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数学教学中讲授数学史
  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介绍数学文化名人让学生认识数学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如初一学习分数乘方时,我给学生讲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又如讲分数四则运算时向学生介绍《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再如初二学习无理数时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古代数学,多半以“管理数学”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国家管理的实用目标。因此,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数学可以说是“管理数学”和“木匠数学”,存在的形式则是官方的文书。我们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实用与算法的传统,同时又必须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数学文化创造,包括古希腊的文化传统。我们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一定将中国传统文化溶入世界数学文化,将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日常数学教学应该做到的。
  二、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文化内涵
  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数学教学有时竟变成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力求多侧面地展现数学文化。
  1、数学与语文。数学和语文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举例来说:苏轼诗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中学教材中从不同方向看物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等三视图不一样。又如:语文中的成语“七上八下”与数学中的分数7/8对应。还有初中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与语文中的“对仗”有着必然联系。
  数学与成语故事:如兔赛跑可以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个正比例函数与分段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这个图像来讲述故事,学生非常喜欢,提高了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
  2、数学与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三下二除五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再如“百发百中”就把它解释为100%“人生轨迹”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都是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
  3、数学与物理。各门学科中,物理与数学关系最亲,物理和数学是相互推动的关系,人类最终的目的就研究自然,很多数学的新工具都是人类在研究自然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无法解决了,就想出一个与以前的数学工具不同的崭新的数学工具来研究和分析新问题。例如:三角函数和很多平面几何是在丈量和分割土地的时候发明的,对数和微积分是在研究天体物理的运动是发明的。这些工具的发明,极大地简化甚至是把以前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给求解了。让人类更好地了解了自然。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让学生从小就知道数学与科学中物理有必然联系,让学生学好数学,为长大后研究自然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
  1、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例如:初一在教学绝对值,让学生计算|3|和|-3|时,我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而是通过学生乘车付费只与距离有关,而与方向无关,让学生明白绝对值与方向无关,代表是距原点的距离。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依据。无论哪个地方选择教材的余地很小,而各地学生实际情况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例如: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让学生自己搜集百分数的素材,有的学生带来牛奶,有的带来纸巾,有的带来饮料,有的带来衣服上标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变被动训练为自主探究。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我让四人小组合作自制小孔成像的装置,再度量物高、像高、及相关的距离,通过计算、观察、对比,总结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个性质的探索,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同时也为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教师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和合作者的角色。
  当然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每个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都要经过不但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薛有才《数学文化》
  [2]任花芬《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由传统的教师单独传授和示范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声、光、像、电等多位一体,同时从各方面触发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形式全方位地接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立体式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对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思维启动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教育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强健的体魄,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自主、独立的个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既要教会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因此,我们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获取自信,提高能力,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强迫学生去机械地识记那些文字表述的法则、公式等。因而也就会经常听到一连串的埋怨声:“真笨,怎么这点也记不住?”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推进,这种现象现在已不多见。许多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开始淡化书上的结语。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引起我们的深思。  现象一:“一蹴而就”。虽然提倡学生的亲身经历,但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悟的时候,就匆忙得出总结性的
期刊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肝硬化比较常见,大多数患者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
期刊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各个学校越来越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该怎样来实践素质教育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经历了多年的教育工作,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利用这一方法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乐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利用生活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一、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第一、运用直观,引发学生学习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本文以温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温州工业体系形成过程中,温州政府在经济职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温州工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一个
本文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以及土地利用进行深入研究,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以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研究的意义开
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开始探索与实践。十几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各级地方得到大力推广,在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里发挥着极其重要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杭州市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介绍了该市政府部门“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