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学校开设了《物理就在你身边》的选修课程,并成为“高中物理拓展性实验”课程基地的子课程.该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关键词:选修课;课程基地
作者简介:蔡唱(1981-),男,江苏句容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学科教学,高中拓展性实验,自制创新教具研究;陈霞(1982-),女,江苏泰兴人.大学本科,在职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拓展性实验,自制创新教具研究.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乃至我们的生活起着极大的作用.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于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校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开设了《物理就在你身边》的选修课程.并成为“高中物理拓展性实验”课程基地的子课程.
选修课《物理就在你身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虽然我校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较高,但没有“动手能力”的展示平台,选修课《物理就在你身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本文就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进行深入的研究.
1 课程设计
《物理就在你身边》选修课程,本着“思科学道理,拓创新思维,展学子风采”的设计思想,撷取生活中有用、有趣、有利的物理知识,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的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动手、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的设计思路.该思路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坚持学生全员参与互动体验的原则,在每一节课的内容学习中都安排了学生参与环节,将物理知识与活动体验结合起来.在《分析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一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将自行车颠倒放置,让车把两端、鞍座三点着地,依次拆下车铃、书包架、车锁,脚支架和前后闸,并讲解有关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再撬开链罩盖,观察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转动,讲解各个转动之间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最后拆下前后反光镜,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物理原理.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有了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在不经意间,让理论知识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1.2 体现物理课程基地的特色
课程基地鼓励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采用多元的活动形式以真正促进基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基地拟采用多元的活动形式至少包括:观摩基地教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视频并深入剖析、跟踪和研究学生的研究、学习基地建设的文件政策、讨论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交流行动研究方案等.参与选修课程《物理就在你身边》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以趣味实验内容为切入口进行课题研究,进行初步尝试.常见的有玩具中的課题研究,例如悠悠球的闪光现象分析,睡眠空转现象分析等;有家庭生活的传感器研究,例如鼠标、电熨斗、电饭煲、声控熊猫玩具等.
2 课程实施
《物理就在你身边》选修课程实施时,共18课时,每周l课时,一学期完成,并计入学分.班额预定为30人,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教学地点安排在物理实验室,一方面方便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
2.1 物理课程多元化
2.1.1 理论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课题,以小组合作或个体独立的方式,运用学科知识展开真实研究,以获取结论.如《生活中变幻莫测的水》这一课,通过提出问题、形成课题、获取证据、形成解释或观念、评价解释或观念、交流解释或观念的课堂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更深地体会到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2.1.2 实践课
主要通过明确任务、实践活动、反思改善完成教学.如《最佳投射角》这一课,课堂设置了“投掷实心球”的实践活动,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最佳投掷角并不是45°,再通过理论计算可知居然是40°左右;再比如 《弯道内侧和外侧哪个更容易出好成绩》这一课,课堂设置了“200米计时跑”.这些课堂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活动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1.3 展示课
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学生观察、教师总结来完成教学.如《家庭影院中的立体声和3D画面》一课中,通过5声道音箱的位置的摆放以及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使学生感受到除了能感受到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外,还能感受到它们的方位和层次,也就是立体声,并逐步深入到人的“双耳效应”的讲解.
2.1.4 制作课
主要通过明确任务、课堂加工、成果展示、师生点评、互动评奖来完成教学.如《承重纸桥的制作》一课中,教师明确了制作材料,评比方式等后,由学生分组来完成承重纸桥,由纸桥的承重量多少来评比名次.
2.2 物理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视频观看、主题讨论、学生交流、小组竞赛、实验体验、调查活动、成果展示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学习交流活动.如在《舌尖上的厨房——加热的秘密》一课中,教师主要介绍烤箱、微电脑型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及安全使用,由于学生对此类常见的家用电器比较熟悉,所以安排了竞赛擂台PK形式的互动答题课.这种教学手段新颖独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了最高点.
关键词:选修课;课程基地
作者简介:蔡唱(1981-),男,江苏句容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学科教学,高中拓展性实验,自制创新教具研究;陈霞(1982-),女,江苏泰兴人.大学本科,在职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拓展性实验,自制创新教具研究.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乃至我们的生活起着极大的作用.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于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校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开设了《物理就在你身边》的选修课程.并成为“高中物理拓展性实验”课程基地的子课程.
选修课《物理就在你身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虽然我校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较高,但没有“动手能力”的展示平台,选修课《物理就在你身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本文就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进行深入的研究.
1 课程设计
《物理就在你身边》选修课程,本着“思科学道理,拓创新思维,展学子风采”的设计思想,撷取生活中有用、有趣、有利的物理知识,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的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动手、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的设计思路.该思路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坚持学生全员参与互动体验的原则,在每一节课的内容学习中都安排了学生参与环节,将物理知识与活动体验结合起来.在《分析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一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将自行车颠倒放置,让车把两端、鞍座三点着地,依次拆下车铃、书包架、车锁,脚支架和前后闸,并讲解有关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再撬开链罩盖,观察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转动,讲解各个转动之间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最后拆下前后反光镜,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物理原理.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有了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在不经意间,让理论知识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1.2 体现物理课程基地的特色
课程基地鼓励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采用多元的活动形式以真正促进基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基地拟采用多元的活动形式至少包括:观摩基地教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视频并深入剖析、跟踪和研究学生的研究、学习基地建设的文件政策、讨论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交流行动研究方案等.参与选修课程《物理就在你身边》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以趣味实验内容为切入口进行课题研究,进行初步尝试.常见的有玩具中的課题研究,例如悠悠球的闪光现象分析,睡眠空转现象分析等;有家庭生活的传感器研究,例如鼠标、电熨斗、电饭煲、声控熊猫玩具等.
2 课程实施
《物理就在你身边》选修课程实施时,共18课时,每周l课时,一学期完成,并计入学分.班额预定为30人,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教学地点安排在物理实验室,一方面方便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
2.1 物理课程多元化
2.1.1 理论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课题,以小组合作或个体独立的方式,运用学科知识展开真实研究,以获取结论.如《生活中变幻莫测的水》这一课,通过提出问题、形成课题、获取证据、形成解释或观念、评价解释或观念、交流解释或观念的课堂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更深地体会到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2.1.2 实践课
主要通过明确任务、实践活动、反思改善完成教学.如《最佳投射角》这一课,课堂设置了“投掷实心球”的实践活动,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最佳投掷角并不是45°,再通过理论计算可知居然是40°左右;再比如 《弯道内侧和外侧哪个更容易出好成绩》这一课,课堂设置了“200米计时跑”.这些课堂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活动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1.3 展示课
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学生观察、教师总结来完成教学.如《家庭影院中的立体声和3D画面》一课中,通过5声道音箱的位置的摆放以及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使学生感受到除了能感受到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外,还能感受到它们的方位和层次,也就是立体声,并逐步深入到人的“双耳效应”的讲解.
2.1.4 制作课
主要通过明确任务、课堂加工、成果展示、师生点评、互动评奖来完成教学.如《承重纸桥的制作》一课中,教师明确了制作材料,评比方式等后,由学生分组来完成承重纸桥,由纸桥的承重量多少来评比名次.
2.2 物理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视频观看、主题讨论、学生交流、小组竞赛、实验体验、调查活动、成果展示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学习交流活动.如在《舌尖上的厨房——加热的秘密》一课中,教师主要介绍烤箱、微电脑型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及安全使用,由于学生对此类常见的家用电器比较熟悉,所以安排了竞赛擂台PK形式的互动答题课.这种教学手段新颖独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了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