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2,5-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来源 :合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2,2-二氟-1,3-苯并二噁茂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2,5-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I1~I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9F NMR,MS(EI)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化合物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化合物I-1和I-5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抑制活性超过92%,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其他文献
讨论了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强引力场中的时间延缓效应是否可用任何类型的时钟验证的问题.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引力场中的时钟的快慢取决于时钟自身的工作原理,并非时间变快或者变慢所致.单摆钟在强引力场中所测时间变快,是由于强引力使单摆摆动的物理过程加快,非时间变快所致;同理,原子钟在强引力场中所测时间变慢,是由于强引力使原子能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子辐射的物理过程变慢,亦非时间变慢所致.最后,探讨了时钟与时间的本质问题.
以6-溴N-(4,6-二甲基-2-氧代-1,2-二氢吡啶-3-甲基)苯并吗啉-8-甲酰胺为原料,经N-磺酰化和Suzuki偶联反应两步合成17个新型的6-芳基取代N-磺酰基苯并吗啉-8-甲酰胺衍生物(3a~3q),其结构经1 H NMR、13C NMR和MS(EI)表征.采用Alpha LISA法对化合物进行EZH2(WT)酶活性检测;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类B细胞淋巴瘤细胞SU-DHL-4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j的浓度为1μmol·L-1时,对EZH2抑制
内带电是引起航天器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温度分布会造成航天器介质电导率变化进而影响内带电水平.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航天器介质材料内带电特性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本征电导率模型,以航天器内部电路板介质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路板正面接地和背面接地条件下,非均匀温度分布对电路板内带电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在地球同步轨道恶劣高能电子辐射下,相同温度分布时,背面接地较正面接地内带电更加严重;降低接地点的温度会加剧内带电的严重程度;背面接地且负向温度梯度得到的场强峰值最大,是最严重的充电情况,当背面温度低至153 K
在军事无线通信的研究背景下,首先介绍了对偶序列跳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链路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符合实际环境的发射端信号模型.其次在接收端,设计了双门限判决仿真链路结构并对比分析了通信系统通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不同判决链路的误码率情况.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统接收端判决阈值随信噪比适应性变化的关系及性能,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阈值判决结构的性能优于固定阈值判决结构.
为解决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的剥离问题,研究了影响PDLC膜粘结力的部分因素.讨论了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与丙烯酸酯单体(UV型)配比、紫外光可聚附着力促进剂(烷基丙烯酸磷酸酯)添加量、固化温度对提升PDLC膜粘结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低聚物与UV单体的质量比为4:6,烷基丙烯酸磷酸酯的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在固化温度为25~35℃、光强4 mW条件下固化70 s,制备出的PDLC膜具备较高的粘结力,可解决因层间剥离造成的不通电、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是中国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甘肃省榆中县各乡镇综合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从县域视角出发,以乡镇为节点,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政策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具有高度耦合性和明显差异性,可从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和体制机制3个方面构建两大战略衔接耦合机制;2)以县域为统筹、乡镇为对象,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政策区分为巩固型、过渡型和发展型3类;3)采用熵值法将县域的各乡镇划分为3种类型,根据“三三制”原则,分别采取以“稳”为基的巩固型政策、以“
针对低温环境导致水泥浆强度发展缓慢难题,本文合成了C-S-H早强晶种,并将其与Li2 CO3、Na2 SO4、NaAlO2共混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深水低温环境的油井水泥早强剂.首先,采用FT-IR、XRD、EDS与SEM分析了C-S-H早强晶种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微观形貌;其次,对复合低温早强剂的早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下,低温早强剂早强效果显著,将水泥石8 h、12 h、24 h的抗压强度由0 MPa提升至0.6、0.8、1.4 MPa.早强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早强剂中的C-S-H早强晶种的成核作
以吡唑为母体化合物,通过3条路径合成了吡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吡唑硫代酰胺,以及氟虫腈中间体衍生物等共计14种含硫吡唑杂环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100 mg·L-1浓度下,化合物2f,2i,3c有良好的抗稻瘟病菌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1.9%、65.3%、63.6%.
以邻羟基二芳基乙烯为底物,十二烷基硫醇为催化剂,在氧气氛围、无溶剂条件下构建了一种合成2-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产率28%~91%,其结构经1 H NMR,13C NMR,HR-MS(ESI)和LR-MS(APCI)确证.
以邻溴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Suzuki偶联反应、Cadogan关环反应、Ullmam反应、Buchwald反应等合成了目标产物N-(9,9-二苯基-9H-芴-2-基)-N,9-二苯基-9H-咔唑-2-胺,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和HR-MS(ESI)确证,并采用TG-DSC、UV-Vis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