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71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做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體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五、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六、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
其他文献
由于遗传基因、成长过程、家庭教育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这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扶持学他们。让其因为我们的热忱付出,而能踏上班级前进的节拍,过上一种快乐、自信、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为其完整的人生奠定基础!  一、尝试成功 培养自信  在知识大爆炸和"家家独根苗"的今天,如果孩子学习不好,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生财富的储蓄,学生有较强的上进心,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也有不可忽视的人格缺陷,扭曲的心灵,短路的思维,需要你引导他们,给他们一种积极的态度,一个实用的方法来启迪他们的思想,使学生得到更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积极乐观相互尊重在做中学  这两年我带提前班,学生有浓厚的求知欲,较强的上进心,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极强的可塑性,但是好班也有好班的问题,他们也有不可忽视的人格缺陷,比如:他
一,"陌生人≠坏人"  陌生人=坏人"!这就是我们对陌生人的第一认识。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以防受骗"。幼儿园的老师这样讲,小学的老师这样讲,在老师与家长的眼里,陌生人就是坏人!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要远离陌生人。  班上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名叫毛荣荣,周末和妈妈去县里的步行街逛街,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孩子和妈妈走叉了。迷路的她,不吃不喝也不说话,直到民警赶到,才说出自己的姓名、住址,还说平时家人反复教
期刊
曾經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心理困扰,以及对目前学生表现出的五种心理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了13种辅导策略,策略的实施着重结合教学实例具体阐述。  【关键词】心理困扰心理现状辅导策略  许多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对物理有畏难情绪。他们或因学习态度不端正,物理基础又差,表现出自卑、孤独等心理特征;或因物理思维能力差,学法不当,又不善于求助于老
【摘要】邊远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习惯,的确让人担忧。由于未能引起重视,因而造成许多民族干部啼笑皆非的故事。当然,我们理应从民族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考虑,都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如何培养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是一件迫不及待的大事。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良好习惯  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逐步养成用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如同用自己的母语一样,自然地、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1学会与学生做朋友  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应该尊重学生。古希腊有位思想家说过:"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对儿童的教育要采取说服和鼓励的方法。"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多说"你比昨天有进步了",相信他们也会有进步的一天。  当然,鼓励也应该多
期刊
目前,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这几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