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开发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创造性。目前,大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强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转变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教育教师,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能够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李莉(1981-),女,四川井研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周世祥(1966-),男,重庆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四川 成都 61005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08-02
  
  当前,我国正朝着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自然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心工作在于开发和发展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而目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学生在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是较为缺乏的,导致很多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并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深入研究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大学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其实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形式,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在目标内容等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几种教育形式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涵盖或包容。①德育给予受教者的是思想意识、观点、方法的教育,政治思想、立场、态度、信仰的教育,道德意识、观念、规范的教育,而艺术教育也包括思想、道德、政治内容,不过这些内容大多蕴含于意象之中,与情感交融;智育给予受教者的是科学文化知识,大多以概念、理论形式诉诸受教者的理智。艺术教育也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信息,主要体现在智力开发层面。在1994年8月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第102次年会上,美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斯彻宣布了她有关音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天,《今日美国》迅速以“音乐课可开启数学和科学的头脑”为题作了报道;②体育给予受教者除了有体质、体能方面的知识外,主要通过实际体育运动来培养和锻炼受教者的体魄和体能、技巧等。艺术教育当然也有体育方面知识的内容,比如艺术观点、操作活动、艺术技巧的训练,有的甚至直接渗入体育活动之中,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就足以证明二者有相通之处,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总之,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形式。
  二、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2000年2月,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北京的一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说:“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的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的密切关联,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具有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与艺术同根共源,是互为条件的,并具有尼尔斯·波尔曾指出的那种‘互补性’(并协)”。③科学与艺术在创造性上所具有的共同语言,是二者能够联姻的坚实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艺术与科学发生联系的粘合剂。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不仅能够启迪新的科学灵感,而且有助于人们通过艺术审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一次次重大发现无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了一项对150篇科学性传略文章的研究工作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作家。”④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并且达到专业水平,这已是举世皆知;达·芬奇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富有想像力的科学家,还精通解剖学、数学、力学、光学,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发现;俄罗斯音乐造诣非常高的“强力集团”五巨子之一的鲍罗丁原来是学医的,又是非常出色的化学家,他的《第一交响曲》是俄罗斯音乐在国外最早获得盛名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同时刻着他的音乐作品的主题和他所研究的化学公式。我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李四光推翻了过去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不可能有石油的论点,建立了自己的地质学新理论,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因此被载入中国音乐史册;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袁隆平教授,整天像个农民一样一天到晚在农田里研究稻子,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也会拉小提琴。⑤可见,艺术教育对开发人的智力,特别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起到重大作用。中外的教育史也证明,一所学校如果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那么它培养的学生总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力。⑥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1999年3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对象要从中小学生向大学生延伸。同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和推动下,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有了长足的提高和进步。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得公共音乐教育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教育部相继颁布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6年)、《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7年)、《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1998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有力地加强了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2002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更是为高等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但是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还存在选课热情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学校领导不重视艺术教育、教学环境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强高校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任重而道远。
  四、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建议
  1.加强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都离不开对其自身的科学研究。我国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存在面上不够普及、点上缺少重大突破,有分量、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科研成果少的被动状况,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我们借鉴国外教育界的经验,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在哈佛大学创建的“零点项目”、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理论……这些无不说明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积极鼓励和支持自然科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同艺术研究者共同合作进行艺术教育研究。E·L·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高校内的多学科交叉、文理的渗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转变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实现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思想基础。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求“术”忘“艺”,过于追求技法,却忽视艺术的审美教育的育人价值。这种人为地割裂“艺”与“术”的教育观,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法提供全面保障。高校目前大多把艺术教育作为传授艺术知识、训练艺术技能、培养艺术家的学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现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受众,在课堂机械模仿唱歌、绘画或跳舞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扼杀了广大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鉴于此,高校必须破除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确立现代艺术教育观念,一方面要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克服孤立或片面实施艺术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则是要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根本,真正将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
  3.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教育师资
  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拘泥于规范。过于规范就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原则。所以艺术教育更适合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面对知识时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教师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自己就必须要做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体验,并对学生个性予以尊重。然后在教学中要实现教与学的角色转换创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双方互动过程是围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展开的,一方面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互动学习,从而从中学会思考,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创造,并及时提供参考意见,收回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4.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环境和氛围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艺术特长生和大学生艺术团以及由他们带来的各种演出己经成为许多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确功不可没,但也致使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在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方面过于依赖于特长生的招收和高水平艺术团的成立,背离了艺术教育“普及”的初衷。艺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依托校园文化是艺术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但活跃于其间的大部分都是艺术特长生,对于那些无艺术才能或艺术教育基础的人而言,自己只是艺术节、音乐会、艺术社团等等活动的局外人。反观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定期地举办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但组织最优秀的艺术人才一展其艺术才能,还会提供舞台给那些对艺术有兴趣的同学,至于那些过去与艺术无缘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各种免费的艺术培训活动。真正做到了通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为全体学生提供体验艺术的机会,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之,随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从认识的崭新视角,重新审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重视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5-30.
  ②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91.
  ③唐晓卉.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眼中的科学与艺术[J].科学潮,2001,(10).
  ④易琳.对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途径对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⑤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6-367.
  ⑥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3.
  
  参考文献:
  [1]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崔韦.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易琳.对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途径对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5]顾华宁,李莉.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C].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6]刘农.略论创造性思维与美育教育[J].美术大观,2009,(6).
  [7]林春生.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3).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刚刚结束高中生活而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只能称之为“大的学生”。要想于四年后蜕变成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大学生,不仅要求学、求知,更要树立高远的学习目标;不仅要及早安身、安心,更要心无旁骛、潜心学业;不仅带着耳朵走进课堂听人讲,更要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参与讨论自己讲;不仅要有学术创新的精神,更要有学术规范的意识、学术道德的底线;不仅要心动,更要有锲而不舍为之追求的实际行动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党员规模的快速增加,学生党员的教育成为目前高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党组织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强党建教育平台建设,为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党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教育平台建设  作者简介:韩键(1981-),男,江苏江宁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刘兆磊(1967-),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统一的能力,开发和锻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构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以实现学生实践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探究  作者简介:丁亚军(1964
期刊
摘要:“专业英语”课程在工科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目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增选科技前沿话题、拓展学生视野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红强(1977-),男,河南义马人,河南城建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讲师;朱慧杰(1972-),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城建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讲师。(河南
期刊
摘要:通过将双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与前期的基础英语教学相联系,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相关教学环节之间的分割缺陷,提出将基础英语、双语及专业英语教学一体化的渐进式英语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英语、双语及专业英语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英语;渐进式  作者简介:綦小芹(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
期刊
摘要: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重要的学生工作之一,文章统计分析了近三年测控专业的就业状况,指出存在的就业误区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就业状况提出就业指导策略。  关键词:测控;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赵月琴(1979-),女,江苏赣榆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忠华(1978-),女,山东烟台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上海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
期刊
摘要:通过对理工院校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特色专业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认为特色专业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此,需要在人才目标定位、教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社会学;理工院校;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肖云忠(1970-),男,四川资阳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
期刊
摘要:英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它们一方面使英语表达精确细致,另一方面却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法在指导学生对英语近义词的实际使用方面有所欠缺。使用语料库索引对英语中的近义词进行辨析是有效的方法,现以great和large这两个同义词为例,利用BNC 语料库对其词频、类联接及语义韵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希望能为英语学习者区分及有效使用这组同义词提供指导。该方法是对借助英语词典学习英语词
期刊
摘要:结合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实践教学的思路与精神,针对目前高职类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实习实训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高职教育立体化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介绍了该体系在供用电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技术专业;实习实训体系;立体化   作者简介:康兴娜(1967-),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计量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郭方正
期刊
摘要:孔子的启发诱导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启发诱导的内涵十分丰富,意义相当深远。继承和发扬孔子启发诱导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孔子;启发诱导;当代教育  作者简介:张鑫鑫(1983-),女,回族,安徽阜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德玉(1962-),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安徽省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