诗人应该是人民诗人;同时,诗歌必须理想化和高尚化,表现时代精神的真和善,可是不能沾染时代的腐败气息,应把诗的源泉放置在完整人性的心灵中,诗人应该是时代的儿子。  [关键词]诗歌美学思想;诗;诗的艺术;人民性;理想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