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的美学意味及当代价值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也是贯穿全书、连接庄子思想所有问题的主线。“逍遥游”作为庄子哲学和美学的核心,不但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为了更好的把握“逍遥游”的美学意味和当代价值,本文试从逍遥游的含义入手,首先对逍遥游进行了美学解释,然后追问了庄子提出逍遥游的原因,紧接着阐述了逍遥游的途径,最后重点剖析了“逍遥游”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具有的现实意义和超越价值。
  关键词:逍遥游;美学意味;当代价值
  一、逍遥游的美学阐析
  “逍遥游”是《庄子》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逍遥”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上自由自在、无所依傍的绝对自由的境界;“游”是一种人生实践,是一种富于自由感的人生体验;“逍遥游”即在有限的人生实践中,达到无所依傍的完全自由的境界。
  “逍遥”一词基本意思是闲放不拘,怡适自得,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纵观历代学者关于“逍遥”的解释,都含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庄子是站在本体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他神往大鹏的逍遥,但大鹏的奔向“天池”仍要有所待,要有所凭借,这使庄子感到某种不足。于是,他把视角反投到社会主体的人身上,要在与大鹏无法比拟的渺小的人的身上造出一个无功、无己、无名的境界,让人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自由地翱翔。
  《庄子》中“游”字出现一百多次。在开篇《逍遥游》中,他两次强调了“游”所到达的精神境地,“以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所谓“游”,本义是游戏,“但庄子之“游”并不是指具体的游戏,而是有取于具体游戏中所呈现出的自由活动,并由此升华为精神的自由解放状态。”[1]这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用现代哲学概念来说就是能够达到完全自由的审美体验。
  庄子的“逍遥游”,乃是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达到一种只能是想象之中的、纯粹精神性的存在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形成一种审美人格,最终返回到现实中去,用这种审美化的人身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其实是要求人达到一种彻底摆脱利害观念的精神高度。就像是在茶米油盐、是非得失的现实生活中安排的一次旅游,这是一次真正站在宇宙本体层面的旅游,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塑造崇高的人格。旅游结束后,我们仍要回到平凡的日子中来。面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本有矛盾,人想要重归自由,就应该学会逍遥游,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从美学的维度改造它使之适应自身发展,最终在精神生活中获得自由,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达到至乐的境界。这是真正的自由境界,是合规律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真和善的统一。
  二、逍遥游的提出原因
  庄子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庄子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他无力改变现实,能做到的仅仅是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让人们知道如何面对现实。
  庄子甘愿过隐居和贫困潦倒的生活,一生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和解放,他采用“逍遥游”的办法和策略来获得人生的解脱,安顿生存的痛苦。“逍遥游”,是无所拘束的悠然自在的境界。这种随意漂流,任心狂放,不知所求,不知何往的人生,是一种除了当下的快感和满足,不具有任何目的,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游戏”状态。庄子用游戏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把游戏状态描绘为人生的至高境界。
  庄子的这一套理论,体现了一种“无用”之用。若从实际功利的立场来看,以“逍遥”的姿态从事人世利害的角逐,是“无用”的。但人世之所谓“无用”,在精神世界里,却正可以体悟大道,保全天性,不受外物的侵害,这又是“大用”的。
  三、逍遥游的途径
  面对人、自然、社会关系本有的矛盾,庄子提出了达到“逍遥游”境界的方法——“心养”,实际上就是“心斋”、“坐忘”。在庄子看来,一个能“游”的人必须达到“堕形体”、“黜聪明”、“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的精神状态。一个人达到了“心斋”、“坐忘”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无己、丧我”的境界。庄子的这种认识论达到了心灵和行为的自化,认为人要想达到人与天地合一的无待境界,便可实现逍遥游。
  基于以上所述,可以认为,庄子逍遥游的途径是游戏人生。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社会的存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限制,根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达到至美至乐的情境,为此就必须设立一种超越于现实的理想环境,在此环境中进行逍遥游,从内心深处体验美的极致状态。在这种人主观感觉与天地合一、宇宙同流的境界下,一切外物都变得无所谓了。譬如在旅游中,我们摆脱一切现实的利害,以超然的态度漂浮于人世,无所用心,任意去来,看云气水落,木叶飘飞,一无所得而满心欢喜,这时候,便很接近庄子所描绘的游戏的人生。这种游戏人生除了当下的快感和满足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也不创造任何价值。好多孩子在电脑上玩网络游戏,玩得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在那一时一刻,网络游戏便是他们生命的全部。转首之间,他们就把自己外在的一切扔下不顾。因为在游戏中他能达到高度自由的境界,获得一种超越于现实的满足和体验。当游戏结束时,那个他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上已不复存在了,它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也许,我们可以在庄子这里找到当今游戏产业蓬勃兴起、快速发展的原因。
  四、逍遥游的当代意义
  庄子的“逍遥游”从人生问题出发,其最终目的也是回归到现实人生上来。庄子的“逍遥游”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大致可“分为心灵的游和行为的游,前者行为的游表现在险恶人世中人的处世艺术,后者行为的游表现在人与世界物打交道过程中人的高超技艺,这两者都是庄子生活艺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他的这种审美化的人生观对于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一)逍遥游于自然
  在工业革命之后(约1700年至现在),尤其是近百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在现代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爆发了产业公害,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庄子是历史上第一个自觉而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家,这一揭示是无比重要的,因为他从宇宙的高度告诉我们人来自于天地,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本来就具有自然性,但人远离了自然,并日益扩大同自然的对立。若要缓解或消除这一紧张关系,就必须重返自然,找回人本来就具有的但又丢失了的自然性。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大自然而存在,为了维护个体和整个族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这是一种合目的性的平衡律。对于我们来说,打破这种平衡,就意味着疾病或者死亡。人类既然需要保存和发展自身,就要保存和发展自然界;既然需要改造客观世界(从自然索取),就要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所以,人应该以自然的心灵游心于万物之中,去体验宇宙的内在精神,并让人之自然与天之自然相会合,从而真正获得个体精神的自由解放。“当天人交通、宇宙和谐在人的感性观照中得以显现之际,也正是审美境界的生成之时。”[3]
  (二)逍遥游于社会
  “逍遥游”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迷人境界,但它终究是一种理想的精神世界。人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复杂的,人要同形形色色的个人及群体打交道,只沉浸在精神世界并不能实际解决现实问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庄子提倡彻底的“游戏”精神,即将沉重的人生化解为轻松的“逍遥游”状态,怀着一种高尚的理想人格与人处事。
  能否处理好同他人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人能否真正的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自由。庄子认为人应该学会顺从他人。与万物相通的人,万物都来依附他;与万物相关性不强的人,不能包容万物,怎么可能包容别人?不能包容别人就无法与人亲近,无人亲近就等于自绝于人了。“厚德载物”是个大概念,与万物亲近和与人亲近两者是统一的。对于个人来说,物与他人都是环境,放大自己,从小我走向大我,就要具有包容性,把周边变成本体的一部分,边界越模糊,相融性越强,人的成熟度就越高。无法进入环境,就无法平衡自己,在他人那里绝了自己的通路,在社会上不可能成功。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要学会包容,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名利问题上不要斤斤计较,对于有缺点的人要看长处,看他改正的可能,不苛求有个性的人,学会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沟通,有化解误解的能力,有调整矛盾的本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除此之外,庄子还告诉我们如何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心灵默契,志同道合,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依然心心相印。水是透明的,没有装饰性,人离开水不能活,这种需求最平淡,也最迫切。而醴是经过人为加工过了的饮料,并非生活必需品,迷醉之后仁就不清醒了。酒肉朋友不讲道理,相互吹捧,互相利用,喝上酒称“为朋友两肋插刀”,遇到事作鸟兽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而且一旦有了利害冲突,这种人极容易反目为仇,做出落井下石的事。
  (三)逍遥游于内在心灵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逍遥者,首先要进行心灵的净化,学会和自己相处。人是天地间最“有为”的动物,但是他的生理需求和普通动物差别不大,极其有限,而创造力却远远地超过了普通动物。要弘扬道家的无为意识,积极回归人的真实生活,天地人就能平衡。道家把清静无为看做道德本质,要否定的就是“伪”,“伪”是“为”加人字边,有为乃伪,这里的有为就是多为,有为者失去真意,也就是伪善者,去掉人为成分,不再伪,会进入真我境界。不做坏事,做好事也不用强,顺其自然,自己处于本真状态,别人也处于本真状态,这个世界就平和了。离开自然的平和,故意制造出来的平和不真实。不停地奔波于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人们应该离开一段时间,走进静谧的独处空间,仅仅思考人生与事业等重大事件。这种“退馈”从有走向无,无中生有,是退一步进多步的节点,能够深入洞察事业生涯的未来远景,推动你大步迈进,迅速实现目标。大道自然,自然而然,人为的东西越多越离谱。人为的东西减少到最低限度,会获得最大的自然真实。要放下看似重要的忙碌,停下看似繁华的迎来送往,这时才更有机会洞悉自己真实的生活。
  结论
  庄子“逍遥游”作为一种审美之学,并不能成为我们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但是,站在理解人生、把握人生、探讨人生的哲学基点上,你就会看到,它可以为我们开启思想的大门、心灵的窗户、精神的天地。面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本有矛盾,我们从庄子那里学到了重归自由的途径——逍遥游。在当今社会,它能理性地指导我们用审美的态度来塑造高尚的人格,从而完善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限意味。
  参考文献:
  [1][3]王凯:《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2:21,99.
  [2]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74.
其他文献
摘要:儒学的道德论涉及到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因此它既属于伦理学的范围,同时也具有宗教的意义。传统儒学道德价值的失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大众文化中建构儒家的道德理性应该从家庭、社区和学校这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传统伦理;儒家;道德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道德理性方面,即“明人伦”,也就是探讨如何做人的道理。儒学伦理思想中的道德境界,可以分为两个
期刊
摘 要:凡是建筑工程施工,基本都离不开土石方的开挖与填筑。土石方工程通常涉及土石方的开挖与土石方的回填等项目,施工的难度和强度比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控制,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要严格遵守施工合同,根据合同规定的范围、权利和义务、职责等,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施工,确保土石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本文主要论述了土石方工程的概念以及土石方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意义,同时分析了土石方工程的
期刊
摘要:黄老之学在汉初六十余年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经历了萧曹与文帝、窦太后等人对治国思路的理解与选择。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的物质基础与社会环境,也迎合了当权的军功受益集团的思想品位、利益取向,同时其兼容并包、清静无为的思想品格也有助于其在诸多理论中脱颖而出。但黄老之学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成为独尊一时的意识形态,却也由此丧失了生命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黄老;意识形态;无为    高祖元
期刊
摘 要: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而建设项目投资方是建筑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主体,本文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各个阶段分析目前我国造价控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投资方应如何合理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开发成本。  关键词:造价控制;存在问题;控制措施  建设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在各个阶段随时纠正发生
期刊
摘 要:混凝土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具有耐久性好、防火、适应性强及应用方便等优点,而成为近代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建筑在不断地增加,而过去低标准的建筑己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和现代化改造,从而建筑业的发展过渡到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的发展时期。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研究和探讨,已经成为我国对现有建筑物实施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结合市政工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目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一、引言  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作家和翻译家,林语堂在国内国际文坛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代表作《京华烟云》在美国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称为现代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由于题材和内容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文化,使得其英文创作语言大多都以汉语的翻译为基础。同时为了再现汉语语言文化原貌,其英文的翻译痕迹更加明显。作为一部集翻译和创作于一身的文学名著,《京华烟云》给当今翻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林语堂;京
期刊
军用车辆是现代军队地面机动的主要装备,它肩负着部队输送、伤员后送、物资补给、技术保障和武器运载等重任。因此,不断增加军用车辆的高技术含量,全力提高其性能和保障能力,已成为外军车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微电子、光电、信息、液压等高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作战的需要,对军车的机动能力、生存能力、战场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指挥控制能力要求增强,外军车呈现出高机动性、特种化、作业机械化、智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东亚地区推进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在阐述东亚经济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方式提出设想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东亚;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    一、 引言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更是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潮流。在亚洲、欧洲、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形式、施S-T-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进。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  本文从桩基施工的重要性、施工工艺、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讨论一下质量控制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桩基工程是隐蔽工程,影响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整个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