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弱德之美”再阐释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嘉莹先生《掬水月在手》同名纪录片和图书里,她自己对“弱德之美”的感发以及含义有如下阐释:
  我有一个自创的概念,叫“弱德之美”。我创造这个名词,是在我写朱彝尊的爱情词的时候。朱彝尊有一卷词叫作《静志居琴趣》,整卷都是爱情词。当然,爱情本来是中国的词里边一个寻常的内容,但是朱彝尊的这一卷爱情词,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他所写的是一个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不合乎世人的伦理道德的爱情……朱彝尊十几岁的时候……家里就让他招赘(应为入赘)到冯家做倒插门女婿。朱彝尊所娶的是冯家的大姐,家里最小的妹妹大概十岁左右。朱彝尊从小看着小女孩长大,而且小女孩一直跟着他读书,学诗学词。慢慢地随着小女孩长大,两人彼此有了情意,可碍于当时社会的礼法,这种感情是不被谅解、不被承认的。所以,他要在一种很压抑的、很不得已的心情之下,写自己非常真诚的、非常感人的一种感情,但是他写得非常美。
  他这个美属于什么美呢?当然不是伦理道德的美,德有很多种,有健者之德,有弱者之德——这是我假想的一个名词。它有一种持守,有一种道德,而这个道德是在被压抑之中的,不能够表达出来的,所以,我说这种美是一种“弱德之美”。我把它翻译成英文——The Beauty of Passive Virtue,这是我的新名词。
  按照她的阐释,“弱德之美”的感发来源于朱彝尊的词。这首词就是朱彝尊的代表作《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此词短制,五句,二韵,二十七字,却深情细腻,令人感动。清代词人谭献推此词“复振五代,北宋之续”,评价极高。此词收入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词集。为什么叫静志居呢?叶嘉莹先生进一步阐释说,曹植的名篇《洛神赋》里,有一句“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是说我们要把内心的情感收起来,要自己有所持守。在接受腾讯“儒学”的采访时,她又补充: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朱彝尊风怀诗案本事


  朱彝尊的“静志”与曹植赋中的“静志”,异代同情,都指向一段不被世俗谅解与承认的感情。
  按,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对这两段本事作了勾连:对于朱彝尊来说,曹植《洛神赋》小字十三行具有极为特殊的情感价值,其中分明有他最深沉的一段恋情的密码,可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子建此赋写于黄初三年(222),他朝罢京师洛阳回封地鄄城,途中渡洛水,见洛水之神宓妃,于是两情相悦,却终因人神道殊而永绝。作者虚构了一场人神之恋,所恋的对象托为洛神,但自从初唐李善注《文选》以后,大家都认为其实是写甄氏,即曹丕的妃子,也就是曹植的嫂子,故《洛神赋》又名《感甄赋》。无论后世有多少学者为这场不伦之恋辩诬,说曹植如何不可能爱上自己的嫂子,诗人们却都当了真,宁愿相信这个凄美的传说。
  曹植對洛神是不需要“申礼教大防”的,因此,揣“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一句的深意,确乎更像是对甄氏的情感表露。曹植的“静志”和“自持”,或许正是叶先生“弱德之美”的文学起源。
  而朱彝尊的恋情密码,叶先生虽有阐释,但似乎有间未达。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九十四则:
  卷六《题曝书亭集风怀二百韵后用东坡芙蓉城韵》自序略云:“先生此诗乃长律中杰作,与《静志居琴趣》语皆印合,相传晚年编集,不肯删此诗,有‘宁不食两庑特豚’语。杨氏谦注《曝书亭集》,因有妻妹之疑……后有作《风怀镜》者(《风怀镜》为山阴俞国琛杏林作),力为辩诬,其意良善,乃必实指为冀女王三姑,无征不信,此又痴人说梦矣。考先生自题《词集》‘一半空中传恨’之语,则固已自解之矣”云云。按谢城如此为竹垞开脱,亦不足服人。冯登府《石经阁诗略》卷二《仲夏辑曝书亭集外诗五卷成赋此志喜》第二首“楮叶闲情恨本空”,自注:“闲情诗本无所指”,已早言之。“宁不食两庑特豚”语见《随园诗话》。丁杏舲《听秋声馆词话》卷二谓:“翁覃溪言:竹垞欲删《风怀》,未忍,至绕几回旋,终夜不昧”云云,又一说也。《风怀镜》一书,余未之见。忆《东方杂志》载姚大荣一文,则亦考订竹垞此诗为妻妹冯寿嫦作,言之凿凿,他日当检阅之。
  按,钱锺书先生所引汪日桢《题曝书亭集风怀二百韵后用东坡芙蓉城韵》自序中所及“风怀二百韵”,即朱彝尊收入《曝书亭集》中的爱情诗,题为《风怀诗二百韵》,备细自陈与妻妹凄美的爱情经历。我们不妨再用江弱水先生的文字加以移注:
  竹垞(朱彝尊号竹垞)自幼被过继给伯父,十七岁时入赘归安(今属湖州)教谕冯镇鼎家,妻为冯家长女,名福贞,字海媛,小竹垞两岁;三妹冯寿贞,字山嫦,小竹垞六岁。此时正值乙酉之变(1645),南明倾覆,江南兵连祸结,竹垞经常与妻族合家四处避难,所以与姨妹迹密情亲。寿贞渐长,慧而有色,安居时常得竹垞教习诗书,两人于是暗生情愫。寿贞十九岁时,嫁与吴中一土豪人家,夫婿伧俗,不免抑郁。竹垞与她互通款曲,至成幽媾,应在顺治十五年(1658)竹垞家居而寿贞归宁时。但竹垞贫窭如旧,生计无非坐馆入幕,所以近客山阴、永嘉,远游岭南、山西,两人离多而会少。康熙六年(1667),三十三岁的冯寿贞病逝,待竹垞自北地归来,见到的只是坟头的宿草。
  这有悖于礼教伦常的爱情,本不可告人,但朱彝尊不仅在冯寿贞去世当年就情不可遏地写成一卷《静志居琴趣》,以一连八十三首词细叙两人情史之始末与曲折,两年后又惨淡经营了《风怀二百韵》这一史上最长的五言排律。这不免让卫道之士戟指,冬烘先生痛心。故竹垞晚年手订《曝书亭集》时,就有人劝其将《风怀》诗删去,如此才可望以三百卷《经义考》配享文庙。竹垞“欲删未忍,至绕几回旋,终夜不寐”,最后决然说:宁可不食孔庙两庑冷猪肉,也不删此诗。好一个不管不顾,敢作敢当!

末代情绪与“清空词风”


  跳出这种浅薄的“男女情感”,朱词中还有一种风调,可指向“弱德之美”的某种幽微的内涵。   除了在曹植“静志”、“自持”中找到风怀精神的依靠,朱彝尊的其他词作,则与他所宗法的南宋词人张炎一样,都充满了浓厚的末代情绪。
  文廷式论清词诸句中,有一句颇值得注意:自朱竹垞以玉田为宗,所选《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漫。它指明了两点,一是朱彝尊在词风上宗法张炎,二是朱彝尊的词风意旨枯寂。“枯寂”即张炎极力标举的“清空”词风,窃以为,“清空”正是“弱德”的一部分。
  考张炎生平,其生于南宋末世,虽贵为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后半生则经历了家国衰亡的飘零落魄,晚年在杭州依靠卖卜维持生计,后落拓而终。他的词作代表了大多数南宋遗民的悲凉情绪,是宋词最后的吟唱。衰亡之叹,苍凉之调,每每流露其间。清空之笔,沦落之悲,构成了他晚期词作的主要情绪。在他的代表作《解连环·孤雁》里,这种末代情绪表现得异常明显,世人因以“张孤雁”称之: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叹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晚年,张炎在他的词学论著《词综》,开宗明义提出了“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的主张,“清空”遂从抒情模式上确立了他遗民词的特点。只可惜他生于末代,继之而后的元朝,词被曲取代,因此,这样的“清空”之论,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
  张炎当然不会知道,在他死后百余年间,一个新的遗民词人会再次擎起他“清空”词风的大旗,他就是朱彝尊。
  两个人的命运何其相似。
  朱彝尊生于明朝末年,曾祖是大学士朱国祚,当然的高官显贵。可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然中落了。大约在他十六岁的时候,明朝覆亡,家国衰亡的沦落之悲就成了他的创作主调。他选择词而非诗作为他写心宣意的载体,或许就寄托了这样一种深重的末代情绪。他标举张炎的“清空”词风,认为它可以矫正明词的浮薄之风。他坦率承认自己的词作“倚新声玉田(张炎)差近”。即便张炎没有“风怀”的经历,但这并不妨碍朱彝尊在怀古、咏史等词作上,极力模仿他的“清空”词风。如《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中末数句:“数燕云、十六神州,有多少园陵,颓垣断碣。正石马嘶残,金仙泪尽,古水荒沟寒月。”正是虔心模仿张炎的清空词风,力求用精雅的语言形式构造清空缥缈的意境,以此逃脱现实。异代知音,“清空”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纽带和心灵寄托。
  时代、处境和心理的相似,让两个人的末代情绪有了文学牵连的基础。从《桂殿秋》之外的其他词作考及朱彝尊的心源,张炎的“清空”词风,当也是“弱德”的又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吧。

意暖神寒:天性与命运


  现在,让我们回到“弱德之美”的创造者葉嘉莹先生。
  台湾地区诗人痖弦说:叶先生是“意暖神寒”,因为她讲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可她又与学生保持着距离,年轻时甚至羞涩得不敢直视学生。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将结束时,友人说叶先生有一种奇妙的感情:她对于人生苦难不是不敏感,只是把它们都淡化了,用同一种态度去面对生命中的种种遭际,她像一位真正的古代君子,有她生命的重量与精彩,只是不说出来。叶先生对于千古人类共有的感情基本类型是有着高度感知的,尤其是对孤独、悲愁、哀伤、忧苦等隐忍于心灵深处的幽微之情。
  这些幽微之情,恰是宋词基本的情感取向。千载而下,感触遥深。
  从人的天性上来分析,“意暖神寒”之评,恰可与钱锺书先生论其岳丈杨荫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互文。此论虽然不是钱先生创造,但用来评价杨荫杭,可谓若合符契。“意暖神寒”与“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都是表面上看起来不可接近,实际上很温和宽厚的天性,这是才人的性格之美,于学问修养大相关也。
  这样的好天性有相当一部分是天赐,一部分是后天养成。著名作家洁尘说:“有的人是被上苍眷顾的,他(她)很早就拥有了稳定的不易动摇的价值观,然后人生的各个阶段各种事件,都会被这种稳定的价值观加持,需要做的只是顺势调整。这样的人,哪怕一生坎坷,但因为核心稳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这种稳定的价值观,就是她好天性的一部分,这当然是天赐的,“大多数的人没有这样的好运,不断地攀行苦修但又不停地坍塌重建,内心的艰辛劳作持续终生”。
  从师承关系来看,顾随对叶嘉莹的后天影响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再举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他说顾随“有禅师智慧”、“菩萨心肠”,“人生在乱世,所遇是困苦艰难,所得是烦恼悲哀,有什么对付的办法呢?——一是消灭,二是脱离,三是忘记,四是担荷”。顾随“讲做诗歌,也讲做人”,最“服膺的是诗中杜甫、文中鲁迅,都是特别能吃重的人物”。他认为顾随是“授业的经师,更是传道的人师”。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天赐机缘,叶先生偏就作了顾先生的得意门生,偏又继承了他的“禅师智慧”和“菩萨心肠”——前者有天赐的部分,叶先生早岁即写出“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这样的诗句可以证明,后者多因经历涵养——她对乱世所遇的困苦艰难和烦恼悲哀,慢慢有了消灭、脱离以及忘记的能力。
  顾先生讲“担荷”,叶先生讲“持守”,字异心同,都是在讲人生要有一种“吃重”的能力。但窃以为,叶先生的“持守”比其师的“担荷”更进一层,只因前者比后者更见出女性超越男人的忍耐力和抗压能力,叶先生用“持守”这个词,标举“弱德之美”需要个体生命去努力协调人生频繁不断的诸多心理和生理问题。
  从她自己的经验来考察,她创造“弱德之美”,当然融合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对宋词的审美。在一个女人的个人历史里,她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调适到了最健康而且最平稳的状态,她超越了生命遭遇的种种苦难。她看重一个人“持守”的能力,这是“弱德之美”之所以能对抗现实俗务的根本所在。四个字,装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装进了她不可复制的生命体验。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上海热线”的入网方式 ,讲述电话拨号接入、数据专线接入、接入过程的R2信令 ,以及用户拨号接入设备AB 80 0 0和专线接入设备CISCO路由器。 This article descr
小儿保暖过度综合征(IOS)并非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因人工护理不当引起小儿发热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可分为原发性保暖过度及在感染基础上的继发性保暖过度,多见于婴儿。与惯
字画收藏曾是我工作以后主要的嗜好,在收藏的岁月中,与古董商赵中令先生结了一段不浅的书画缘。赵先生是光华古董商场的老前辈,我随俗称他为赵老。赵老鲁人,但北人南相,见人总是笑呵呵的,今日回想,竟仿若有些弥勒佛相。我与赵老交往近三十年,时日不可谓不久,但对他的生平不算太了解,因为他很少谈及个人往事。他谈得较多的人乃是余杭章太炎,他与章太炎有段师生缘。1935年,章太炎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开班授徒,讲
期刊
中央与地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不同利益取向,决定了彼此间的政策取向存在结构性的差异,在这一结构性矛盾得到制度性化解之前,博弈还将持续 In the face of the different inte
友人郑君赠我一册民国线装小册《杂文甲刻》,曹养吾著,二十九页,无版权页,书末附“校勘记”一页,列为“草堂小书”。书中钤印二种,封面和扉页钤有一方“村山野夫”白文印(或许是“山野村夫”,刻反了),正文首页及末页各盖一枚“金陵女子大学校图书馆”朱文印。我疑心“村山野夫”(或“山野村夫”)就是曹养吾的自用印,若是,那此书就是他赠送给金陵女大图书馆的。书中十四页天头的一条,用毛笔简略的批注“‘沙’字下少一
期刊
冬天已经过半,但张缈看着仓库里积压的夏装,只能苦笑。此时,尽管顾客蜂拥而至,寄卖店也纷纷上门,但她却已失去了翻身的良机。为什么设计服装的 Winter has more than half,
在Gleeble-3500热力模拟机上研究铸态Q235B钢法兰坯材料的高温压缩行为,采用加工硬化率方法,识别出了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引入无量纲参数Zener-Hollomn表征了该材料动态再结
一個是富家公子,一个是豪门小姐,本应是一段天赐良缘。可惜,公子不懂珍惜,小姐赌气出走。最后,竟酿成一段民国时期离奇的离婚案子。  刘、盛两家为沪上名门。刘俨廷祖父刘镛因经营盐业和丝业致富,为南浔“四象”之一,后其子刘锦藻、刘梯青等在南通经营垦牧公司,创办上海大达轮步公司、浙江兴业银行、龙章造纸厂以及投资房地产等,遂为沪上巨富。刘俨廷父亲刘梯青,在刘家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刘梯青生于1876年,名安泩,
期刊
[问]最近许多报纸、杂志多有登载“食姜治百病”的文章,我入冬以来频发感冒发烧,乃用生姜红糖煮水饮用,但疗效不明显,请问这样治法是否对症?河北王××[答]冬春时节,感冒频
目的探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青年患者行机器人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膀胱癌根治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青年(≤4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发现方式、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合并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流改道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