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七碗茶歌》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仝(775—835年),河南济源人,亦说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社会名流。隐居登封少室山,自号玉川子。朝廷闻其品德高洁,才华出众,曾先后两次召他入朝任谏议大夫,他拒不应召,终生不仕。《全唐诗》存卢仝诗三卷,《七碗茶歌》是卢仝的代表作,被视作与陆羽《茶经》齐名的茶歌。入夜,我每每坐在书房饮茶时,就会想起这首诗中的几句: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是晚唐诗人,善用散文句法写诗,以怪异豪放独树一帜,号称“玉川体”,著有《玉川子诗集》。据考,这首诗是卢仝品尝谏议大夫孟简所寄新茶时即兴创作,表达了自己饮茶时的感受。卢仝此诗在日本脍炙人口,诗中的“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等七种感觉,早已融汇到日本茶道里。那么,卢仝饮七碗茶后产生的心灵境界是什么呢?他在《七碗茶歌》的最后部分写道:
  蓬莱山,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何得苏息否?
  卢仝一连吃了七碗茶,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想乘清风去蓬莱仙山,替朝廷的言官孟简去为苍生请命,期盼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在享受至精至好的新茶时,不要忘记茶农爬高山攀悬崖采集茶叶的心酸,并给他们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環境。
  作为一个隐士,能念念不忘为穷苦百姓办事,实在令人敬仰。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吴玥欣,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爱好广泛,尤其喜欢写作和阅读。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收到属于自己的样刊和刊用证书时那不敢相信、欣喜若狂的场景。现在我已经在《意林图解作文》《全国优秀作文选》《新锐读写》《A 创意作文》《快乐语文》《海峡儿童读写》等报刊上发表作文20多篇,先后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一等奖、2019年“楚天杯”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1978年7月一天晩上,三弟来家跟我说:“大哥,妈近几天身体非常不好,心闷胸痛,一点劲儿没有,是不是领妈去医院看看。”“妈有病怎不早说呢,明一早我带妈去看病。你们早点吃饭。”  次日一早,我带着妈妈去了鞍钢铁西医院。周医生检査后说:“你妈的一切症状都由乳房上长的肿块引起的。肿块有鸡蛋大,是两个,都长在左侧乳房上。需住院治疗。” 办好了住院手续。病房护士长说:“各房间正在刷油,过半个月再来。” 我说
【训练主题】  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次习作,让我们围绕“××让生活更美好”这个话题,分享你的美好生活。  【指点迷津】  一、确定方向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美食、手机、空调、私家车……,这些是物质方面的;旅行、集邮、阅读、种花……,这些是行动方面的;问候、宽慰、鼓励、赞扬……,这些是语言方面的;梦想、愿望、信念、创意……,这
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晴  期待已久的除夕终于到來了。在这个日子里每家每户都会挂灯笼、贴对联,我们家也不例外。今年过年,与往年不同,爸爸带我们去乡下过年。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就开始拜访亲戚。我们一家人齐声说:“新年好!恭喜发财……”新年祝福说完后,大人们聚在一起做饭,小孩们则一起放鞭炮。  表哥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简直是个胆大的“炮仗英雄”。别说女孩子了,就连男孩子也佩服他。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
世间必先有纸,然后才有造纸术。  蔡伦改进了纸的制作工艺,并将这一成果奏报了皇上,那一年是公元105年。世间必先有纸,然后才有秦简上刻着的“纸”字。既然秦简中出现了“纸”,那作为秦人家园的西和礼县,纸,也应该就早早地存在了。纸的本义就是,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说文》曰:“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那一苫之絮,就是最初的纸了。  直到亲眼见到了,才知道西和麻纸的确是被手捞出来的
我今年十岁,可我听民乐的历史已有十一年。你可能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哈哈,这是因为我的妈妈是位不折不扣的民乐迷,别人家孩子的胎教音乐也许是交响乐,而我在妈妈肚子里听的是民乐!  据妈妈说,在我还不会走路时,只要一听到从音响里飘出的悠扬的胡琴声,我就会爬到音响前不肯离开。等我稍微大了一点,妈妈就带我去上海民族乐团观看排练,即便排练现场锣鼓喧天、震耳欲聋,我也照样不哭不闹,这赢得了乐团里叔叔阿姨们的一
汉阴这座小城,桂花树绿荫密集,一排排、一簇簇汇集起强大的气场,让小城度过千百年的光阴。  汉阴人钟情桂花树,可以追溯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县址由金州(安康)迁建到新店(现址)时,此处有一汪泉井,旁边矗立两棵大桂花树,郡守一见,开颜悦色而题一联辞:“一泉灵光,净兆今生缘洞天;两桂毓秀,芳溢古来逢福地。”此联意境优美,嫣然一幅圣泉古桂、天上人间的水墨画。后来明朝修建城郭时,便将此处圈在北门内侧
又是一个土豆丰收的季节。  打小就知道,土豆是村里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主粮之一,与红薯一起并肩称为活命宝。这个不分国土疆域的拉杂货,出身低贱,在哪都能顽强地活下来,扎根农村,也就成了它的命。听说,困难时期,不少城里的姑娘,被迫嫁进了小山村,就因为村里有活命的宝贝,饿不了肚子。隔壁三婶,那皮肤,那气质,怎么都不像是农村的。长大后我才明白,为五斗米折腰有什么稀奇的?为了活命,土豆都能把凤凰招来。  也许
兇猛的异特龙
期刊
在每个风霜雨雪任性降临或金光摇醒酣梦的早晨  呵护就像和风轻润顺利 或遇沟坎  都无妨笑声 轻漾开心  画水墨之境 写鲜活的诗篇  读书 散步 品茗 交谈  理解每棵树自爱的身姿 候鸟留鸟缤纷的容颜  各类花草迎风摇曳 同时继续自己的追寻  柔情的白云能酿造的磨难轻盈温暖  太阳雪的金箭逼尘埃退去  天宇尽显辽阔 湛蓝 如洗的虹霓勾勒出身影  伫立白玉护栏前共眺天鵝  双眸相携 依依相伴 惬意地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