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8岁那年,不早不晚,仍然是6月,依然是烈日蝉鸣。我走到这里,高考就在这里。
  升入高中后,我才意识到高考对我来说是必经之路。当时我没有想去的学校,没有想学的专业。但是我要参加高考,并且要考出个好成绩。其他的问题自然会随之而来,而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把它们解决掉。比如选择一所学校,比如选一个还算喜欢的专业。
  所以,高中时我的目标不是名校,也不是热门专业,只是高考而已。但是高考既不是一个实体的存在,也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影,它是一场考试,是人生无数场考试中的一场。在高中时代,它是一场总结考试,考验以小学和初中为基础的高中三年的知识积累。
  我一天一天向前走着,每度過一天就会离它更近一点。但它不是一个站牌,也不是一所驿站,我看不到它的方向。我在心底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用每一道题和每一个知识点作为前进路上的基石,高考这条路我一定能够走得顺风顺水。
  那一年高考如约而至,我准时出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我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放下笔。高考结束,我从高考路过,从青春路过,顺便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考结束后我才开始思考,高考为什么能让大家一直精神紧张?不过我不清楚那到底是紧张还是害怕。升入高三那年,大家嘴里都喊着高考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差不多可以开始倒计时了,一定要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放弃。于是很快班里便出现了铁观音、碧螺春、毛尖等多种含有提神因子的饮品,各种味道在空气里碰撞,让人头昏脑涨,却没看到有几个人始终保持精神抖擞。我只喝白开水,对那些饮品丝毫不感兴趣。
  高考结束后回学校查分,意外地发现我是班级第一名。班主任告诉我可以选几个保险的学校报志愿。那年班里的高考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选择了再来一次。他们在高考那里绊了一跤,摔疼了才发现,要跨过高考,靠的是平日里对知识的累积和解题方法的掌握,而不是靠提神因子带来的兴奋。
  我大一结束的那个夏天,听说他们考得都很不错,复读的那一年没有浪费。他们不会知道,在他们夙兴夜寐复读的那一年里,我见过多少充满激情的人,去过多少没去过的地方,认识到了怎样的新事物,这样的一年他们马上也要度过,但已经比我晚了很大一步。
  我很少回忆高考,甚至那三年里发生过的许多事我都已经记不真切了。关于高考那两天,我只知道考了两天,做了四套试卷,第二天的下午考试结束后,把行李拿回家,晚上躺在房顶上看星星,星光璀璨。在那一刻高考已经成为过去时,无法再涂改。
  偶尔看到高考这两个字,才会想到,哦,当年我从这个地方路过,后来才到了现在所在的地方,经历当下所发生的事情。
  有时我也会庆幸,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盲目立下不切实际的目标,没有喝茶水让自己保持莫名的兴奋,只是努力了一天,再努力一天,每天都坚持下去,然后就走到了。
  后来我走进大学,仍然有很多场考试,但再没有一场像高考一样占据我青春的大半光阴,再没有一场让我觉得青春不虚此行。
  从高考流浪而过,我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其他文献
翻开我的日记本,上面用钢笔写着一句话:最想要去的远方,怎能在半路返航。时间是2017年,那年我高三。日记本里还夹着褪色的花瓣,花香早已消散,只剩下一圈泛黄的印记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给父母信誓旦旦的承诺结果被现实击得一败涂地。没有初中的严格管教,我好像迷失了方向。高中的知识量远比书上的多,难度也大。我每天清早就卡着点跑到教室,晚上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前行。白天上课,
期刊
1990年,詹青云出生在贵州一个教师家庭。从小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倒背如流数百首唐诗宋词,会写3000多个汉字。但她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交流,父母以为她慢慢地长大就会有所改变。  可是,入学以后,每天完成学校里安排的作业以后,当教师的母亲又给她布置许多作业。繁重的作业让她感到无所适从,便厌倦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父母费心劳神地给她联系转学,希望用改变学习环境的方式,促使
期刊
被校名“耽误”的好大学  在我第一次听到这所大学的时候,就有了很抗拒的心理,因为看到校名中的“西北”,就自然联想到了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场景。于是,我对这所学校的的印象就停留在了在荒漠中拔地而起的一所学校。后来,我才知道,是我太浅薄了,这是一所非常值得去关注并且很有实力的一所学校。  首先,在大众眼中,对好学校最直接的看法就是学校的等级怎么样,而这所被我误会了好久的学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里有两棵树龄已逾百年的银杏树,这两棵银杏树根粗叶茂,似乎将“南师大”百年的变化刻在了自己身上,成为一代又一代“南师大”人青春的见证者。  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当时的学堂监督李瑞清就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这是“南师大”最早的校训,同时也奠定了“南师大”质朴传统的特质。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师大”名家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走进金陵女子学院的贻芳园,吴贻芳先生的“厚生”
期刊
2019年的春节档电影,被称为最火的春节档。由沈腾、黄渤主演的电影《疯狂外星人》更是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凭借着两人精湛的演技,再加上搞笑的剧情,使电影放映的第一天就收获了几亿的票房。黄渤这位实力派的演员,总是带给人惊喜。  娱乐圈,向来是美丽面孔的聚集地,各路明星都想方设法地施展着自己的魅力,以此获得超高的人气。黄渤,仿佛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是明星”。他没有美丽的皮囊,没有高大的身材,甚至最初都没有接
期刊
他16岁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22岁当了一名农民工,如今逆袭获得博士学位,并如愿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讲师。身边从不缺乏偷懒的人,但能够像他这样逆袭成功的却不常见。他就是从保安到高校教师的李明勇。  李明勇出生于貴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他从小勤奋好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一直很好,从来没有跌出过前三名。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家人又接二连三地患病,欠下不少外债,使得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期刊
01  披星戴月的高中时代,终结于6月8日下午5点如期而至的铃声。我们缓步走出考场时,日光温柔,洁白的云朵在天边自由地飘荡。  我们过去也曾觉得高中学习辛苦、日子漫长,既盼着早点考完放假,又害怕高考分数不如意。但终于等到结束的这一天,我却感到很不真切。方才考英语的时候,我握着笔,如以往一千多个日夜一样,沉下心做题,偶然间却有些兴奋和不可思议地感叹着:“原来这就是高考啊。”原来它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你
期刊
如果,青春刚好遇到日语  如果谈及与日语的结缘之旅,还是要追溯到高中。由于表哥在日资企业工作的原因,我平时和表哥的接触中也能学到几句简单的日语,所以对日语显得不是那么陌生和逃避。  高中选择外语时,我因日漫的原因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日语作为外语科目,故而高考外语科目考察的便是日语。巧合的是,高考填报志愿后心心念念的专业没有被录取,却阴差阳错地调剂到了日语专业,让我有了大学四年和日语一同走过的最好青
期刊
误打误撞入了行  陈奕雯籍贯苏州,毕业于同济大学电视编导专业。最初并非科班出身,用她自己的话说,进入配音这一行纯属“阴差阳错”。  她的第一次录音经历要追溯到8年前。彼时的她和很多观众一样,对于配音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以为电视里看到的片子都是演员自己的声音。直到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部台湾偶像电影即将在CCTV6播出,片方需要为女主角找到一个既没有台湾腔,又略带青涩的干净声音。当时还是“门外汉
期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三年前的今天我也和你们一样,感到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也曾感到崩溃和对未来失去信心,三年前在路上的是我,如今在路上的是你们也是我们。  高考年年都有,可走在高考路上的却是不同的面孔,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靓丽的青春,是6月最迷人的风景。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高三的风景是什么样的呢?我似乎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