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喹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肿瘤防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呋喹替尼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和口服VEGFR 1、2、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由Hutchison MediPharma发现并开发用于治疗实体肿瘤.2018年9月,呋喹替尼在中国获得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它具有脱靶毒性低、耐药性好、疗效强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呋喹替尼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讨论了其在其他肿瘤类型中的潜在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有研究发现,体内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DNA氧化损伤,它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被公认为是DNA氧化损伤的主要标志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8-OHdG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均有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以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为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崭新的思路和线索.本文就8-OHdG与相关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筛选能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基因,识别最适合NAC的乳腺癌人群.方法 前瞻性收集60例乳腺癌患者NAC前后标本,进行高通量RNA测序.选出与肿瘤化疗耐药相关候选基因AHNAK、CIDEA、ADIPOQ、AKAP1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基因与乳腺癌NAC疗效关系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展示.结果 non-pCR组接受化疗后的患者残余癌组织中,四个基因表达较化疗前升高(P<0.05);与pCR组相比,non-pCR组的四个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腋静脉(AV)入路植入输液港(TIVA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超声联合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AV入路TIVAP植入术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相关信息,包括AV宽度、AV穿刺成功率、植入成功率、超声引导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TIVAP,植入成功率100%.229例患者于超声联合DSA引导下行单切口经AV穿刺植入TIVAP,AV穿刺成功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