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必先正己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高方为师,身正方为范。初中思政课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并根据新课标要求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方可引领学生去感悟人生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养成健康人格、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道德情操。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优化知识结构,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条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这句名言也在我身上得到印证。原以为教了20多年思政课,凭老本应付教学是没有问题的。可学了新课标以后,越来越感到原有的那点儿“老本”已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了。首先是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各级学校向学生传递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任何一名思政课教师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然而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永葆生其命活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后者正是今天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它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思政课教师能否通过认真学习,全面掌握这一“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做到真懂、真信,乃是胜任这门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这就非得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可!只有自身的理论基础扎实,讲起课来才有底气和激情,才能引领这些渴望成才却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初中生走出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迷宫”。其次是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由过去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了,这比过去由教师一讲到底要困难得多。所谓“教师不怕讲,就怕问”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讲”只须备课充分,对一个教了多年书的人来说并不困难;而一轮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许多意想不到甚至没有接触过的问题都一起提到教师面前,期待作出让他们信服的解答,这简直成了对教师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一场严格的“面试”。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今天的初中生接受新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之正处于兴趣广泛、好奇好问的年龄,教师如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崭新的知识结构,就很难在教学中做到左右逢源,应付自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也给初中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本学科理论素养方面,而且还要求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复合型人才。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连“一桶水”都嫌不够用了。仅此两点,都迫使每个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自我提高方面主动给自己加压。
  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基本途径。具备了上文所述的前提条件,教师还得在如何教的“内功”上下工夫,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操作上动脑筋。根据近年来贯彻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来一次根本的转变,把思政课的“主演”舞台还给学生。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由过去在课内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课外也被动听从老师的教导,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滔滔不绝地展示教师自己的渊博学识和口才。打个比方,学生要由过去当“观众”转变为登台表演的“主角”,而过去当惯了“主演”的教师又得转变为高明的“导演”。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可以说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下决心从思想观念和教学习惯上彻底告别过去那一套。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转变过程。其次,教师要当好一名善于点拨、循循善诱的高明“导演”,就得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实际成效。为此,一要讲求科学态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获取知识的规律来施教。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之所以成为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就因为它们是专门揭示这些规律的科学。教师只有掌握这些规律,才能保障思政课的改革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进行,不致凭经验盲目改革教学。二要从初中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进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必须掌握现代初中生正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成长特点。为此,我已经注意到: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他们对新事物特别敏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但因对社会和自我缺乏深刻了解而不辨真伪和东西南北;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不喜欢听教师抽象的说教,但对新课标规定要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却一知半解;他们已萌动在人格和机会上平等进行竞争和争做强者的强烈意识,但只注重能力的竞争而忽略道德的修养;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兴趣非常广泛,但又缺乏辨别是非和识别良莠的能力;他们也有批判意识,但思维方法过于简单;他们贪玩、好动、好胜,但因缺乏自控力而常常与伙伴发生口角冲突……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时充分考虑到当代初中生这些特点,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来克服这个年龄段不可避免的缺点,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完善他们的人格。据此自实行新课标以来,我在课堂上一改过去教师主讲的习惯,采取师生对话、课堂讨论或辩论、演讲比赛等方式,来满足和进一步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其实是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留下的宝贵经验,若将其注入时代精神,移用到现代思政教学中来加以改造,同样可以用对话形式让学生在师生双向互动中燃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我曾对此做过一些尝试:或先提出一个政治观点,要学生围绕它举出事实来说明;或摆出一种社会现象,要学生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或列举时下孩子们常挂在嘴上的一些歪理,要他们分析、批判。学生都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把课堂气氛搞得空前活跃。如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时,我根据男孩子爱哼电视剧《水浒》主题歌中“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好汉歌》,便结合社会和初中生的实际提问:这种行为该不该学?学生几乎都举了手,抢着回答。有的说应该学,这是见义勇为。有的说不能学,梁山好汉所谓的见义勇为都带有血腥味儿。我抓住机会指出,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应该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出手。如见到有人挥拳欺侮弱小,就得上前劝阻或报告老师直至报警,但不能以暴制暴,因为我们是法制社会。这样教的效果的确很好,学生课后还把自己的体会写成论文当作业上交。三要跳出书本,关心国内外大事,把握时代脉搏。当代初中生由于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多,加之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影响,小小年纪就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故教师应走在学生前头,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它在第一时间进课堂。如中国的“神七”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反恐局势、汶山大地震救援和最近的南海风波、航母下海、天宫一号升空等,学生都以极大兴趣听教师介绍,做到身在课堂,胸怀天下,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乃至世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当然,教学内容也需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为了引导学生自强自立,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关心他人,有时我也把自己诱导儿子成长的体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导他们,他们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总之,要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提高。没有教不懂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再次,社会实践是思政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手段。为了改变学生学业成绩优良而品行不良、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状况,除采取上述改革课堂教学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以外,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还充分利用婺源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孔庙、朱夫子庙及历代文化名人的故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个文化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小培养爱科学、文化,做无愧于婺源子孙的大志;深入农村了解发展婺源旅游业以来农民生活的改善,实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恩泽;就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自愿为外地游客当向导等等,并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创意列入成绩考评。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初步达到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生接近“知行合一”的要求,彻底改变过去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状况。思政课已成为一门讲求实效又生动活泼的学生爱学的课程了。
  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以一名思政课教师应有的风范去感染学生,是巩固思政课实效的必备要求。身教胜于言教,正人必先正己。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重要。上文提到的“导演”,只是针对过去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打的一个比喻。就教师而言,他在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当比演艺圈内的导演更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干部道德要求的一段精辟论述,对我们特别富于启发。他要求:“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而对于一个以育人为己任的思政课教师来说,更要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以德润才了。初中思政课教师在学生眼里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乃至服饰及日常生活等,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言行一致,用自己的风范去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必须首先做到;凡是劝诫学生不可为的事,教师坚决不为。如果教师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那你讲得再动听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还谈什么实效性呢?
  总之,思政教师若能注重自我修养,就能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武装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去引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去感染学生,才能引领他们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婺源中学)
  责任编辑:唐 河
其他文献
【正】由于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不愿学习,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纵向比较就可以说明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以前每班有五十多个学生,及格人数有三
2014年10月20日,北京汇文一小的会议室里,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抗日名将佟麟阁的儿子佟荣芳先生和汇文学校老校长尚文锦的女儿尚幸民先生(曾任汇文一小校长),两人初识于
【正】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那么如何提
三年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和党委,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口号,尽快改变五台山风景区的面貌,力争办好两件大事,一是跨入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行列,二是使五台山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和欢迎大家出席我的作品《思享》出版发行座谈会!感谢中国出版集团和华夏出版社,感谢时代华语集团和春晓图书公司,感谢西单图书大厦,你们为《
[摘要]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体验教育,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实践为重要途径,以内心感悟为关键环节等三个特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 品德课堂;体验教育;生活实践;内心感悟  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体验教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
本文以充分的事实和佛教义理 ,批驳了李洪志的非法活动及其“法轮功”这一歪理邪说 ,揭露了他披着佛教外衣 ,干着反人民、反社会、反政府的罪恶勾当 ,捍卫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教师虽然殚精竭虑但是收效甚微,作者认为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讲述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经常性出错,如果问学生为什么出错,时常能听到学生的解释"是我太粗心了",有时也有家长在抱怨,我的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老师们也经常会说这样一句
盲人教育中有声读物是很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国内有声读物市场呈现无序竞争和相对低端的特点。DAISY标准作为国际上较成熟的有声读物出版标准,对盲人教育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