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关闭朋友圈与利用朋友圈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
  在微信朋友圈几乎就是整个交际圈的今天,发消息、等消息、回消息成為我们的日常状态。然而,不断被投票、代购、广告信息刷屏,也让一些年轻人选择了关闭朋友圈。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了朋友圈,64.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关闭朋友圈,57.1%的受访者在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中國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教授匡文波认为:“能主动关闭朋友圈的应该还是少数人。关也好,不关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方式,选择适合的方式就好。”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B柘城朋友圈转发信息,
  找回走失的10岁儿童
  2016年8月1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的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条寻找该县申桥乡一名10岁走失儿童高雅伦的信息。该信息被一位身在内蒙古的柘城司机看到,该司机立即回复,并于8月2日将走失儿童带回柘城。事情经过如下:7月31日早上,小雅伦跟奶奶说去同学家写作业,但直到晚上也没回来。而奶奶发现她放在抽屉里的4000元钱也不见了,立即和邻居到申桥乡的网吧里寻找,也没找到,只好报了警。警察展开调查的同时,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寻人启事,请大家帮忙转发。后来,这条信息被一位从柘城开往内蒙古的长途汽车司机看到。该司机发现车上一名从柘城上车的孩子与朋友圈寻找的孩子特征吻合,就给当地派出所打了电话。
  素材解读
  置身互联网时代,完全屏蔽朋友圈不太现实,但应反思该如何做好“圈中人”。对待朋友圈,既不要盲目追捧,也无须一味抵制,更不必谈朋友圈色变,我们要做的是摆正姿态,调好心态,趋利避害,成为朋友圈里合格的弄潮儿。
  适用话题
  双刃剑、趋利避害、科学利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我这个人呀,爱热闹,也喜清静,看上去似乎很硬朗、强势、直白,其实在孤寂、闲暇的时候,经常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的人——多愁善感,侠骨柔肠。你信吗?  翻阅《唐山晚报》,我拜读了两篇文章,很是动容。一篇是《清明,我送父亲两瓶酒》,作者张学新,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认识的张学新;另一篇叫《一直以来的你》,作者谢佳,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基本可以断定不会认识我。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他们的文章,认识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一览表  2016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对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的讨论却波澜未平。为帮助广大考生探究高考作文命题规律,笔者结合上表与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对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进行全景透析,并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展望,从而帮助同学们高效备战2017年高考!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解读  一稳中有变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风格,
母亲是个慢性子的人,这几天突然激动起来。自从老屋拆迁,搬到大姑家那一天起,我们一家人就盼望新村快点建起来,重新搬回去。  星期天一大早,母亲一打开房门,就冲着我的卧室惊喜地呼喊起来: “宁宁,快起来看看!花开了,油菜花都开了!”母亲的呼喊,把我从晨梦中唤醒。我赤脚奔向母亲,连鼻息都带有一丝急切。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油菜花也善解人意,昨天开得星星点点,只一夜小雨,就黄灿灿的一片了。难道它也急着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叫石榴子河,它发源于我们村边的石榴子山。  我父亲不是本地人,是逃荒过来的,到了石榴子村口都快死了,是石榴子村老刘家的人救了他。父亲醒来后,不知道他是从何处来,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姓是刘家人给的,取名叫刘三起,意为留住这逃荒来的人,让他站起来。后来,父亲参加了“边纵”的部队,他不怕死,很能打仗,几次战斗下来就当了官。父亲时常带着部队转战云南各地,有时间,有机会,他都会回石榴子
我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鳄鱼。  这一条江,一边是高大的岩壁,一边是平坦的草原。原本,这一条江有一百多米宽,至于它有多长,除了大地,谁也不知道。而在岩壁上,空虚着一只眼睛,一条支流就流入那只眼睛。在眼睛里,住着好几只不知从何而来的洞螈。  听那几只洞螈说,原本它们居住的地方很远,而且它们可以变换颜色。只要在阳光下,它们就会变成黑色;如果只是单纯地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棕色;在水里就是白色,甚至能透过血肉
伪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不过,的确是有些破旧了,在太平岁月,看上去却像一家战时医院。我并不经常去那里,偶尔去那里,诚实地说,是为了巴结那里住院的领导,目的是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有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种不安全感。有时候,则是出于情义,去探望在那里治病的好朋友。小人物的生活,大抵是如此的吧。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在日伪统治时期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有关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
我专门卡准稻黄时节探亲,和父亲在田垄里收割10多天,谷子才刚晒干水汽,假期就到头了。父亲在我的一再催促下,三步一回头,忧心忡忡地跟着我走向了火车站。  火车深夜一点进站,时间还早。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开车带我们去新城区转转。我借着酒劲,拉开车门,一脚跨进了同学的车。一辈子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一手反背着包,一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脸凑近车门玻璃乞求地看着我,一脸尴尬。我翻身下车,上前一步,
与物的亲近,似乎是夕阳的声音。   唐代的李白有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看得不厌,那是自己的喜欢,而山不厌你,那真是自作多情,但此种多情,你又会觉得,那就是物我的互动,惺惺相惜。   明朝的王阳明,也有一段话,读来特别的感动:“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如果不读这段话,我一直以为王阳明的学说是很玄的,但读了这段话后,顿
蔡襄是北宋名臣,以正直著称,因有感于陆羽酌《茶经》中没有提到家乡福建的茶,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建茶,意图使之成为天下之最。对此,苏东坡和罗大经提出了批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北宋佞臣丁谓做福建转运使时,为了逢迎,耗费大量民力制作御用茶“龙团”。四十多年后,当蔡襄做福建转运使时,又推出了更加精致的“小龙团”。苏东坡在《荔枝叹》一诗中感慨:“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
这事儿还得从遛狗说起。  我家养着一条大金毛,如果从辈分上讲,我是它姥爷。干脆说吧,我们家一直就是把狗当人养着。狗是女儿结婚后,女婿为女儿买的。因为女婿在外地工作,女儿一个人居家,女婿担心不安全,就从网上购回了这条金毛犬。待到女儿预产的时候,家里人从网上看到说,狗狗对孕妇不好,容易得病什么的,女婿就有意将狗狗送人,结果女儿不让,为此俩人还闹了不小的别扭。送人不行,养着也不好,怎么办,见女儿为此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