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体裁特征,形式灵活多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批改的内容是写作内容及写作技巧,作文批改方式灵活多样:师改、自改、互改、佳作欣赏或点评。
  关键词: 作文批改 体裁 形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是对作文进行鉴赏与修改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传统作文批改方法把学生置于事外,教师不辞辛劳地全批全改,句斟字酌地精批细改,认真负责甚至不惜大刀阔斧全文否定,让学生错失自我修正的大好机会。结果教师疲于奔命,学生收效甚微,真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吃力不讨好”。周先慎先生说:“改文章不只是老师的事,首先是学生的事。”只有学生参与作文修改,才能激起他们强烈写作兴趣与写作欲望,因为“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那么,老师和学生怎样配合修改作文呢?我着重从作文修改内容和作文修改形式两方面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一、作文批改的内容,抓住体裁特征,对应修改
  批改作文到底批改什么呢?作文批改首先是字词句修改。这是作文修改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是不管哪次作文、哪篇文章、不管采用哪种修改方式都必不可少的,也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目标”——“根据表达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的要求。修改方法为人们所熟悉,在此自不必赘言。
  平时教学实践中,我进行的作文批改内容是对写作内容及写作技巧的修改。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过渡阶段,写人叙事是作文最基本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记叙文有个比较形象感性具体的认识,对如何写人可用一个公式概括:人物的二、三事 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如何叙事呢?凡要详写一件事,一定要具备记叙六要素;要写一段经历或者多件事,有一条线索贯穿。
  作文修改时,我让学生有意识地针对基本方法进行修改、添补,分清写人叙事的区别,掌握写作方法。如在写《难忘的一件事》,有一位学生这样修改:“暑假的一个夏夜……坐在书桌前,我懒洋洋地拿出暑假作业——天热死了,蚊子嗡嗡地叫得人心烦……忽然觉得小腿痒痒的,低头一看是蚊子,我气不打一处来,顺手脱下拖鞋用力往腿上一拍,啪,蚊子死了,但腿也红了,疼死了……”看到这,我不禁笑了:改得多生动、多细致啊,记叙的六要素也具备了。
  八年级,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要抓住共性东西,掌握写作技巧,此类作文就最容易动笔。写景状物首先要抓住景或物的特点,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或时间或空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要么定点观察,要么移步换景;描写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校园的早晨》、《?摇?摇 ?摇?摇的秋色》……写作与修改时注意共性,对症下药。
  随着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出现,八、九年级作文写作综合性更强,要求学生写作与修改能力水平提高。例如,《月光下的遐想》写作内容要求既有对月光的描写,又有想象和联想,缺少某方面都表明对题目的不完全理解,布置修改时,对全文的谋篇布局、构思立意、详略得当……都要综合考虑。
  经过一系列由浅入深、针对性强的修改创作的强化训练,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文体鲜明,思路清晰,构思独特。如《?摇?摇 ?摇?摇遗憾》一文可谓精彩纷呈,有环境烘托,有细节描写;有议论,有抒情;有插叙,有倒叙,有順叙。有位学生细节描写得很生动:“……当我打开铅笔盒时,一条浑身是毛黑黑的蠕动的毛毛虫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我顿然毛骨悚然,‘啊’的一声大叫起来,差点没吓晕,要知道我最怕的就是毛毛虫……”
  二、作文批改的方式,形式多样,灵活结合
  作文批改形式是多样的,有课堂作文、周记、日记、随想等练笔。作业形式多样,批改形式也多样。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方式进行作文修改呢?
  1.逢“新”教师改
  所谓“新”指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类型作文训练,例如,当学生第一次写作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内容文章时;当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或者议论文的文体转换时;当第一次改写、扩写、缩写等变更写作形式时。诸如此类第一次作文由老师批改(书面批改或当面批改或精批细改)责无旁贷,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该类作文内容及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指导示范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2.评讲后自改
  自改,顾名思义就是在完成作文后由学生自批自评,是一种最直接的批改方式。叶圣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为了加深对新接触作文类型特点及写作方法技巧的印象,提高掌握程度,评讲后,往往要求学生针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日记或周记形式重写一次或几次予以修改纠正补充——自改。例如,在评讲第一次写作写人的作文题目为《我》后,布置《我的?摇?摇?摇 ?摇》为题的作文,要求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写人方法重写在周记上,并用问答题形式检查是否运用人物描写方法,选择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哪些特点,之间是否有过渡句或段……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或做圈注。经过多次批改實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从而掌握该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交来的作业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能用上外貌描写,其中有一位学生在写他的语文老师时经过修改后补写出老师的外貌:“……我们的语文老师大约四十多岁,她的头和脸都很圆,圆得像西瓜一样……”另一个学生这样描写他的邻居的动作:“……我的邻居张老头,切菜的时候手老是颤抖着,好像很害怕似的,后来听说他因经常喝酒才这样……”瞧,观察多仔细,写得多传神。   将批改权力交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用稚嫩的双手、灵动的思维、个性的语言、独特的方式修改作文,体会批改作文的乐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在快乐中提高作文水平。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3.引导下互改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水平”,互相交换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可见互改的重要性。
  互改是作文批改中常用的方式。互改方式很多,可采取同桌互改、小组(一般4至6人)互改、组外互改;可当堂互改,也可课外互改。我最常使用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当堂同桌或前后桌小组互改。例如,评讲本学期期中考作文《?摇?摇?摇 ?摇遗憾》时,利用一个课时由学生互改,老师课前引导提示:遗憾的意思是什么;谁对谁的遗憾;为什么有遗憾;遗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开头结尾如何处理……互改过程中老师巡视点拨,因为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互改这种简单易行的批改方式不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且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可立刻与作者商量,及时交换批改意见,正如教师的面批作文一样,达到更好的效果,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4.佳作欣赏或点评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同龄人的榜样更不可低估。每次期中考或期末考,教师总把年段作文最好的选出四到八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与自己的作文对比,優劣一目了然,并从中任选一篇加以评注,指出不足或优点,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目的。如对考场作文《月光下的遐想》,有些学生的点评还是很中恳贴切的。
  《月光下的遐想》原文A:“月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上空,圆又亮。缕缕月光洒在我的书桌,也洒在我的心中。我抬头望着那皎洁的明月,点点滴滴往事涌入心头……”有学生评价:开头景物描写扣紧题目“月光下”,入题很快。
  《月光下的遐想》原文B:“……因此儿时陪伴我的不是糖果,而是那暖暖的豆浆,”有学生评价:该句引出对奶奶的回忆,并对主题进行概括:本文通过对奶奶天天为我磨豆浆的回忆,表达祖孙之间的爱。
  《月光下的遐想》原文C:开头“耳畔响起轻微又沉重的脚步声……”结尾“房外没了声响,夜静悄悄的,劳累的妈妈……”有学生这样评价: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总之,作文批改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是对命题、行文的审核指导和评价的过程,文章只有在不断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作文水平应在不断修改中得以提高。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作文批改与讲评中,处处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又绝不包办代替。学生具有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既提高作文能力,又减轻教师负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形体礼仪文化综合了舞蹈、音乐等多种文艺性元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提高全民的礼仪文化素质,塑成良好的形体姿态。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新兴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整个社会文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的,是特定社会、人文环境背景下的产物。形体礼仪训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塑造体型,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形态更完美的一种体育运动。形体训练以塑造形体美为主
【教材分析】  《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目标要求教学中既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同时要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把古代散文的诵读当做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且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刻画出了项羽
摘 要: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新时期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专业为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本文以职业技能竞赛的角度,从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校内竞赛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 环境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全国、各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展示了高职院
摘 要: 调查研究发现,学困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高中阶段的学困现象最严重。目前,大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学困现象的严重性,且进行了不少探究。实践证明,情感教育能有效实现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作者探究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困生 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偏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院数学专业《泛函分析》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讨论了《泛函分析》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最后对《泛函分析》双语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泛函分析 教学方式  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双语教学的诸项措施以后,各级地方高校也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  本文针对数学专业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口语交流机会,让语言和精神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同构共生,达到“工具人文两相和,口语交际熠生辉”的美妙境界。  关键词: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工具
摘 要: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而言,高中是新的学习阶段,新的知识学习更需要新的学习方法。如何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孔乙己》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祝福》为例,分析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人物形象 性格分析方法  许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发现,初中的学习方法突然间都失去作用。其实如果高中语文老师有过初中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会学习”是每一个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潜在本能。教师的天职是“唤醒”儿童这种潜质,应当是“引而不发”,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这样“以学定教”的课堂才会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动态资源,因此让学生和课堂都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从以下方面将“生成”进行到底。  一、关注“学情”,“
热爱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班主任要用爱的高温消融学生心田的孤独和冰冷。爱就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让学生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热爱和对他们的希望,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不能用教育者的盛气凌人爱学生,也不能用纵容和庇护爱学生,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最有效的爱是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信任他们,掌握学生思想、学习、
傅斯年先生将历史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归纳为:历史教育是为了增加对人类及人性的了解,应该把历史知识当做人学,道德教育贯穿历史教育的全过程。傅斯年先生还认为: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将人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历史教育必须重视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①。  爱国主义教育常常强化个人的奉献精神,强调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无私奉献。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