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非遗文化传承路径——以”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为例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90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传承和发展,一直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课题.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进”非遗进校园”,目前一些高等艺术院校、职业院校已开设了刺绣、雕刻、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等非遗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有学历的传承人.如何将各地中小学课程和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将非遗纳入中小学课堂,将非遗的宣传普及、传承保护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则是非遗进校园一个典型的地方非遗文化传承路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近年来,余姚市文化馆整合资源,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四力”驱动,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打造出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公益文化物流.本文将通过对余姚公益文化物流建设的背景、做法、经验等进行简单梳理和总结,以便为宣传文化单位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小说中的女性大多被塑造为具有鲜明自我意识的形象,虽然受困于男权主义,但是她们仍然努力寻找出路.本文旨在通过福斯特小说《霍华德庄园》中玛格丽特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当时女性所处的困境以及她们是如何实现自我救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