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精神的现代化──也谈郭沫若泛神论的背后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精神的现代化──也谈郭沫若泛神论的背后税海模《郭沫若学刊》1994年第3期发表的《在“泛神论”背后──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再探》,对学术界几成定论的郭沫若泛神思想提出质疑,认为泛神论只是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的“旗号”,实际上“郭沫若早期思想中居于核心...
其他文献
郭沫若为何就“不能树立这样的正气”──兼向蒋孔阳、郜元宝先生请教阎开振平素爱读蒋先生的美学论著,今见他与部元宝先生的《当代文学八题议》①便倍感亲切,他那雄厚的文化功
和谢韬同志《参加郭沫与乡土文化研讨会》诗二首廖永祥文心笔韵解民愁,虎符雷电抗敌秋。青铜甲骨亦利器,夏鼎商磐惊俗流。名山有幸藏苏郭,毁誉无端愧杞忧。九顶铭辞争颂德,百代声
简论郭沫若的文化追求郝明工一关于文化追求,笔者曾经简要地描述过一次,①但在此又旧话重提,尽管更其简略。首先,文化追求是人的文化观念的更新,它要求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重新建
致云南作者的佚信三封郭沫若(一)林②萼先生:六月二十九日手札及天海歌声一册均奉到,谢甚,前奏曲及大作踏上天海路线,展读了一遍,深受感奋。余作俟徐徐拜读。尊札中言去秋曾赐一函,并
一部创造社研究的新著──读《创造社:别求新声于异邦》卓琴黄淳浩先生很早就参加了《郭沫若全集》的编辑和注释工作,并应邀承担了《郭沫若书信集》的搜集整理、编辑注释工作。
祝贺马识途创作生活六十周年诗词一组【编者按】马识途同志是当代的知名作家。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都为了革命的需要,不停地写作。如今,他的创作
论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文艺观秦川郭沫若的文艺观,大约可分三个时期,三种形态。即五四时期,以个人为本位的“自我表现”文艺观;20年代后期的“革命文学”文艺观;抗战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
运城解放碑屹立烈士园──读郭沫若佚诗一首王寿林党之威力,直瞰太原。解放晋民,创造新天。志士光烈,永垂万年。攻克运城,学会攻坚。这是郭沫若同志1965年12月在山西参观农村社教工作时
郭沫若与沈从文的“文字情结”周文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与沈从文是两位截然不同而又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作家。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文学创作,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和内容,对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