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魅力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体验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一、走进时代,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阅读文学作品这项活动是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缺一不可。在作品中,作者把自己观念、意识、情感和意图注入作品。因此,任何作品,都会烙上作者所处时代的印记。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作者的经历,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如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如果教师不作引导和提示,就让学生直接进入文本的话,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生活经历、家庭环境、阅读经验等的差异,不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就会不同。因此,我先是向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时代的爱,其方式、途径、内涵是不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问题: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因为起床晚而迟到?你们的父亲通常是怎样对待这种事的?作者在文中描述的父亲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引导学生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课文进行自读、自悟,并帮助学生粗略了解文本内容,初步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和体验,那么学生就会更好地进入文本,更容易地理解文中使用的字、词、句,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被文中情节所吸引,使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习既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又是一个体验和理解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自身感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品读各种角色,理解作品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在学生了解文章反映的时代背景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去朗读文章,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议:朗读得好,他好在什么地方?朗读得不好,应该用怎樣的语气去读?让学生懂得,要想在朗读中读得有声有色,有感情、有韵味,就必须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我在班里组织辩论会,指定正方、反方,分别代表家长方与“我”方,围绕“到底应不应该跟万芳要回羚羊”展开辩论,让学生进入角色,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辩出智慧,辩强思维,辩明道理。又如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向学生提出,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让学生懂得,爱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只有真正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才能体会文中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才能体会作者的真实表达,才能理解作者在文中用词的准确、用意的深刻,语言的生动,描述的精彩,才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三、走进生活,体会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语文是生活的真实而生动的反映。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离开了生活实际,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我们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触语文,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的气息,语文中处处反映生活。因此,我在教《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春天的景色,到大自然去体验春天的气息,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感悟课文、理解文本。在教《漫游语文世界》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媒体所使用的凝练又实用的广告语,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掌握这些广告用语的特征和格式,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编写校园、卫生、公物等方面的警示语。这种凸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积极性,点燃了学生内心自主创新的火花。“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它们”、“垃圾也有家,请带它归家”、“桌子在流泪,因为你在它身上刻下了伤痕”……一条条充满人性光辉的警示语跃然纸上。成功的体验在学生身上不断得到满足,也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的乐趣。因此,教师既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堂,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回归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语文来便会觉得有用、有味道。
  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为学生设立各种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空间,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创建高效课堂,不但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艺术、教学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主人,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做个快乐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学生  在打造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道路上,一路艰辛,一路欢歌笑语,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只要我们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在教学中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海洋,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一、以文本为中心,提升审美能力  1.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汲取学生的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成为活水之源;否则,脱离了生活,就语文而语文,语文教学仍将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樊篱,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敞亮的明天。下面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例谈谈我的生活化课堂教学。  一、注重积累,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生活。
摘 要: 利用多媒体能够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能够革除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和应用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理想课堂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多媒体使用无所适从。针对此现象,作者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语文理想课堂 多媒体 使用策略  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亲和度、整合度);学生层面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课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学习;加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多媒体强化了视听效果,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语文课堂 开阔视野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正逐步走向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