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状况分析与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重要的学生工作之一,文章统计分析了近三年测控专业的就业状况,指出存在的就业误区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就业状况提出就业指导策略。
  关键词:测控;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赵月琴(1979-),女,江苏赣榆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忠华(1978-),女,山东烟台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155-02
  
   就业是目前高校和社会都极为关注的话题。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就业问题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大学生,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高校中做好就业研究和指导工作,无疑会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测控专业就业总体状况
  2008年到2010年,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毕业生中共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管理、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专业,加上自动化(电站自动化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站测控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共有6个专业和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含电站测控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测量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与检测、网络通讯及机电一体化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冶金等大中型企业、设计院、研究院所、电力电子企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测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
  近三年来,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总体就业率在全校都处于较高水平,2008届就业率为96.86%,2009届就业率为97.59%,2010届到目前为止就业率为96.76%。测控专业(含电站方向)就业率在全校中也是比较高的。2008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率为92.5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站测控方向)就业率为95.31%,2009年就业率分别为93.84%和99.02%,2010年到目前为止就业率分别为95.77%和96.1%。但在学院里与其他专业相比,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率相对偏低一些。因此,做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能够对以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状况统计分析
  1.上海生源毕业生就业率稍偏低
  从近三年的就业情况中我们发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含电站方向)这两个专业的就业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在上海生源和外地生源的就业统计中,外地生源学生的就业率总体偏高一些,上海生源学生就业率较外地生源略低一些,但与过去相比有所提高。
  2.电力行业就业率较低
  从表3、4、5的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中我们发现,2009届毕业生在电力行业中的就业率大约在30%~40%,2010届毕业生在电力行业的就业率只有20%多。与学院其他专业相比,这两个专业进入电力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较低。这两个专业2010届毕业生较2009届在电力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较低,同时测控专业较测控(电站方向)专业在电力行业就业比例更低一些。这两个专业2010届毕业生较2009届毕业生中升学和出国比例也较低,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的是就业。
  统计时间:2009年7月9日
  3.电站方向就业率和违约率较高
  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到2010年电站方向就业率分别为95.31%、99.02%、96.1%,高于非电站方向就业率92.54%、93.84%、95.77%,而且就业率都在95%以上。因此,电站方向就业率比非电站方向就业率高。
  由于电站方向相对于非电站方向就业率较高,电站方向毕业生相对于非电站方向毕业生好就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可供选择的机会多,因此也出现了在签约后又违约,相对于非电站方向违约率较高的情况。但在学院违约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少。
  总体而言,这两个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在不断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上海生源的就业率相对于外地生源来说稍低一点;电站方向就业率高于非电站方向,违约率也高于非电站方向,但呈逐年递减趋势;毕业生在电力行业就业呈逐年递减趋势,非电力行业就业呈递增趋势。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误区和影响因素
  结合近几年对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发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由于相互比较、家庭影响等各种原因存在一定误区。
  1.非电不去
  由于这两个专业是属于电力学院的电自学院,不少学生认为电力学院、电自学院在电力行业具有优势,就可以进入电力行业就业。同时受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进入电力行业就业较多的影响,再加上电力系统待遇优厚,不少学生在就业时存在非电力行业领域不就业的想法。但实际上,就业是由市场客观需求来决定的,市场与就业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2.非国不进
  在很多学生希望能进入电力行业就业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就业目标就是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就业,认为到这样的单位就业,工作稳定、待遇不错,非国不进,存在着追求稳定安逸的思想。有的毕业生也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父母和家庭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建议,也导致非国不进这样的结果。
  3.非沪不留
  在毕业生中基本上分为两类学生,一类是外地生源毕业生,由于上海具有区域优势,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大多数外地生源学生都想留在上海工作,当不能留沪的时候且其他省市的就业岗位非常不错的时候才选择到其他省市工作;一类是上海生源毕业生,由于这部分学生本身就是居住在上海,受家庭和父母影响,再加上上海的城市魅力等,他们基本上都是留在上海就业,几乎没有到其他省市就业的。
  4.等、靠、要
  现在毕业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都是温室的花朵,长期具有依赖父母和学校的心理,面对即将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第一道门坎就业,变得不知如何应对,手足无措。加上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部分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着一种“等国家政策支持、靠学校帮扶援助、要家长供养接济”的“等、靠、要”思想和状况。
  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就业前,首先要通过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早地做好面对就业的心理准备,避免临阵退缩和手足无措等被动局面的出现,消除面对就业“等、靠、要”的局面,使他们有信心积极主动应对就业。同时还要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其次才是择业,在能够就业的基础上再择业。在就业过程中要多渠道、多行业、多区域进行搜集就业信息,破除区域和行业限制,增加就业机率。同时,要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根据自身情况给自己正确定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2.指导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如果在毕业时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那就需要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而就业竞争力如何获得,这就需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需要创建就业资本,多方提高能力,学会自我营销。这些可以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实践锻炼、考取等级证书等多种途径获取。同时在就业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营销,包括简历的制作、求职面试、求职技巧等,这些也需要在就业前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培养、锻炼和提高。
  3.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就业
  每个毕业生都有他们各自的专业依托,每个专业都有它自身的专业背景和领域,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就业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地指导。即使是同一专业,可能专业方向不同或者每个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水平不同都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去向和选择。因此,要细化分类指导,区别指导学生。
  正确认识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好与其他学校同专业的比较工作,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本专业与同学院的其他专业的差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依托专业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由于自身专业或经验等局限,可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寻求校内专业教师帮助或者校外行业领域内的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4.设立适合自己的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是指个体劳动者在工作找寻前或在工作找寻过程中给自己设定的可接受工资的下限,如果求职者找不到此工资下限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工作找寻,而一旦有雇主愿意提供等于或超过该工资下限的工作,那么求职者将停止工作找寻而接受这份工作。
  在给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保留工资的时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尽量减少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达到期望和现实的一个契合点。当现实和期望的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调整保留工资,这是一个理想和现实不断磨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自己在社会中正确定位的过程。而这个保留工资也是就业的底限。
  5.建立就业反馈体系
  目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于就业的前期指导和服务工作较多,而对于就业后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收集和反馈以及毕业后的动态追踪工作较少。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可以掌握较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和资源,建立资料库或样本,便于进行理论研究;对于指导以后的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方向和重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对就业指导工作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不断完善过程,可以把就业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还可以收集校友资料。
  五、结语
  经过统计和分析,近三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含电站方向)总体就业率较高,但与学院其他专业相比还有差距,低于学院平均水平。但这两个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在不断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上海生源的就业率相对于外地生源来说稍低;电站方向就业率高于非电站方向,违约率也高于非电站方向,但违约呈逐年递减趋势;毕业生在电力行业就业呈逐年递减趋势,非电力行业就业呈递增趋势。
  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非电不去、非国不进、非沪不留、“等、靠、要”的误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就业,设立适合自己的保留工资,建立就业反馈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锋亮,等.保留工资与工作找寻结果: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4):57-63.
  [2]潘莉莉.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职业获得的比较研究——以安徽省部分本科院校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0-15.
  [3]邹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8):278-279.
  [4]孙浩然,冉昆玉.工科大学生就业特征及其对就业指导的要求——基于安徽A高校的调查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1):101-105.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做起,着眼于关注教师主体的教研创新需要,着力于展现教师主体的教研创新力量,着手于建构保障教师主体性的教研创新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内在规定,是承认、重视并坚持教师教学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的根本要求,是让教师的实践创新智慧得到应有的挖掘、支持与承认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教师;教学研究;创新  作者简介:严宗泽(
期刊
摘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广泛,实践性强,针对学生的基础及特点,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培养出基本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现代教育技术;项目教学法  作者简介:周亚军(1980-),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杨琳(1978-),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
期刊
摘要:2004年,国际民航组织出台了成员国航空运输人员英语熟练度要求,并制定了相关考核和培训标准,这对于我国飞行员和管制员职业化的英语通话能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该标准与以往所执行相关标准的区别,并根据新的目标和方法对于养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阶段陆空通话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还进行了改革实践,对于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同时,也为我国民航人才的陆空通话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要素。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来自于基层,各项任务要落实到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最前沿,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和谐校园文化;作
期刊
摘要:角色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建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一大理论依据。以角色理论为视角,分别从角色期望及角色差距、角色互补及角色冲突、角色行为及角色心理三方面分析如何建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角色理论;高校师生关系;和谐  作者简介:全芬莲(1987-),女,江西抚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张玉刚(1980-),男,山东临沂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
期刊
摘要:刚刚结束高中生活而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只能称之为“大的学生”。要想于四年后蜕变成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大学生,不仅要求学、求知,更要树立高远的学习目标;不仅要及早安身、安心,更要心无旁骛、潜心学业;不仅带着耳朵走进课堂听人讲,更要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参与讨论自己讲;不仅要有学术创新的精神,更要有学术规范的意识、学术道德的底线;不仅要心动,更要有锲而不舍为之追求的实际行动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党员规模的快速增加,学生党员的教育成为目前高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党组织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强党建教育平台建设,为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党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教育平台建设  作者简介:韩键(1981-),男,江苏江宁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刘兆磊(1967-),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统一的能力,开发和锻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构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以实现学生实践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探究  作者简介:丁亚军(1964
期刊
摘要:“专业英语”课程在工科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目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增选科技前沿话题、拓展学生视野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红强(1977-),男,河南义马人,河南城建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讲师;朱慧杰(1972-),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城建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讲师。(河南
期刊
摘要:通过将双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与前期的基础英语教学相联系,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相关教学环节之间的分割缺陷,提出将基础英语、双语及专业英语教学一体化的渐进式英语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英语、双语及专业英语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英语;渐进式  作者简介:綦小芹(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