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中职森林防火专业森林防火实战教学。
【关键词】中职 森林防火专业 实战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B-0045-02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需要大力培养森林养护、森林防火人才。从现阶段森林灭火人才培养情况来看,目前还停留在室内教学与操场训练层面,这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从实战操作需求出发,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创新传统森林防火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探讨中职森林防火专业森林防火实战教学。
一、构建实战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应用体验
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也就是构建复杂的多因素耦合体系,把握森林火场的一般发展规律,实施侦察、战术确定、部署人力、控制、调整与连续指挥的火灾控制全过程。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包括如下教学功能:多媒体教学与模拟森林灭火实战演习功能;多样手段直接或间接灭火功能;预测、报警、监测与防控功能;实时防护勤务功能等。该实战教学基地包括八大体系,即实时动态、全方位数字化监控体系;通信指挥管理体系;野外点火控制体系;火场信息处理体系;防护勤务设施体系;阻隔路网体系;可控水网体系;灭火技术装备供给以及维护与保养体系。构建完善的实战教学基地,能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交流互助能力、应用协作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构建实战教学基地,可强化学生应用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火场扑火实战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应实施如下训练:(1)对抗性训练。在实战教学基地,设置不同种类的森林火灾实战模拟现场,组织不同难度、技术、战术、环境、手段条件下的实战仿真训练,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和因素,学生由浅入深逐渐掌握火场对抗技术与方法,提升实战能力与操作水平。对抗性训练可满足实战演练和检验训练效果的需求。(2)体验性训练。根据基地划分的不同管理与控制体系,实施由单兵到班级的不同组织模式的指挥模拟训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体验实战灭火指挥过程,运用已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指挥作战的技术性、方法性与过程性。体验性训练有助于学生强化实战演练指挥水平。(3)针对性训练。利用防火实战教学基地的设施配备,展开针对性防火训练。根据不同环境、不同任务与不同情况,展开实战演练,满足社会对学生不同能力的需求,以此达到理论学习、实战演练、技术指导的目的。
二、深化学科知识体验,强化学生理论认识
基于中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技术型、实用型、创新型、实践能力强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方案,打造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学科知识体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通过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将实战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等作为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森林防火理论知识包括林火基础理论、林火发生的条件(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与火源)、林火行为、林火时间与地理分布、气象因子与林火、地形与林火以及森林火灾预防、林火扑救、灭火安全等相关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收集广泛的资料,结合案例教学策略,对历史上著名的森林火灾事件进行原因、问题、发生经过、处理办法与结果分析。通过视频、音频、幻灯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思考火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到实战基地进行防火实战演练,包括火情原因分析、发展趋势、林火扑救方法、灭火安全措施等。通过构建防火实战教学基地,有效深化学科知识体验,强化学生理论认识,推进专业教学效果提升。
三、改革综合实习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在课程学习期末时,通过改革综合实习方案,将实习内容作为期末作业来完成,以此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开展森林防火野外综合实习,使学生掌握火灾预防、基层防火、扑救组织、灭火设备运用、可燃物含水率观测、可燃物有效分类与燃烧特点等问题的调查与评价方法,以及森林中可燃物的载量估测、受灾面积估计、火灾损失情况调查方法等。综合实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实施野外观察,教师进行系统讲授与辅助指导。实习期间,学生应系统地掌握实验设计、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总结分析与实习报告撰写方法等。
综合实习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得更多森林火场预测与防控的方法与技能。以往的森林防火综合实习内容重点阐述了火迹调查与可燃物载量估测,基本上不包括火险天气预报、可燃物含水率估测、燃烧性调查与灭火设备使用等相关内容,这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习设备与科学的(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课程体系。通过构建森林防火实习基地,以及改革科学的实习方案,在实习方法、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实习周期、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方面都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实习过程为:实习安排与安全注意事项讲述、森林火灾防火体系介绍、各类指标体系的估测评价与调查、数据记录与绘图、实习报告撰写等。通过改革综合实习方案,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完善成绩考核办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完善成绩考核办法,以考核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不仅需要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自身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评分、学生综合实习表现情况评分、实习单位表现成绩评分、学生实践能力表现评分。综合分析学生实习报告、小论文与思考题完成情况、实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与实施情况、技术掌握与防火设备使用情况,以及理论课程掌握情况等。结合多方面内容,通过综合评价与考核,给出科学的评分与评价。通过完善科学的成绩考核办法,引导学生重视自身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提升,尊重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培养学生谨慎、专注、敬业的职业态度,强化学生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奉献精神。
借助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的考核评估平台作用,利用其全方位、实施、动态的数字化监控体系,以及火场信息感知与处理、通信指挥体系,能够实现对每个学生战术能力、指挥能力、理论运用、装备运用、安全扑救火灾、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准确评估,以此强化学生的防火实践能力。创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可实现理论与实战的无缝对接、实战演练与考核评估融于一体,构建一体化实战模拟训练教学平台,以此实施对抗性、针对性、体验性的森林防火训练,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满足实战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火场情况的控制能力,从而推动森林防火专业教学稳定快速发展。
总之,在中职森林防火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除需要加强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奉献精神、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由此,通过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中应用操作演练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实战演练、综合实习,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为森林防火事业、科研事业做贡献,由此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中职 森林防火专业 实战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B-0045-02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需要大力培养森林养护、森林防火人才。从现阶段森林灭火人才培养情况来看,目前还停留在室内教学与操场训练层面,这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从实战操作需求出发,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创新传统森林防火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探讨中职森林防火专业森林防火实战教学。
一、构建实战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应用体验
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也就是构建复杂的多因素耦合体系,把握森林火场的一般发展规律,实施侦察、战术确定、部署人力、控制、调整与连续指挥的火灾控制全过程。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包括如下教学功能:多媒体教学与模拟森林灭火实战演习功能;多样手段直接或间接灭火功能;预测、报警、监测与防控功能;实时防护勤务功能等。该实战教学基地包括八大体系,即实时动态、全方位数字化监控体系;通信指挥管理体系;野外点火控制体系;火场信息处理体系;防护勤务设施体系;阻隔路网体系;可控水网体系;灭火技术装备供给以及维护与保养体系。构建完善的实战教学基地,能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交流互助能力、应用协作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构建实战教学基地,可强化学生应用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火场扑火实战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应实施如下训练:(1)对抗性训练。在实战教学基地,设置不同种类的森林火灾实战模拟现场,组织不同难度、技术、战术、环境、手段条件下的实战仿真训练,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和因素,学生由浅入深逐渐掌握火场对抗技术与方法,提升实战能力与操作水平。对抗性训练可满足实战演练和检验训练效果的需求。(2)体验性训练。根据基地划分的不同管理与控制体系,实施由单兵到班级的不同组织模式的指挥模拟训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体验实战灭火指挥过程,运用已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指挥作战的技术性、方法性与过程性。体验性训练有助于学生强化实战演练指挥水平。(3)针对性训练。利用防火实战教学基地的设施配备,展开针对性防火训练。根据不同环境、不同任务与不同情况,展开实战演练,满足社会对学生不同能力的需求,以此达到理论学习、实战演练、技术指导的目的。
二、深化学科知识体验,强化学生理论认识
基于中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技术型、实用型、创新型、实践能力强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方案,打造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学科知识体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通过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将实战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等作为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森林防火理论知识包括林火基础理论、林火发生的条件(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与火源)、林火行为、林火时间与地理分布、气象因子与林火、地形与林火以及森林火灾预防、林火扑救、灭火安全等相关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收集广泛的资料,结合案例教学策略,对历史上著名的森林火灾事件进行原因、问题、发生经过、处理办法与结果分析。通过视频、音频、幻灯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思考火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到实战基地进行防火实战演练,包括火情原因分析、发展趋势、林火扑救方法、灭火安全措施等。通过构建防火实战教学基地,有效深化学科知识体验,强化学生理论认识,推进专业教学效果提升。
三、改革综合实习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在课程学习期末时,通过改革综合实习方案,将实习内容作为期末作业来完成,以此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开展森林防火野外综合实习,使学生掌握火灾预防、基层防火、扑救组织、灭火设备运用、可燃物含水率观测、可燃物有效分类与燃烧特点等问题的调查与评价方法,以及森林中可燃物的载量估测、受灾面积估计、火灾损失情况调查方法等。综合实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实施野外观察,教师进行系统讲授与辅助指导。实习期间,学生应系统地掌握实验设计、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总结分析与实习报告撰写方法等。
综合实习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得更多森林火场预测与防控的方法与技能。以往的森林防火综合实习内容重点阐述了火迹调查与可燃物载量估测,基本上不包括火险天气预报、可燃物含水率估测、燃烧性调查与灭火设备使用等相关内容,这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习设备与科学的(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课程体系。通过构建森林防火实习基地,以及改革科学的实习方案,在实习方法、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实习周期、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方面都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实习过程为:实习安排与安全注意事项讲述、森林火灾防火体系介绍、各类指标体系的估测评价与调查、数据记录与绘图、实习报告撰写等。通过改革综合实习方案,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完善成绩考核办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完善成绩考核办法,以考核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不仅需要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自身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评分、学生综合实习表现情况评分、实习单位表现成绩评分、学生实践能力表现评分。综合分析学生实习报告、小论文与思考题完成情况、实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与实施情况、技术掌握与防火设备使用情况,以及理论课程掌握情况等。结合多方面内容,通过综合评价与考核,给出科学的评分与评价。通过完善科学的成绩考核办法,引导学生重视自身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提升,尊重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培养学生谨慎、专注、敬业的职业态度,强化学生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奉献精神。
借助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的考核评估平台作用,利用其全方位、实施、动态的数字化监控体系,以及火场信息感知与处理、通信指挥体系,能够实现对每个学生战术能力、指挥能力、理论运用、装备运用、安全扑救火灾、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准确评估,以此强化学生的防火实践能力。创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可实现理论与实战的无缝对接、实战演练与考核评估融于一体,构建一体化实战模拟训练教学平台,以此实施对抗性、针对性、体验性的森林防火训练,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满足实战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火场情况的控制能力,从而推动森林防火专业教学稳定快速发展。
总之,在中职森林防火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除需要加强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奉献精神、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由此,通过构建森林防火实战教学基地,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中应用操作演练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实战演练、综合实习,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为森林防火事业、科研事业做贡献,由此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