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作文教学 培养人文精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而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力争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作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让人文之花慢慢绽放。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人文"融入写作
  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件比发展科学和文学更值得重视的事。"如今的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只注重与分数有关的大量试题训练,为了求得"实效",急功近利的思想与做法占了上风,因为作文教学不能立竿见影地体现在分数上,多数学生不愿过分涉足,更不能完全理解写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先生曾多次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先生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他指出,写作"能营造静的气氛,帮你祛除浮躁",在培养气质、性情方面,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与文字活动相媲美"。这些话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耐人寻味。如果把学作文的意义仅仅等同与考试的分数,就违背了写作的初衷——"写作是以满足人的表达需要为目的,是一种自然感情的宣泄。"明确此点,是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的基础,也是写作教学人文性的体现——"一切源于需要"。
  二、亮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起点,须在教育过程加以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由于需要。"学生作文若没有兴趣,等于强压牛头不喝水。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露,是生存状态的表现,更是精神世界的全面反映。教师应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具有个性差异、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面对他们的作文时,不能视之为等待检查、等待批评的没有生命的东西,而应珍视他们内心的展现和灵魂的歌唱。这时,教师的每句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建议,都会与学生形成共鸣,在作文中奏出和弦。对于所谓的差生而言,指出他的十个实实在在的错误,还不如挑出一个微小的长处更有价值。把你的要求放到最低,就会发现一个闪光点,而这微弱的火花,就是希望的起源,也是其继续写作的动力。"药能生人,也能杀人;水能行舟,也能覆舟。"因此,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应笔下留情,多搜寻亮点,以心换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造欲,形成作文教学中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营造民主氛围
  有一则报道说,"美国有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写得很有意思,几个男孩在芦苇中发现两只蛋,一大一小,大的像天鹅蛋,小的像蛇蛋,孩子们的看法各不一致,争论不休,于是就把两只蛋放在烘箱里去孵,当蛋壳快破的时候,大家紧张地盯着看,大的蛋先破了,出来的是克林顿,小的蛋也跟着破了,出来的是莱温斯基。"如果要我们来评价这篇作文,我们如何评价?是说它歪门邪道,还是说它胡思乱想?也许我们的教师会用所谓的"标准""枪毙"学生的劳动成果,容忍不得"异端"的存在。
  我们总说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其实我们常常在压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常用规范和格式去压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生产出一篇篇套中文。一说春蚕蜡烛,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说钟表,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时间宝贵。这些文章千篇一律,虚情假意。我们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该反躬自问,我们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学生是怎么被捆住想象的翅膀的。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语文教育中的民主教学氛围。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写作的权力,让他们能够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圍。
  四、张扬健康个性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征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应该不同。作文最忌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作文应张扬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 首先,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会中,去观察、体验,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走进图书馆,好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其次,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 是张扬自我,"与人交流"是以心换心,都得讲究一个"诚"字。作文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一言以蔽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有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五、表达人文关怀
  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第惠多斯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特别需要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因此,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应倾注我们的人文关怀,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用积极的评价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目前,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已形成了一套作文评语模式,诸如:"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这种千篇一律的评语,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反而扼杀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们应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爱心造就爱心,以宽容培养宽容。用第二人称谈心的形式来写评语,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表达真诚的关怀。当学生在作文中给我讲心里话时,我为他写上"谢谢你为老师敞开了心扉,给老师吐露了心声,老师理解你!" 当他表现出松懈、灰心、颓丧的时候,我为他写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当他取得了成绩有点翘尾巴的时候,就为他写上:"……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希望你的努力是不懈的、踏实的,你的微笑是在最后的。"采用这种评语方式后,学生的作文中少了胡编滥造的东西和假大空的语言,多了真情实感和鲜明的个性。学生深感到老师的真诚的关怀和对自己的尊重爱护,都把自己的压力、困惑、想法倾诉在作文之中。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精神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总之,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作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我们就能听到学生的人文之花慢慢绽放的声音。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这几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
期刊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
期刊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每一位老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都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我觉得,和谐的课堂环境以及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要营造一种宽松、活泼、民主、公平的课堂教学氛围。  那具体怎样去做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在经过二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
期刊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一直以来,人们关注耕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往往忽视了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价值。尽管我国采取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信息的不断传递的过程,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环境,从交际话题的确立,到交际任务的下达,从课堂的环境布置,到具体的交际情节设置,都要从刺激学生的交际意识和表达欲望出发,从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出发,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往,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一、在丰富的生活中
期刊
胡立根说:由于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教学价值与原生价值相分离,课文直接陈述的是作品的原生价值。这样,语文教材教学价值中除与原生价值基本重合的情意价值及社会人生自然知识价值外,其余价值都隐含在"陈述"本身之中。没有哪篇课文直裸裸地告诉你它包含哪些语文知识和语言信息处理价值。你要掌握它所体现的语文知识和智能,就必须对文章本身进行解剖和分析。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自足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创造的可能,同时,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呢?又怎样确定教师角色的定位和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  一、教师要积极加强学习,深入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搞好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和交流的能力
期刊
校园暴力现象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么,在培养未来蓝领阶层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又如何呢?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六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取近三年由于对他人施暴而受处分
这里的"解决问题"不是以往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解数学题,而是包括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最后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的
期刊
本文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问题,阐明行业协会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行业协会的需求,然后以辽宁省行业协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