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趣味教学之行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行动研究的框架下,对作者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反思,发现趣味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们需要做到使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具体化、可行化,另外需要科学设计教学行动,以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教学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5-02
  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应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教育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需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性思考,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的收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 (考瑞 (Stephen M. Corey,1953)《 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和教学设想的提出
  作者是在二类本科院校任教的大学英语老师,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服务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教授的学生为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学生。由于大一学生刚刚结束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到大学后对新的学习环境不是很熟悉,有的学生会完全放松,对英语这门非专业课完全不重视,而到了大二,学生会为了四、六级考试想重新返归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对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及保证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呢?作者从从教一开始便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共性是趣味性,作者想让自己的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到应学的文化和知识,所以作者提出的设想是“趣味教学法应该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二、大学英语趣味教学法行动方案及效果分析
  1.对2006级学生实施的方案与效果
  (1)06级第一学年即2006-2007学年
  这一学年是06级的新生年,大多数学生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中走出来,非常胆怯在他人面前讲英语,所以作者对06级学生设计的趣味教学方法是课前演出(pre?鄄class performance),06级第一学年作者所带的班级分别是06物流管理,06艺术设计1班和06艺术设计2班,每个班级的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分组,课前表演按小组完成,表演成绩计入平时分。课前表演的内容由小组自行安排,作者当时是每个班每周4个课时2次课,大学英语统一的教学进度是两周完成一个单元,课前表演每个班每周2次,由不同的小组完成,其他小组如果有准备节目也可以不提前告诉老师直接上台表演。这个方法的效果是:有效地把舞台给了学生,学生的表演水平和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讲英语的勇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英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有时一节课的时间都有小组上来表演,作者讲课的时间都不得不压缩。这个方案的遗憾是:老师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时间安排,学生英语兴趣虽有提高,但是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却无显著提高。
  (2)06级第二学年即2007-2008学年
  06级第二学年作者所带的班级分别是06物流1班,06企管班,06材料2班,作者对三个班的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组合成6人一组的小组,这一学年由于特殊原因,作者给三个班级只上了一个学期的(2007-2008-1)的课,此时学生在大二,有些学生已经对学习非常不重视,大部分学生想过四级(当时大一学生不能考四级,所以这一学期是他们可以考四级的第一个学期),针对这一状况,作者既想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又想让给他们的任务与四级准备不冲突,所以我就设计了“文化讲座”这个活动,每两周一次,每次由一个组完成,基本上每个小组一个学期完成了两次“文化讲座”,作者当时要求小组在完成课件制作后把课件发给老师,由老师批阅后再在课堂上呈现,但是后来有些学生介绍中国文化,他们就用中文做了课件,而且没有及时发给老师,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译成英文后再让老师批阅,所以效果也打了折扣。这个方法的效果是:作者有效地打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促使他们学会制作电子课件,也真实地看到了自己的学生是真的有才、有潜力可挖,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克服不了懒惰心理,能应付就应付,没有一个小组能流利地用英语陈述完自己的课件,更不用说脱稿做讲座了,因为多数小组做完课件后就发给老师,老师改完发给他们后,他们甚至连从头到尾再读一遍都没有做到。
  2.对2008级学生实施的方案与效果
  08级作者带的是08电子I级2班,08建工I级2班和08机械I级2班三个班级,共带了2个学年,每个学年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学年也分别尝试了不同的趣味教学方法,分别如下:
  (1)2008-2009学年
  由于学生刚入学,多数学生英语发音不规范,所以作者对本届学生提出了课后练习发音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英语语音练习的有声材料,要求每个学生每两周给作者提供一份时长不低于1小时的学习录音(MP3格式);由于班级多,学生人数多,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听完每一个学生的练习,也没有便利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后的指导,而且一部分学生也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提交作业,他们只是读两遍课文和单词,并没有自觉地去找其它英语材料来读,这个方法是作者尝试的第一个用电子设备来监督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其效果不太理想。
  本学年的第二个学期作者尝试了另外一种方法,即把每单元的课文分作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的解说内容交给班级所分的小组来完成,每个小组要自己制作课件,这个教学方法促使作者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学会了用电脑制作电子课件,其水平比大部分老师的还高,同学们在借用同学的电脑时或是商量讲解重点时或是请求别人帮忙如何做PPT时,不但学会了英语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及如何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这个方法也使作者有效地把课堂舞台交给了学生,但由于大一新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使得小组虽然有精美有趣的PPT,却无法使课堂活跃起来,有些学生在讲台上说话时加上麦克风的作用都无法让中后排的同学们听清楚,所以这一方法效果也不太理想。   (2)2009-2010学年
  这一学年作者对大学英语趣味教学做了多种尝试,虽然学生们把重心放在了四、六级考试上(这届学生大一下学期便可考四级了,所以有些学生这学年的第一学期便开始攻克六级),但是作者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上,对四、六级采取的是让学生们自己重视加上老师课外辅导的方法。
  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作者的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地改变。这学年作者采用的趣味教学方法主要有词汇竞赛、小组节目表演和小组课后在一起集体学习英语的视频(不低于30分钟,而且要编辑成一个文件),其过程与效果简述如下:
  词汇竞赛主要是用来扩展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方法是作者从发给学生的词汇速记材料里选一个单词或词根出来,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在黑板上写下与该词根相关的词汇(这里的相关指发音相同或相似,词形相似,词义相关,或同词根等各种形式),这个活动也是按照小组进行的,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里都可以提供信息,最后写出单词最多的组获胜,赢得课堂表现分数,计入平时成绩。这个活动开始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但是后来,作者发现学生课下并没有仔细学习发到手上的材料,每次参加比赛都是即时应对的,所以学生的词汇量并没有通过这个活动得到扩大,但是这个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偶尔开展一次挺好的,不适合长期用。
  小组节目表演同06级学生的课前表演形式相似,但这学年是每两周抽出两个课时给班级小组表演的,每个班的小组在这两个课时里都必须出一个节目。由于时代的发展,08级学生的表演形式更加现代化了,效果也更好了,作者记得自己经常在这堂课上意外的感动,要么是被某个小组的英文歌声,要么是被某个小组的表演技巧,要么是被某个小组的节目创意和电脑软件操作水平,总之,太多意外的课内感动,使自己有些许的成就感,一个学年下来,学生被这个方法折磨得很累,他们告诉作者课下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把一个小组叫到一起,因为有男生,有女生,难度更大了,但是别的同学都很羡慕他们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其效果不言而喻了。作者相信到现在虽然这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一定很留恋这些与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英语的日子吧。
  英语小组课后集体学习英语的视频是在小组节目表演的基础上完成的,因为要准备小组表演的节目,小组成员必须在一起准备,只要他们把这个过程拍一个视频给我就可以完成任务,但是时长要不低于30分钟。有些同学拍的是节目表演准备的自然过程,有些同学精心准备了一个好节目,把节目表演拍在了视频里,并对视频进行编辑,2010年作者的学生会用photoshop编辑视频软件,比他们会讲流利的英语更让老师意外,其中一些优秀的作业作者会一直保存在电脑里。
  3.2010级学生实施的方案与效果
  2010级作者带的班级分别有10土木1,10建筑学,10信息管理,这三个班是在作者的孩子不太占用时间而且经济条件改善后所带的班级,自认为非常的用心在教书而且可以拿出大把的时间在课下辅导学生。
  (1)2010-2011学年
  这一学年是2010级学生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学年,总结之前自己的教学经验,作者改变了自己对班级分组的方式。作者设想每个学生对英语感兴趣的方式或有不同,根据这一设想,作者把小组改为兴趣小组,并提供了几个兴趣点:英语朗诵,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听力,英语歌曲,英语表演,英语配音,英语演讲,英语口语。作者提醒学生如果他们有好的兴趣点可以告诉老师,同学们按照作者提的兴趣点报名,就这样班级被分成了不同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确定后,每个小组自创一个英文名和口号,每次上台表演时要响亮地喊一下自己的口号和名字,这一点是为了增加舞台效果。兴趣小组的确定标志着作者的竞赛驱动法趣味教学的开始。学生每两周按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基于他们兴趣点的节目。作者提前告诉学生这一学年他们都可以一直表演一个节目,比如唱同一首英文歌,但是要求学生每一次表演要比上一次出色,最终作者期望每个小组在第一学年之后能拿出一个节目去参加学校相应的比赛(比如外文歌曲大赛,朗诵比赛,写作大赛,翻译比赛,配音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这一方法的效果是扔有许多学生应付,多数学生只为了拿平时成绩,根本不把这些机会与参加比赛相结合,所以一个学年下来,没有几个小组拿得出像样的节目去参加比赛。有些小组表现很好,10土木1班的表演小组就大胆尝试了参与学校的莎士比亚戏剧大赛,作者课下对学生们做了一些辅导,最后这个小组在学校大礼堂的舞台上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并获得优秀奖。该班的以陈思达同学为首的配音小组在作者的些许指导下学会了电影编辑软件,把电影原声消除并插入自己的声音和字幕,他们完成了几个电影片段的配音,每次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10信息管理班朗诵小组的陈雅妮同学和张薷云同学参加了朗诵比赛,郑晓敏同学参加了英文歌曲大赛等等,该班的一个配音小组Autumn现场配音效果也极好,这些成家让作者觉得按兴趣划分小组,把参加比赛作为直接目标是有效的趣味教学法。
  (2)2011-2012学年
  兴趣小组方法实施了一学年后,作者决定考验一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觉悟,所以这一学年作者没有强制性分组,而是让学生自愿结合完成作者布置的平时作业,另外作者实施了一种新的机制即互相负责制,也就是两个同学为一组搭档,一个同学完成的平时作业算作是他搭档的平时成绩,如果他不完成平时作业,他的搭档就没有平时成绩,如果他平时成绩完成得不好,那他搭档的平时成绩就低,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进步,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互相负责制”,这个机制如果严格执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班级里真的有一些搭档负责人,别人为他拿了满分,他却一分也不为搭档拿,为了公平,同学们建议把分数对调一下,那不就等于没有实施“互相负责制”了吗。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觉悟太低,搭档的监督也不起作用。
  这一学期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加入了“才艺表演”项目,有自创了“电影聊聊吧”这一栏目,详述如下:在每学期中间,作者安排两次课的时间(共4个课时)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在英语方面最拿手的才艺,才艺展示(talent show)不是新词,但在作者的英语课堂上它是第一次被使用,作者设想既然老师设计了“才艺”二字,学生应该把自己英语学习最棒的那一面展示给同学们,但事实是有些同学用手机网络随便下载一个笑话,看了一眼就到台上给同学们读一遍就完了,这完全是应付,但也有同学精心准备,他们或改变经典爱情故事或拿这乐器自弹自唱或制作朗诵课件在课堂朗诵或制作配音视频等,使这一方法略显功效。   电影聊聊吧是作者依据“聊吧”想出的,学期初备课时,作者就把与教材课文主题相关的电影搜出来并下载,然后在教学安排中告诉学生每两周他们要课下欣赏完一部电影,每个电影由一个或两个主持人负责,主持人的任务是仔细欣赏电影后提出一些话题,把这些话题课前发给同学们,在电影聊聊吧那次课,同学们可以从这些话题进行聊天,这个方法预设的效果是像电视节目主持人就某一话题采访不同的嘉宾那样,但由于主持人随机应变的英语语言能力欠缺,教室音响、座椅等的限制,“电影聊聊吧”“聊吧”的形式失败,之后演变成主持人点名叫同学们一一上台,同学们自己英语讲不出,大部分拿着纸条上台读,主持人与发言同学缺少随机的英语沟通能力,作者个人认为这个方法很好,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反思
  (1)在大一新生入校后重视发音和流利表达的重要性,采取“趣味朗诵”和“趣味听力”相结合的方法,把重心放在大脑输入上;大一第二学期适量调整“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好好利用数码手段有效地监控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2)多种趣味手段交替使用,每一种方法在每个学期最多用两次,好好设计班级分组,使小组发挥最大作用(兴趣小组值得坚持);(3)课后多到学校,想办法走到学生中间,并和学生一起准备英语的表演节目,大二时把才艺表演,模拟主持人、模拟联合国、电影聊聊吧等搬进课堂。
  以上的教学方法和计划是一个值得反复实验和总结的过程,作者将在新一轮的方案实施后做新的研究汇报。
  四、后续 (2012级第一学期教学后的反思)
  在前6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后,我发现之前的教学安排中,老师的参与度比较小,所以在2012级新生的教学中,作者给学生布置了“趣味朗诵”和“口语聊聊吧”的课后作业,每次到学校上课下课后,作者都留在教室等同学们给我朗诵或是找我聊口语,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即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作者就告诉自己的学生聊口语前先准备一个话题,并把话题提前告诉老师,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同学没有一个可以做到带感情朗诵英文的,只有个别小组提前准备话题并把话题告诉老师,多数学生把“口语聊聊吧”留到最后两周,作者这学期课下待在学校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长,但是学生的自觉性太低,通过聊天作者发现学生被高中老师蒙蔽,认为到了大学就是放松,所以这一学期的努力收效甚微,下学期要采用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学生学不好英语不是因为老师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课下读的英语太少,读书的时间太少。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要设计好如何让学生科学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读英语,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注:
  本文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陈则航老师,是她在2012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的讲座上让作者第一次接触到了行动研究的理论,为本文找到了切实的理论框架,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陈则航,《英语教学法教程》(修订版)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则航,《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英语》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1月。
  [3]刘岩、张季红、陈则航,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使用的行动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年12期,Vol.32 p.8-14。
  [4]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百度PPT,2013.1.08下载。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大面积生产上的肥源问题,一九六五年三月初,我站从自治区种子公司引进田菁种子4公斤,交由郊区公社高潮大队试种。结果,无论春播或夏播,都生长得较好,春播者已获得少
本文是1981年5月新西兰召开的“八十年代的苜蓿”座谈会的总结。作者是新西兰农学会主席。新西兰在六十年代苜蓿曾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七十年代后期因降雨量异常而又骤减。这次
【摘要】传统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舞蹈专业学生的需要,为了提高此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效率,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舞台式教学”。 “舞台式教学”就是通过学习、改编、表演经典英语舞台剧配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教授学生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舞台式教学 学习兴趣 舞蹈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层面和角度来探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将分别介绍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变体以及社会交际,从而描述社会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语言学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1-01  1.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9-01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习动力,对于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学的艺术说到底是老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的艺术。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
松滋县东岳公社新华大队是一个两熟栽培的集中产棉队。为了解决两熟矛盾,促进棉花早管早发,去年冬播时,吸取外地经验,对冬季作物的种植方法进行了根本改革,大面积实行了大小
机电一体化课程一直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设计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考评;平时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论文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根据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职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
【摘要】学习动机在英语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和利用学习动机也是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应正确认识和科学利用学习动机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努力活跃课堂气氛,适当改变传统的考核评分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08-01
早稻采用塑料薄膜(以下简称塑膜)育秧是防止烂秧,培育嫩壮秧较有效的措施。能达到早播早插,早熟丰产的目的。 我们利用南特号品种进行塑膜育秧,在防止烂秧、培育壮秧、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