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素质教育内涵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特别重视素质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地将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提出。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所以,了解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研究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明确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
  新世纪需要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在全世界都是有共识的。其实在20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1983年4月就发布了《国家出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91年布什总统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3年克林顿总统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1985年,法国公布了5个教改文件,即《对未来教育的建议》等文件。日本1987年公布了《推进教育改革大纲》等4个文件。我们中国也于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随后又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等文件。各国所预见的21世纪的教育改革,都将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作为中心内容。我们中国更是明确地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
  首先是因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一體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格局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政治斗争、文化渗透的影响将会日趋激烈。所以,需要21世纪各国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人才必须把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有很强的从事专业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将是一事无成。
  其次,进入21世纪,我国的市场经济框架体系已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利润的心理将普遍存在。不进行素质教育,难免出现道德失衡的问题,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造假害人、坑人。没有素质,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手里掌握的技术越先进,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
  再次,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勃兴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将会更加发达,所以崇尚科技研发,忽略人文修养也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不进行素质教育,人将变成数字化、机械化、精神空虚、文化匮乏、感情冷酷的人。将手里掌握的先进科技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疯狂破坏环境,这也将给世界、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全面的素质教育提到“战略主题”的位置。我们的教育,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能力,还要进行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技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不但要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还要有人文关怀;不但要教育学生会做事,而且还要教育学生会做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才是一个合格的全面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素质教育已明确提出许多年了,但是党和国家还是这样大声疾呼,原因是推进的力度不够。其原因很多,但是,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有一个认识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现在有许多的研究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的多方面的知识教育,这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全面的素质教育与多方面的知识教育是有联系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以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基础的;但是不能将他们等同起来。如果等同起来,就会造成这样的误区,即只要把知识学好了,素质自然就提高了,这是不对的。高素质是在多方面知识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早就阐述过,高素质人才应具备四大特征,即“思维能力”(智商)、“热情性格”(情商)、“多才多艺”(才华)、“知识渊博”(学养)。他在讴歌和赞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和巨匠的时候,曾系统地表述了他的这一思想。他说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艺和知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做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
  按恩格斯的观点,全面的素质应该是:“思维敏捷、激情似火、性格刚毅、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卓越人才。可见革命导师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才素质的表述是注重品德、智商、情商、才华、学养、能力。这些方面的综合,那才是全面的素质。
  据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多方面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养成。
  德育,即政治品德素质。应注重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使他们成为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他们“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会生存”,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个有益和有用的人才。
  智育,即专业文化素质。通晓本专业的基础和前沿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感情、胸怀志向等的养成和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去大胆提出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善于抢占科学创新的前沿和制高点。   体育,即身体及心理素质。在接受科学的体育教育及身体训练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工作及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养成清洁卫生、优雅有礼、刚毅果敢的性格及一往无前的精神品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育,即艺术素质。包括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鉴赏和实践能力。艺术是创新精神的家园,许多世界级大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造诣很深的艺术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他的《蒙娜丽莎》是传世的精品。但他同时还是科学家,从物理、数学,到生理解剖,几乎都有建树。恩格斯赞美他说:“不仅是大画家,而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擅长小提琴演奏,他1920年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的第一部小提琴曲。数学家华罗庚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建筑学家梁思成擅长美术和体育,他学生时代还曾拿过跳高比赛第一名。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艺术的思维是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充满着美感、温馨和浪漫的思维技巧与方式。
  三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
  我们根据对素质教育真正内涵的探索和认识,在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和实践环节,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切实地将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全面实施并不断前进。
  进入新世纪伊始,许多高校都在研究修订新一轮的教学计划。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问题。按教育部的要求,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应该用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去构思和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对于各种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必然有不同的要求。但也有共性的要求。
  培养目标: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规格,思想、业务及生存本领的基本要求:思想品德,品德高尚、信念执着、作风扎实、和谐有爱;专业业务,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生活及生存本领,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创新。
  政治、业务、科学、人文及身心素质方面国家教育部都有要求,我們也需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有具体要求:
  在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责任感和实践精神;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专业业务能力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所有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应该掌握一定的体育训练和审美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美育训练合格标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注重训练和养成适应艺术、旅游等专业需求的形式及仪表美。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坚毅果敢,知难而上的品格,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义务。
  坚持这样的构思和设计,就能体现全面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这样才能把全面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黑籽雀稗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有幼苗片段、叶基、雄花幼穗和成熟胚等。愈伤诱导是以改良的MS培养基(MSM)(以MS无机盐+ 9. 9 mg/L维生素B1+ 9. 5mg/L维生素B6+ 4. 5mg/L尼克酸+ 1mg/L CH+ 30g/L蔗糖+ 8g/L琼脂为基本成分)附加不同浓度的2, 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进行。2, 4-D浓度在2. Omg/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国际教育新理念,它并不是独立于德、智、体、美之外的一种实体性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贯穿和渗透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中,成为国内外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教育部关于实
随着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弱势群体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和学者将研究的视角转向这个群体,比如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
“研究型大学”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卡耐基研究会”在1994年提出来的[1]。美国的研究型大學,涵盖了美国一批世界名校,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使其在全世界的科学与高等教育界居于主导地位。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的阶段,但我们却缺少世界一流大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10多年,一大批高等院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与教育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契合。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其生态友好、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印度梨形孢作为内生真菌,可与大多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增强植物局部和
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行。哈尔滨工程大学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学校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全面的给出了推进策略及实施途径。  高
Radioactive wastewater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radionuclides poses severe threats to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so efficient removal of these toxic hea
本文是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反思了我校几年来中职教育的前进历程,重新认识“人本管理”的核心的价值观,为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在打造学校品牌上下功夫。  一“人本管理”能为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指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我校坚持人本管理模式指明了工作方向。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即重视人,关心人,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必备素养,批判是创造的重要源泉。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非常必要。树立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并结合课程本身特点,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改变大学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现状。  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知
锑与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DBNPF)在酸性溶液、曲拉通X-l00和碘离子存在条件下发生络合反应,络合物通过光谱修正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b与DBNPF络合比为1∶1,络合常数为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