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发明了什么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而与“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的另两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开创性成就”指的是什么呢?
  前辈:从意外发现到大失所望
  19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一个容器的壁上钻了一个小孔,然后往容器里倒入大量的水,让水从小孔中流出。此时,用光照射容器内的水,他发现射入水中的光竟然随着水从小孔喷出,而且同水流一起呈弧线状落到地面,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可惜,在当时它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
  20世纪30年代,希腊有一位制作玻璃器皿的工人意外地发现,光能毫无散射地从玻璃棒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实际上已经初步揭示了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规律。可在当时,人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直到1958年,光的这一传播规律才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由2500根细玻璃纤维制成的“胃窥镜”,能将光引到人体的胃内,使医生不用开刀就可以看到胃里的情况。
  科学家发现,在水或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水与空气或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即一部分光线返回水或玻璃中,另一部分光线则进入空气中继续传播。但当光线到达交界面时的入射角度超过某个极限值时,折射光线消失了,所有的光线都返回了水或玻璃中。科学家称这一现象为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全反射时,原先四散奔跑的光,会被束缚在水柱或玻璃棒内,沿着“WWW”形的路径继续往前传播。照射到容器内的光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光线能从玻璃棒的一端传到另一端,都是这个道理。
  既然“胃窥镜”能让医生看到病人胃内的情况,能不能利用玻璃纤维来传递更多的信息呢?因为光是通信信号极好的载体,而且制作玻璃纤维的原材料远比铜要廉价得多。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几经努力,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问题出在光在玻璃纤维中传播时能量会急剧衰减。如果传播距离是1公里,光的能量就会衰减到原来的100亿分之一!这意味着北京“水立方”满满一池的水,经过一条1公里长的输水管后,将只剩下一滴水了。基于如此高的损耗,众多科学家都认为,光纤虽然可用在胃镜导管上,但用于长距离通信却根本不可能。
  高锟:关键在于没有杂质的玻璃
  然而伟大的发现或成功,往往孕育于对于“不可能”的否定之中。
  当年,年轻的高锟带领着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选择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用光来传送信号这个“不可能完成的”研究项目。对此,许多人都认为匪夷所思,甚至认为他是个疯子。
  高锟对如何降低光在光纤中的能量急剧衰减做了大量研究:他首先排除了一系列影响因素,最终证明:是玻璃中的离子杂质对光的衰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还发现了最适合长距离传输的光的波长,或者说什么颜色的光最适合用来进行长距离通信。他预言,只要每公里衰减后光的能量能保留1%,光纤就可以用于通信。1966年7月,高锟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尽管在当时人们还无法制造出高锟要求的那种“超纯净玻璃”,但高锟揭示出了这种技术的极限;一旦这一极限得以实现的,那就意味着为新技术开启了一扇大门。
  高锟费尽周折却一直没找到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直到4年后的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玻璃制造工艺,首次迈过了“每公里衰减后光的能量能保留1%”的门槛。之后,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每公里衰减后光的能量达到了5%。再后来,高锟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
  高锟的成功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发展,他也因此被世人尊称为“光纤之父”。
  
  资料
  获诺贝尔奖的8位华人科学家
  1957年 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 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 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 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 美籍华人科学家钱永健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 英籍华人科学家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他文献
近日,中美研究人员在中国发现两种约有1.6亿年历史的新型哺乳动物化石。研究发现,它们将滑翔适应等高度专门化的特征融合在了一起。该重大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新发现的滑翔动物属于哺乳型动物基干支系,也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类群,它们均为哺乳动物演化树的早期分化绝灭支系—贼兽类的新属种,分别被命名为似叉骨祖翼兽和双钵翔齿兽。    祖翼兽体
摘 要: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X维度和产业链Y维度出发,对国务院46号文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体育产业环境型政策工具中,策略性政策过多,知识产权保护过少;供给型政策工具中,体育场馆建设优势明显,资讯服务处于劣势;需求型政策工具中,体育服务外包、政府体育采购不足。建议: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频度,合理配置内部要素;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在體育产业销售与消费环节的使用;弥补需求
摘 要: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学校开设了《物理就在你身边》的选修课程,并成为“高中物理拓展性实验”课程基地的子课程.该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关键词:选修课;课程基地  作者简介:蔡唱(1981-),男,江苏句容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学科教学,高中拓展性实验,自制创新教具研究;陈霞(1982-),女,江苏泰兴人.大学本科,在职硕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江苏 镇江212132)    力的平均值是所有瞬时值的算术平均值,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力对位移的平均值,其与位移的乘积代表力所做的功.一种是力对时间的平均值,其与时间的乘积代表力的冲量.当力与位移或时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时有=F1 F22.证明如下:设F(x)=kx b,  Fx=∫x2x1(kx b)dxx2-x1  =(12kx22 bx2)-(12kx21 bx1)x2-x1
摘要: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视角,通过对2018年全国Ⅰ卷综合物理科的计算题进行评析,挖掘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全国I卷物理命题新特点,给一线教师以备考启示,最终实现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国卷;物理计算题;评析;启示  作者简介:张一驰(1992-),男,硕士研,物理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课程与教学、CYPT/IYPT竞赛、丘成桐科学奖、STEM教育等;  陈怡(199
〔摘要〕 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立法保证、政府主导、永续性、体制性的国家给付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成熟的国家均制定社会保险法律,确立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体制,并独立于政府设置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机构,确定其为职权与职责相统一的社会保险法人,同时建立连接社会保险相关各方主体责、权、利的治理机制。直面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法人地位不独立、治理不完善,职能错位缺位、服务能力脆弱之实践困局,需要朝着独立社会保险人的方向,对
摘 要: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为例,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托,问题链为引导,实施高三一轮复习的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板块模型;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9-0037-04  基金项目:深圳市“学科素养背景下,促进物理深度学习的问题驱动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
蒙台梭利模拟联合国(MMUN)创立于2006年,其教育理念来自于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伟大的儿童教育家、改革家。蒙台梭利坚信未来世界的和平存在于对儿童的教育之中。作为联合国及其前身“国际联盟”的支持者,蒙台梭利多次在国际大会上发表演说,呼吁和平以及儿童的权利。  MMUN是联合国唯一的模联示范项目,换句话说,这是唯一被官方认可的模拟联合国项目,相对
我是朱皓康,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7级学生。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协会和Youth For Understanding项目共同组织的赴美交换生项目。我所交换的美国学校位于美国农业大州,素有玉米之乡美誉的爱荷华州(IOWA)的达文波特市(Davenport)。学校是当地的一所大型公立高中North High School,中文名可以称为“北高”。在美国的一年里
面对这份冰淇淋,你忍心上演“人咬虎”的一幕吗?  以虎为主角的陕西民间工艺品  当你握着它的身体,喝水是否也会小心翼翼?  “抱抱我,别怕我;不咬你,温暖你。”  虎头鞋你穿过吗?你一定无法回答——因为那时你还在襁褓中呢。   带上这个头饰,你顿显王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