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与实践行为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关键是要切实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养老政策,重点是要全社会都来关注老有所养,创新服务举措和提升服务层次,特别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养老社会氛围,促进老有所养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文明程度;老有所养;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26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目标,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许多内容和标准,老有所养的品质就是重要标志之一,社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与实践行为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1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关键是要切实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养老政策
1.1 我国养老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尊老敬老、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当前社会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诸多新问题,无疑成为当下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涉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与老龄事业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文件,是老有所养、老有所樂、老有所依的重要政策保障。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对待老人生命健康的问题上,与有的国家相比,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优越性。在某些国家因“资金缺乏”“救不起”老年人而“放弃救治老人”的时候,疫情重灾地湖北在抗疫过程中则成功救治了3600多例8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真正把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在制度、政策方面有着最真实最平等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这是做好各项老龄人口服务工作的根本保障。
1.2 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实不到位的情况
在老有所养制度政策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实不到位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把政策落在实处,完全以自己是否方便为出发点,没有真心做到急老人之所急、想老人之所想,这样的结果就不能做好服务工作。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老龄化问题,做老龄人口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用真心真情去做工作,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制度制定和工作方法上多些温度和灵活,“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在实处,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养老政策执行好落实好,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政策红利。
2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重点是要全社会都来关注老有所养,创新服务举措和提升服务层次
2.1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
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后,老有所养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不断通过创新来提高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文明的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社会环境,提升老有所养的品质。我国未富先老,有着世界最多老龄人口,在养老问题上肯定会遇到世所未有的多层次多方面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老有所养的品质必然要通过各类创新手段来解决和维持。在制度还不完善或滞后的地方、暂时管不到的地方,不妨多些人情味、多点灵活性、多点新举措,用更精细化的服务、更人性化的措施切实解决老人们的现实困难,切实做到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创新治理方式。要不断创新技术服务形式、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化时代新科技的优势。当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比较严重。曾经有老人在高铁站买不到票坐、在医院无法挂号看不成病、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车站遭拒等报道,笔者也曾了解到电信服务人员经常到小区上门为老人开电视,就因为老人学不会打开数字电视。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在对老人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需要改善的地方。
2.2 加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老人用品和服务需求有巨大市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各类生产主体和技术服务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以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技术设计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计划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并提出要切实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事项和服务场景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实施方案,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双管齐下,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不断提升服务老人的水平,这是非常利好的服务措施。
3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特别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养老社会氛围,促进老有所养持续健康发展
3.1 解决社会对待老人方面的“心灵鸿沟”难题
技术的“数字鸿沟”不难解决,制度的完善和硬件设施配备也相对容易,要解决的难题是社会对待老人方面的“心灵鸿沟”,这个鸿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当前社会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观念和行为,需要下大力气改变。在制度和技术不到位的时候,我们的道德情感不能也不到位。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要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3.2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就是要全社会在观念上和行动上都关注老有所养的问题,让尊老敬老、关爱老人蔚然成风,形成最温馨的老有所养社会环境。关注老有所养,首先要对老人物质生活方面有更多的关爱与尊重,有更多切实可行细致入微的具体措施和行为,提供更加多元的养老服务。疫情期间,在对待老人方面,媒体报道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从积极挽救高龄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到小区志愿者为老人买菜送药,从长沙等地为70岁以上老人考驾照开小灶一对一辅导到上海建设遍布社区家门口的1000多家助餐点,这就是很实在的做法,这些具有文明风尚的做法就让人感到非常欣慰,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老有所养问题上打开的正确方式,只有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安享晚年,才能体现出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尚。关注老有所养,还要特别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既要有情感的抚慰、精神的交流,还要创造实现老年人人生价值的各种途径,“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做出新贡献。”要让老人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继续散发余热,为社会做贡献。不能因为智能技术等原因,让老人奉献社会的愿望和行为被阻断、自我照顾的能力被削弱。要重视老年人“被需要”的感觉,不能让他们觉得脱离了社会,满足老年人晚年的人生追求,让他们充分享受人间温情。在步入老年之后,既能保证物质生活方面的充裕和合意,又能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尊重和支持,有能力做一些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事情,这是社会文明程度和老有所养品质提高的重要呈现。
3.3 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和修养
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和修养,要在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具体行为细微之处体现情感的真、社会的善和人性的美。本文前面提到的两则事件,都和职业道德密切相关。作为工作人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本职工作的要求,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往往使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毫無成效。关涉到老龄工作的相关部门干部职工,是党和国家政策具体落实的执行者,需要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给每一位需要服务的老人。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老有所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老人的养老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喜欢儿孙绕膝,家庭和睦,这就和家风以及家庭成员的品德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所以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强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以此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提升老有所养的品质。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必然会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必将会促进老有所养质量水平的提高,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今天上午湖北这位医院院长亮相全国两会“代表通道”[EB/OL].http://news.sina.com.CN/C/2020-05-22/DOC-IIRCZYMK2948961.SHTML.
[2]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8.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2011/T20201125_399139.html.
[4]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29(01).
[5]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31/C_11215802 05.htm.
关键词:社会文明程度;老有所养;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26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目标,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许多内容和标准,老有所养的品质就是重要标志之一,社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与实践行为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1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关键是要切实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养老政策
1.1 我国养老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尊老敬老、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当前社会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诸多新问题,无疑成为当下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涉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与老龄事业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文件,是老有所养、老有所樂、老有所依的重要政策保障。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对待老人生命健康的问题上,与有的国家相比,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优越性。在某些国家因“资金缺乏”“救不起”老年人而“放弃救治老人”的时候,疫情重灾地湖北在抗疫过程中则成功救治了3600多例8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真正把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在制度、政策方面有着最真实最平等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这是做好各项老龄人口服务工作的根本保障。
1.2 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实不到位的情况
在老有所养制度政策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实不到位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把政策落在实处,完全以自己是否方便为出发点,没有真心做到急老人之所急、想老人之所想,这样的结果就不能做好服务工作。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老龄化问题,做老龄人口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用真心真情去做工作,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制度制定和工作方法上多些温度和灵活,“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在实处,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养老政策执行好落实好,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政策红利。
2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重点是要全社会都来关注老有所养,创新服务举措和提升服务层次
2.1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
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后,老有所养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不断通过创新来提高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文明的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社会环境,提升老有所养的品质。我国未富先老,有着世界最多老龄人口,在养老问题上肯定会遇到世所未有的多层次多方面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老有所养的品质必然要通过各类创新手段来解决和维持。在制度还不完善或滞后的地方、暂时管不到的地方,不妨多些人情味、多点灵活性、多点新举措,用更精细化的服务、更人性化的措施切实解决老人们的现实困难,切实做到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创新治理方式。要不断创新技术服务形式、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化时代新科技的优势。当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比较严重。曾经有老人在高铁站买不到票坐、在医院无法挂号看不成病、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车站遭拒等报道,笔者也曾了解到电信服务人员经常到小区上门为老人开电视,就因为老人学不会打开数字电视。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在对老人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需要改善的地方。
2.2 加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老人用品和服务需求有巨大市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各类生产主体和技术服务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以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技术设计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计划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并提出要切实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事项和服务场景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实施方案,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双管齐下,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不断提升服务老人的水平,这是非常利好的服务措施。
3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老有所养”品质,特别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养老社会氛围,促进老有所养持续健康发展
3.1 解决社会对待老人方面的“心灵鸿沟”难题
技术的“数字鸿沟”不难解决,制度的完善和硬件设施配备也相对容易,要解决的难题是社会对待老人方面的“心灵鸿沟”,这个鸿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当前社会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观念和行为,需要下大力气改变。在制度和技术不到位的时候,我们的道德情感不能也不到位。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要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3.2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就是要全社会在观念上和行动上都关注老有所养的问题,让尊老敬老、关爱老人蔚然成风,形成最温馨的老有所养社会环境。关注老有所养,首先要对老人物质生活方面有更多的关爱与尊重,有更多切实可行细致入微的具体措施和行为,提供更加多元的养老服务。疫情期间,在对待老人方面,媒体报道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从积极挽救高龄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到小区志愿者为老人买菜送药,从长沙等地为70岁以上老人考驾照开小灶一对一辅导到上海建设遍布社区家门口的1000多家助餐点,这就是很实在的做法,这些具有文明风尚的做法就让人感到非常欣慰,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老有所养问题上打开的正确方式,只有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安享晚年,才能体现出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尚。关注老有所养,还要特别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既要有情感的抚慰、精神的交流,还要创造实现老年人人生价值的各种途径,“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做出新贡献。”要让老人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继续散发余热,为社会做贡献。不能因为智能技术等原因,让老人奉献社会的愿望和行为被阻断、自我照顾的能力被削弱。要重视老年人“被需要”的感觉,不能让他们觉得脱离了社会,满足老年人晚年的人生追求,让他们充分享受人间温情。在步入老年之后,既能保证物质生活方面的充裕和合意,又能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尊重和支持,有能力做一些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事情,这是社会文明程度和老有所养品质提高的重要呈现。
3.3 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和修养
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和修养,要在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具体行为细微之处体现情感的真、社会的善和人性的美。本文前面提到的两则事件,都和职业道德密切相关。作为工作人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本职工作的要求,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往往使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毫無成效。关涉到老龄工作的相关部门干部职工,是党和国家政策具体落实的执行者,需要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给每一位需要服务的老人。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老有所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老人的养老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喜欢儿孙绕膝,家庭和睦,这就和家风以及家庭成员的品德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所以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强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以此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提升老有所养的品质。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必然会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必将会促进老有所养质量水平的提高,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今天上午湖北这位医院院长亮相全国两会“代表通道”[EB/OL].http://news.sina.com.CN/C/2020-05-22/DOC-IIRCZYMK2948961.SHTML.
[2]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8.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2011/T20201125_399139.html.
[4]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29(01).
[5]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31/C_11215802 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