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巧用多媒体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几年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已成为现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效果甚佳,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巧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是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一种,多媒体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是那么直观、形象,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巧用多媒体呢?
  一、激活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和插图变得有声有色,适时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激活课堂,真正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通过课堂展示,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画、语言文字,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把语文教学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文字阅读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课文插图单一,缺乏生动性,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无法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去发现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找出关键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再理解词语含义,学生认真观察多媒体中的图片课件,能身处其中。课件中的文本将重点、难点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把父亲的动作神态标出,融入声音将情境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观看中以“了不起”为线索,深入学习课文,为领悟文章中心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看出,闻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传输视频、音频、文本信息功能,配乐朗诵、投影片、提供影片、录像。学生怎会没有兴趣呢?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朋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幻灯片出示第一段文本。交流鸟儿与树是怎样的好朋友,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小鸟为大树唱歌的动画来渲染气氛,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你的好朋友,这样學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指导读小鸟与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时,多媒体课件中分别时难舍的心情语气更能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有了求知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学习,不仅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拓展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是很强,正处于富于幻想、憧憬的年纪。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网络与小学语文整合到一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想象力的积极因素,创设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丰富了艺术想象力。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查找、积累描写保护地球的名言警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吟诵保护地球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树立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的特点“远、大、热”,学生发出阵阵感叹,能凭借画面的景象,去创造性地思维。学生质疑:人类破坏了地球,可以移到别的星球去吗?我利用课件“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至少”,引导学生去想象,创新思维,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使其更加热爱地球。
  四、提高参与力度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不少教师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和词句学习、背诵上,学生的学习老是被牵着鼻子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多媒体的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图文声像并茂,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愿意学习,快乐学习。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宁静。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乐曲《田园之歌》,说说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运用Flash展示出对“铺、六七里、弄、三四声”的理解,之后播放牧童晚归Flash视频,设置情景激起了学生对其天真可爱调皮的感知。在品读最后两句诗理解词语和赏析理解诗句情感时,运用Flash展示字词以及读音和文本句子,抓住前两句中的“铺”和“弄”感知原野的辽阔,给人平缓舒服之感以及牧童逗弄笛子的顽皮可爱,再由播放的牧童骑牛晚归弄笛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得到自主、个性化的发展,成功引导学生进入诗中,达到人文合一的效果。
  语文课堂中巧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情境,把语文课堂激活,帮助学生解放思想,走进语文的世界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语文,并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贾晓娟.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7(4):179-180.
  [2]陈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正确运用[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7(7):104.
  [3]程广龙.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5):147.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实行的单一性与单向性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的效果事与愿违。应该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推行交往互动模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交往互动的有效
信息化时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样也不断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是初中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化相关知识,
随着研究生就业难度的增大,以及部分研究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情绪往往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本文围绕着思想文化建设、教育和激励工作展开,以及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作为嬗变的出发点。
摘 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育、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当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情感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班级凝聚力,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健康
通过分析后驱动桥结构的机械特性,结合后驱动桥输入输出端的扭矩转速关系,进行了后驱动桥总成疲劳试验不同试验控制方法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