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纤复方Ⅰ号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酒精性肝病的大鼠模型,研究抗纤复方Ⅰ号(KXI)对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中药组在造模同时,给予抗纤复方I号水煎剂(生药浓度4.5 kg/L)4 mL/kg-1,2次/d灌胃,观察12 wk.实验4 wk、8 wk、12 wk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纤维组织增生进行半定量分析.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形态改变.应用TBA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HE染色酒精组4 wk末即出现肝细胞坏死,脂肪变,炎性细胞浸润.12 wk末脂肪变及肝细胞坏死增多,中药组8 wk时才出现轻度脂肪变,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均不明显.VG染色酒精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呈条索状向肝小叶内延伸,中药组无纤维条索形成.图像分析仪所示胶原面积百分比酒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及中药组(19.24±2.5 vs 4.6±0.7,19.24±2.5 vs9±0.9,P<0.05).电镜下观察酒精组肝细胞失去正常结构,星形细胞增多、变形,细胞外可见较多胶原原纤维.中药组肝细胞及星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基质内亦可见少量胶原原纤维.酒精组MDA在实验4 wk末即已升高,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显著(32±3 vs16±7,32±3 vs 23±8,P<0.05),且随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进行性升高(32±3→36±4→62±2,P<0.05).组织中SOD活性在实验4 wk末,无论酒精组还是中药组均有升高,但随着实验进程,酒精组SOD活性进行性下降(118±5→92±10→71±9,P<0.05),而中药组仍维持较高水平(8 wk,12 wk分别为159±20,129±7)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显著(159±20vs92±10,P<0.05).结论:抗纤复方Ⅰ号具有良好的抗大鼠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HSC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医学院七年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早期心理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辽宁省某医学院744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探讨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DNA-COI)基因序列特征、种群差异和分化程度.方法 扩增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mtDNA-COI,并从网上
<正>本文对一起接种卡介苗引发左侧腋窝淋巴结结核病例进行分析,为相关病例处理提供参考。提示应加强接种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异常反应监测质量。1病例资料1.1接种及发病
本文介绍1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使用乙胺丁醇致剥脱性皮炎,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乡镇农民。因低热咳嗽、咳痰7 d,于2010年4月25日由村医发放转诊单来我中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普通病例转成重症病例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龙岩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结果重
目的 了解泉州市丰泽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现状和AIDS病毒感染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自愿检测者血清标本,使用ELISA方法进行初筛,阳性结果送确认实验室
目的 监测石狮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和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4~6月对首次来市性病门诊就诊的400名
目的:探讨MMP-1,NMP-2,MT1-MMP和MT2-MMP在NASH肝纤维化中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0例NASH患者的肝穿刺标本中MMP-1,MMP-2,MT1-MMP和MT 2-MMPmR
目的:构建含人端粒酶RNA(hTR)核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BBS212Rz,为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消化系肿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端粒酶核酶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定向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