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经师人师”教育思想视角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师生关系的社会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优化工作成为一种必然,培养和建立一支“德高能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如何建立一支“德高能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经师人师”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带来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经师人师 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48-01
  随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师生关系的社会变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所处的社会和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如何减轻、优化其工作任务和压力成为一种必然面临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培养和建立一支“德高能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如何建立一支“德高能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经师人师”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带来指导和
  启示。
  一、徐特立“双师”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做到“经师”与“人师”合二为一,即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徐老在《徐特立文存·各科教学法讲座》一书到讲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即是‘经师’也是‘人师’,当然,徐老本人就是一个“双师”典范,他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道德模范,也是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学者。
  中国古代“人师是教行为的,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法、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都管。”学生干部做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重要的一员和重要的一环,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有时比老师更直接且更有说服力,这是因为当今师生关系相比以前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在逐渐降低,而学生干部深处学生群体当中,其言行对其它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直接的榜样作用,好的思想固然靠言教,但更靠“身教”,所以如何在徐老的“经师”、“人师”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高校大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和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以“双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赖以有效开展日常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因此,在建设学生干部队伍方面,所有学生工作管理教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随着高校育人环境的改变、“95”后“00”后学生干部群体的出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根据徐特立“双师”教育指导思想指导介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分析,归纳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建立在两个环节,一是选拔,我们需要选拔的学生干部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意识的学生,选拔签符合“双师”标准的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队伍。二是培养,而且重在培养,在培养环节,我们就应当以徐老的“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
  三、以“双师”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一)以“双师”理念为根本开展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徐特立“双师”教育思想本指对教师队伍的指导和要求,要求教师即做经师,又做人师,即能教学生学问又能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若将该理念引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去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增强学生干部的主人翁意识,更加明确自身的“职业”身份,增强其榜样的“应然”意识,让其有信心和能力改变自己,更快地适应学生干部角色。
  其二,增强学生干部“双师”身份与形象,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去开展。在高校中,学生工作主管教师是行动的主体,教师依据学生干部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设计并引导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
  (二)以“双师”教育思想指导开展干部体系培训
  干部培训要建立一定的体系,不能是单一的、碎片化的培养方式,目前这种方法较为盛行,比如开设讲座、会议、“三下乡”实践、团体辅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但是综合来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对学生干部进行较长时间的持续培养,而且需要有培训的理论基础和培育体系,不同特质、不同层级的干部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应是不一样的,所以从“双师”教育思想视角来看,要全面开展“双师”教育思想文化教育,让学生干部充分认识到“经师人师”的理念和价值所在。经师教育思想指导要重视理论培训、重视知识技能培训、重视干部的学业成绩等,所以在考虑学生干部的学业成绩的同时,建立工作理论的培训体系是我们的学生干部建设路径之一。
  人师教育思想指导要重视生活实践,重视生活细节,重视学生干部到学生群众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利用自身的行动教育引领全体学生,所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对学生干部应有更高的生活要求。
  (三)建设“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形成榜样力量
  以徐特立“双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双师”型辅导员团队,拓宽团队成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成长渠道,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学生干部形成教育和榜样力量,同时将“双师”教育思想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干部的培养中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特色鲜明的“双师”培养模式,辅导员团队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各尽其能,各持所长进行培训与指导。
  四、以“双师”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路径评价
  通过徐特立“经师人师”双师教育理论的指导,形成了“双师”教育思想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该路径弥补了现行培养措施核心思想和理念的不足,表现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有了理论和理念的指导,有了核心思想的追求目标,引入榜样力量,形成层次梯级,让学生干部找到主人翁意识,找到工作自信和职业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效果,弥补现阶段该领域的诸多不足,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福玲肖维.徐特立“双师”教育思想与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方向.大学教育科学,2015.
  [2]杨瑛,吕敬.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12.
  [3]陈超熊磊杨祖孝袁华.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管理论,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2期.
  [4]戴永增.徐特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正】孔子曾在二千多年以前大呼“学而不学则立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告诫弟子,意思是说:学习而不思考,不能将所学化解为见识,自然糊里糊涂;反之,思想如野马奔腾却不看书学习,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端,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交界;南与河南省南乐县为邻;西与魏县接壤;北与广平县、馆陶县相连.大名话没有入声字,与魏县沙口集以西有入声的晋语不同,古入
期刊
【正】 科研与教学,于高校之业务建设,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作为我校科学研究主要阵地的校刊,《邯郸师专学报》今天与读者见面了.本学刊的办报宗旨是,及时反映省内外、国内外
摘要:项目管理是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让项目能够准时顺利地进行。WBS是一个描述思路的规划和设计工具。甘特图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让教学朝着一个良性的、不断优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 WBS 甘特图 计划 全局把握    项目
【正】 十几年前,邓小平同志指出:“四化建设能不能实现,我们要做各种准备,重要的准备是人才的准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把这个
【摘 要】据韩国语能力考试官方统计,35~57届TOPIK II听力平均成绩为50~62分;写作平均成绩为29~39分;阅读平均成绩为54~62分,平均总成绩为134~155分。从数据中可以得知,写作的平均分数最低,写作成绩与韩国语能力考试等级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旨在分析改革前后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题型的变化,并探索其应试策略。  【关键词】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题;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介绍了我国航天育种的文献数量和分布,以及研究论文涉及到的内容、作物种类和这些文献的来源期刊、主要著者,并指出了航天育种的研究方向。
【正】 In this article, I have showed the problems the students have in their Englishsounds and the way how I help them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学习对象探知数学、认知数学的最基本的技能素养之一,更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数学整体质量的基础。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因此,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初级教育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分工深化与区域集聚发展这一经济地理现象不断加强。从国际分工理论、区域集聚理论以及关于国际分工与区域集聚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着手,对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