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能力是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探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阅读效果不佳。新课标颁布后,教学模式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朝着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质量,而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大多数时间都用到了试卷讲评上,这容易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阅读理解部分,学生通常是从题目的角度阅读文本,缺乏个人理解,影响了其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对于一些句子的结构以及材料内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阅读训练的支持。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是口语和写作两方面的结合,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学习文字表达技巧,并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进一步理解句子的含义。最后,阅读能力 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其对于汉语的语法、字词、结构等知识的认识并不彻底,在阅读理解部分经常出现失分,这就是学生语言的浅显化表现。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
  第一,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负责讲,学生主要负责听,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第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限。虽然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很多学生表示在课下没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并表示课外阅读属于自主学习,教师不检查,所以产生了懈怠性心理。第三,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初中生的课外读物复杂多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需要教师对阅读内容加以讲解,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同样也是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的重要条件。学生在阅读课上如果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出现上课走神等情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文章的主旨,明确阅读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课后分享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例如,要求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教材中《三国演義》的节选,如《草船借箭》《群英会》《杨修之死》等,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再来开展“全班同学品三国”的自由讨论会。讨论会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出阅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然后尝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从而让阅读真正地展现人本主义思想,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在朗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并不仅仅针对小说阅读,还包括对说明文、散文等文体作品的阅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限,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鼓励学生选择优美的词句或者是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诵读,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通过有效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教材中推荐的一些文章,也可以选择一些课外的读物,学生通过诵读的形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阅读学习中来。比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诵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在活动的激励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爱上阅读。教师可以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进行汇总,然后作为比赛题目,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作为朗诵比赛的题目,然后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能够在朗朗读书声中提升阅读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生学习精力有限,加之正处于青春期,学习时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阅读、课堂分享阅读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比如,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化苦旅》时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学生会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书中的山水风物,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人生真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有声阅读、读听结合等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以便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很多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状态和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问题提出、课后分享的方式督促学生主动阅读。比如,在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章节阅读,引导学生以天、周、月为单位设置阅读计划,并围绕相应的设置情况来制定评价表格,让分章节阅读落实到每一次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本书。最好是师生同读一本书,然后就感兴趣的问题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以此来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亢建英.谈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的教学要点构架[J].学周刊,2021(12).
  [2]蔡天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21(21).
  [3]李俊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 读能力[J].考试周刊,2021(20).
  作者简介:石喜莲(1977— ),女,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轮指”是琵琶右手演奏技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可有效将琵琶的乐器特性影响下的“点状音响”扩展为“线状音响”,轮指的细化与发展是琵琶演奏史上的重要篇章。本文聚焦于上世纪琵琶音乐传统与创新交迭的特殊时期,将20世纪琵琶演奏技法的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段,细述不同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轮指演奏技法,并结合谱例阐明其在乐曲中的运用及特殊音响效果的营造。以期为琵琶演奏者掌握轮指的发展过程及不同的技术难点提供理论支撑。
为减少因新冠疫情延迟开学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影响,各地高校均积极开展在线教学.作为临时性、应急性教学手段,线上教学能否达到良好预期、实现原定教学目标是高校关注的重点.鉴
以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思政”的教学策略,并构建与此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教学成效较好,可以为自动化类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互联网+”下高职院校智慧党建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改进传统党建不足,推动科学决策,增强高职党建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智慧党建平台,并将其用于实际工作中。结果表明,智慧党建平台能科学评估高职党建成效,及时发现不足,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促进党建工作实效提升。
孙绍振教授认为,文学类文本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解读.拟通过细化“关键词分析法”理论,帮助一线教师有效地找出关键词,进而助力文学类文本的解读.
20世纪,西洋管乐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单簧管在20世纪末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纵观历史,西洋管乐在中国经历了引入、变革到转型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伴随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彰显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无论如何发展与变迁,单簧管这一西洋“舶来品”都在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交替融合、变革创新中不断发展。特别是20世纪末,中国音乐独特的民族性与审美特性将单簧管艺术融汇于民族传统中,本文通过对单簧管艺术的中国化阐释,管窥西方音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化”进程。
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推动《史记》等经典篇目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程度的纵深化.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径,让学生习得扎实的语文知识,培养其思维品质,提升
综观2021年高考语文8套试卷的作文题,作文的材料和立意多注重回归生活、联系时代,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结合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具体探讨思辨在写作中有效运用
摘要:《大学语文》是以母语为基础,以优秀文化为精髓,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课程,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健全人格、人文底蕴、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优势功能。但是,仅仅依靠课堂解读文本的方式显然无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研究入手,以“立德树人”的品德养成为研究核心,探讨思政教育视野下本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是关键。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属于条件型贫困、资源型贫困和素质型贫困的叠加区,受各种因素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严重的人才瓶颈制约。本文从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产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认为该地长期以来面临产不出人才、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难觅乡村精英和劳力资源减少的困境,并就突破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提出相关思考,以期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坚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