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2-14-110井区关停井治理研究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锦2-14-110井区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较低,由于低效生产、出砂、套损等原因,造成关停井比例高,严重影响区块注采系统不平衡,而东部区块注采比偏高,造成注水浪费。该区块关停井的治理关键是找到高含水层位,确定高含水原因,制定堵水措施,同时对本井钻遇的其它小层进行潜力分析,并综合分析本井和周围井的措施过程及效果,结合生产动态最终确定可以采取措施的潜力层位,并制定出每口井的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高含水;注采系统;潜力层;治理方案
  锦2-14-110区块构造位置处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部,属于锦22断块。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开发矛盾突出。在对开发过程进行调整中更是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低效生产、出砂、套损等原因,造成关井比例高,平面注采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等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油田目前开发效果变差。因此为了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产能,开展关停井的治理研究很有必要。
  1.关停井目前现状
  关停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地层能量不足,高含水、地层出砂等低产低效关停井;二是因为套管变形、井内有落物等造成恢复难度较大的井;三是因为地面工程,地表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因为工农关系造成的关停。目前,锦2-14-110井区块有采油井34口,关井19口,主要是因为油井出砂、套变及高含水等原因,关井比例达到56%。而东部注水区块有采油井21口,关井12口,关井比例达到57%,开井仅9口,而注水井有11口,开井9口,目前区块开井注采井数比为1:1,年注采比达到3.12,累计注采比达到1.97,注采系统极不完善,注水效率低。例如锦22井仅对1口采油井11-更219井供水,而且锦22井距离断层较近,注入水很容易沿断层流失掉。因此,关停井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区块注采系统不平衡,东部区块注采比偏高,造成注水浪费。
  由于目前区块油井开井率过低,仅有44%,造成区块产油量相对较低,采油速度仅为0.36,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为2.8%。采油速度非常低,递减曲线法预测在目前开采情况下,最终采收率只能达到36.8%,很难达到标定采收率41%。
  2.关停井治理原则
  目前关井以出砂和井况原因为主,但这些井关井前基本已高含水了,油井高含水主要是由于开采小层一个或多个水淹严重造成全井含水较高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些井关键是找到高含水层位,确定高含水原因,制定堵水措施,同時对本井钻遇的其它小层进行潜力分析,寻找接替稳产的层位,制定接替稳产挖潜措施,并预测治理效果。
  对于已经关停的井,根据潜力的类型、砂体情况、注采关系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积极制定治理措施,争取变废为宝,为区块产量的稳定作出贡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现制定治理原则如下:
  一是对于治理潜力小,周围需要完善注采关系的井,转注油井,增加注水方向;
  二是治理时遵循“一井一工程、一层一对策”的原则进行逐井逐层分类分期治理;
  三是确定的潜力层位按照潜力类型、风险程度分步实施,及时监测,实时调整,加强动态管理;
  四是需确保措施的及时率和成功率,同时避免对油层造成再次污染和伤害。
  3.关停井治理方案
  根据关停井的砂体发育情况,综合分析本井和周围井的措施过程及效果,结合生产动态最终确定了可措施的潜力层位,并制定了每口井的综合治理方案,但由于目前开发到了含水较高阶段,对于剩余油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先根据风险情况选择试验井优先实施措施,待取得了效果及经验后再逐步实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确保效果。由于这些井的治理难度较大,治理过程也会为其它油井的综合措施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积累经验,指导今后整个区块的综合措施挖潜。
  根据关停井潜力的大小,确定出两种潜力类型,分别确定两种优先级别I,II,先实施一类潜力,以防止同步实施带来的风险。
  关停井实施方案7口(表1),对于潜力小或注采极不完善区域,转注关停采油井,通过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油层能量,增加注水受效方向,充分挖掘剩余油,治理关停井。
  4.结论
  (1)锦2-14-110井区关停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层能量不足,高含水、地层出砂等低产低效关停井和因为套管变形、井内有落物等造成恢复难度较大的井。
  (2)区块关停井关停前基本都高含水,因此对关停井的治理关键是找到高含水层位,确定高含水原因,制定堵水措施,同时对本井钻遇的其它小层进行潜力分析,寻找接替稳产的层位,制定接替稳产挖潜措施,并预测治理效果。
  (3)根据关停井的砂体发育情况,综合分析本井和周围井的措施过程及效果,结合生产动态最终确定了可以采取措施的潜力层位,并制定出每口井的综合治理方案。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区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地质研究,重新划分地层、重新建立地层格架、重新认识了油藏类型、重新落实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注采井网。根据取得的新认识开展井位共部署,同时根据新井实施情况,及时完善区块注采系统,通过转注、换管柱、重组完善区块注采井网,结合深部调驱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基础研究;井网部署;注采井网;调驱  1.油藏概况  L10块位于青龙台
期刊
摘要:PLC技术诞生在西方国家,投入生产后,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最为重要的功能和特性是顺序控制,后被世界范围内学习和借鉴,到目前,PLC技术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已发展为多项控制功能,同时,其关键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控制系统中,PLC关键技术的应用尚未成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鉴于此,本文在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探究,仅供参
期刊
摘要:石油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油田的开采难度也有所提高。目前,各个石油开采企业主要是针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石油开采工作。而采油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种污水的构成成分十分复杂,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基于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除了要解决开采技术问题之外,还需要重點关注于采油污水的处理问题,本文就主要结合采油污水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的处
期刊
摘要: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是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但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等多因素的影响,低渗透储层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低渗透储层评价的精度。因此在低渗透储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研究,明确成岩相及微观孔隙结构的展布特征,对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结构;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
期刊
摘要:华北油田束鹿坳陷的大斜度定向井施工,采用上部井眼直井防斜技术、定向段井眼均匀增斜技术和下部井段稳斜钻进技术,优化钻具组合,在钻具中加入修眼接头破除岩屑床的钻井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大斜度定向井井斜大、控制段长和摩阻扭矩大等难题,同时减少了井下复杂,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  关键词:束鹿坳陷;定向井;大斜度井;井眼轨迹控制;提高机械转速  1 地质概况  束鹿坳陷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地
期刊
摘要:在特定的油水性质下,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的优化可以达到高分离效率,但受结构限制,故结构改进对油水分离效率具有一定空间。本文采用 CFD 软件对叶片式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模拟得到在该结构条件下最佳的旋流腔长度、锥角度、溢流口伸入长度、溢流口直径。  关键词:CFD;水力旋流器;模拟;结构参数  1.前言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大油田基本已
期刊
摘要:机械加工过程的强化机理不尽相同,各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工艺相关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因此在实际加工操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案,从而使机械加工的性能强化和技术水平提高。本文将从加工强化技术出发,并考虑其工艺技术特点,分析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机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案,为机械加工强化技术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建议,并促进工艺技术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理;强化;技术;工艺 
期刊
摘要:石油,作为目前主要能源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各种烃类、沥青质、石蜡的混合物,还存在一些硫元素,水和其他的杂质,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提纯之后提取各种轻油、中油、和重油,还有一些石蜡和沥青之类的。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因此,石油又称为“原油”。  关键词:加热炉;分离装置;优化改进;应用分析  一、原油分类:  (1)按原
期刊
摘要:锦16块于欢喜岭油田中部,其锦2-14-0011断块,由于长时间开采导致于楼油层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通过对区块油层发育情况的重新落实,落实水淹规律,对区块进行重新认识,选取兴隆台油层无潜力油井上返于楼油层,改善区块于楼油层低产、停产的现状,实施有效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剩余油;水淹严重;VSP;  一、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位于欢喜岭
期刊
摘要:目前,储层微型构造的研究是解决密井网区剩余油的分布问题的主要方法,依靠密井网数据,很容易编制储层微型构造图,对微型构造识别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油田上微型构造图制作的储层边界选取都是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比出的分层界线,这样的界线不是成因界线,作为储层的界线来研究微型构造是完全错误,确定成因界线,首先对河道进行歸属,保证河道砂体成因期次相同。平面上以河道沉积微相边界为界,纵向上以成因界线内的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