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学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关键词】学习内动力;激发兴趣
  
  一个人要想做好某一件事,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习语文更不例外。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学好母语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相当一部分高年级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用微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班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非常喜欢听您的语文课,因为您上课总是面带微笑,我不会在语文课上有紧张的时候,我也不会顾虑我的回答对与错。在您的课上我的思维是活跃的。"可见,老师是培养学生细心兴趣的关键。语文教学中老师的微笑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要想让学生感到亲切,这就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小看他们,更不要轻视他们,把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交给学生,而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充满人情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大方的态度、诚恳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
  
  二、借用幽默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次,由于午后天气闷热,学生们昏然欲睡,我就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课上,天气热,老师睡着了,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伸伸懒腰,打着哈欠说:'我去见周公了'。第二天课上,也有一个学生睡着了,老师批评了他。那个学生说:'今天我也去见周公了,周公说昨天没有遇见你。'"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睡意也在笑声中消失了,学习情绪得到了及时调解。这样的形式很多,即兴式幽默虽然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它就教学效果而言,是十分明显的。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衡,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是语文情趣教学的目的。当然,课堂幽默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幽默、戏剧幽默,它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故而幽默的语言、方式、内容应符合教学实际。把握好幽默的时机,要注意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地、适人、适度,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让我们的学生在情趣教学中变得乐学、爱学,最终有所成;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幽默中不断提高自己,增进艺术情趣和魅力,最终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受年龄的制约,他们认识活动并不单纯地受他们的思想支配,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支配,同时又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还有人活着吗》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有关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的资料,学生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两次大地震,但学生们从电视上、报纸上、广播中耳闻目睹了四川大地震,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募捐以及国殇日纪念的活动,所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学生们通过观看四川大地震实况报道以及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从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体会到在那场灾难中,党和政府及时派出了救援队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那片废墟上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使学生们更深地理解了语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在激励评价中培养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学习必须具有内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学习动机。老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有消极的,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实践证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要注意不能只评成绩高低,要特别注意学习态度。对于那些成绩虽好,但滋长着骄傲情绪的学生,要着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鼓励更上一层楼;对那些成绩虽欠佳,但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以充分肯定,进一步鼓励其上进心;对于成绩一般,无显著进步或退步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提高标准,争取前进一步;特别对那些遭到挫折失败,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巧妙地动用口头或书面的肯定性评价方式,鼓励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其内部动因。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达到的,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张子佳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科学、协调地加强班级管理。  【关键词】科学;协调;加强班级管理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每天要面对11、12岁的儿童,工作很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  诚然,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度下,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期刊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也相当明确。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我们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
期刊
【摘要】目前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自学;思维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西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
期刊
【摘要】本文列举了化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并且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以此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化学课;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始,它起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乐学”状态。  一、设疑导入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疑难,造成悬念,启迪思维,诱发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知识殿堂。  讲盐类水
期刊
【摘要】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以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开始放缓,教育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更加强调质量。民办高校应该苦练内功,赢得公众的支持。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就如何改善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优化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     1982年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中华社会大学诞生,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艺术的提问,可以引起较强的课堂反应,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一个直板枯燥的提问,会令学生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沉闷,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导"好一节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意识,需要注意"课堂导入、知识讲解、提问交流、习题训练、多媒体的运用等"各种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期中课堂提问交流环节是师生交流、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
期刊
【摘要】语文的教、学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对教师来说,总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对学生来说,也是成绩难上升,好像就是那么回事:说不懂吗,是母语,天天在用;说懂吗,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  【关键词】对联学习;语文教学     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领悟,积累、运用而逐渐上升,若要大量阅读就必须要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气象学实验是《气象与气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气象学实验主要集中在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方面,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在实验教学环节探讨开设自动气象观测、现代气象资料整理和使用以及电子化试验报告等实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气象与气候学;实验;改革与实践    《气象与气候学》(以下简称气象学)是师范院校地理学、林业院校林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要求系
期刊
【摘要】笔者采用开放式调查形式对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概况及读写任务辅导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调查,然后再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希望经过本调查,笔者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情况、课堂感受及不足之处,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写作;问卷调查    “读写任务”(任务型写作的一种)是广东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之一,写作的平时训练和辅导与高考写作得分有密切
期刊
【摘要】本文就农村政治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出了政治教学的几项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中学教材的改革为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课程改革后的政治教材与课程改革前的旧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