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2-14-0011井区于楼油层二次研究及应用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ybgt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锦16块于欢喜岭油田中部,其锦2-14-0011断块,由于长时间开采导致于楼油层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通过对区块油层发育情况的重新落实,落实水淹规律,对区块进行重新认识,选取兴隆台油层无潜力油井上返于楼油层,改善区块于楼油层低产、停产的现状,实施有效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剩余油;水淹严重;VSP;
  一、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位于欢喜岭油田中部,总体构造形态为两条近东西向断层所夹持断鼻构造。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3.92km2,地质储量2523×104t,锦16块西部合采区位于锦16块分采区西南边,北与欢17块相连,西部为锦45块,东南边与锦2-6-9断层相接,南边为锦24块。锦2-14-0011断块,是锦16块西部合采区一部分。主要开发层系有两套:兴隆台和于楼油层。
  二、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于楼油层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高部位分布油气,低部位为水,经过长时间开采,边底水侵入,油层水淹严重,且存在层间差异水淹现象;
  2、锦2-14-0011井区,目前多口油井因高含水、套变等情况停产,挖潜潜力较小;
  3、测井系列单一,孔隙度测井系列只有声波时差,没有补偿中子和补偿密度,而补偿声波不能够准确反映储层的物性,因此水淹层水淹级别很难准确确定。
  三、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
  1、油层发育情况落实。根据13口井油层有效厚度统计,锦2-14-0011块于楼油层单井有效厚度最大58m(锦2-14-0211井),最小1.8m(锦2-15-210井),一般在3.9-47.6m之间,单井有效厚度平均20.85m。纵向上看,油层集中发育在于Ⅰ油层组,平均有效厚度20.56m,原始油水界面为-1290m。于Ⅱ于Ⅲ油层组油层发育程度较于Ⅰ依次变差。于Ⅱ油层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16.6m。原始油水界面为-1310m。
  于Ⅰ和于Ⅱ组油层砂体均较薄,其中以于Ⅱ2小层砂体较为发育,在锦2-14-2110~14-0010~14-211井一带砂体厚度较大,一般6~10m。
  于Ⅲ油层组砂体较厚,其中以于Ⅲ4和于Ⅲ6小层砂体较为发育,工区西部的锦2-14-111C~14-211井一带砂体厚度较大,砂岩厚度大于6m。
  2、采出程度低,区块水淹规律清楚。从各油层组的采出程度看,于Ⅰ、于Ⅱ油层组还具有一定潜力。
  从剩余可采储量看,只有于Ⅰ还具有比较好的潜力。(参照锦45兴Ⅰ40%的采收率,于Ⅰ剩余可采储量为9.65×104t于Ⅱ剩余可采储量为2.41×104t。
  主要从:(1)不同时期新井电测解结果(2)老井堵水效果(3)根据最新油水界面对老井实施堵水后的效果说明该块水淹规律以及目前油水界面位置。
  3、建立油层识别标准。选择层位补层措施时借鉴锦16主体部位潛力层射孔模式,优化射孔层位,应用锦22块四性关系图版,选取电阻率值大于8Ω·m,时差大于315的油层,且与锦16主体部位只射油层顶部不同,该块部分井液量低,为避免投产即不出的情况发生,投产时增加了射孔厚度。
  4、典型井。锦2-14-310井,该井于2017.11.13高含水停。平面上,该井区低部位已水淹,剩余油主要集中在高部位断层边部等局部区域;纵向上,于Ⅱ油层已水淹,于Ⅰ油层水淹较弱。应用时差、电阻率等曲线特征,优选射孔层位,射开于Ⅰ油层18.1米/11层,初期日产油16.0t/d,含水20%,目前日产油5.12t/d,含水86%。
  四、结论
  1、通过储层发育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区块水淹规律进行重新认识,认为区块于楼油层还具有一定潜力。
  2、借鉴主块特色射孔模式,建立适合西部合采区的射孔模式,建立油层识别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选层及射孔,取得较好效果。
  3、通过对兴隆台油层油井上返于楼油层,充分发挥油井潜力,使高含水井重获高产。
  参考文献:
  [1]吴朝容,郑荣才;辽河油田西部洼陷沙河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焦养泉,周海民,庄新国,刘少峰,杨生科,马美媛;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3]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王成善;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4]于兴河,王德发,孙志华;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岩相、层序特征及储层地质模型──内蒙古贷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J];沉积学报;1995年01期
  [5]董焕忠;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模糊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6期
  [6]赵翰卿;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1期
  [7]何宇航,于开春;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识别及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2期
  [8]赵永胜;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年04期
  [9]薛良清;W.E.Galloway;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与三角洲体系的分类[J];地质学报;1991年02期
  [10]于兴河,张道建,郜建军,雷明,吴乃苓,孟卫工,孙洪斌;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J];古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作者简介:
  刘鹤(1986-),女,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在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开发地质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光固化聚合机理以及光固化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生产工艺;对光固化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检测试验,其耐温性能达到85℃,耐酸碱盐腐蚀性能优良;并以某6#储罐为例,介绍了光固化复合材料在储罐防腐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点。  关键词:光固化;光固化复合材料;储罐防腐  光固化复合材料材料是近十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种新材料、新工艺。它由树脂、光敏剂、添加剂、纤维增强材料组成。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能源危机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话题,从日常汽车加油费的不断增涨就可以看出,世界能源供不应求。在中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种增加采油量的技术被用于石油的开采,其中,油田细分层注水工艺是最常用的注水开发技术。油田细分层注水,相较于传统的注水方式,减少了无效注水,达到较高的驱油效果,降低了残余油量,提高了石油开采量。本文,将对细分层注水的应
期刊
摘要:基于区块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地质研究,重新划分地层、重新建立地层格架、重新认识了油藏类型、重新落实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注采井网。根据取得的新认识开展井位共部署,同时根据新井实施情况,及时完善区块注采系统,通过转注、换管柱、重组完善区块注采井网,结合深部调驱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基础研究;井网部署;注采井网;调驱  1.油藏概况  L10块位于青龙台
期刊
摘要:PLC技术诞生在西方国家,投入生产后,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最为重要的功能和特性是顺序控制,后被世界范围内学习和借鉴,到目前,PLC技术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已发展为多项控制功能,同时,其关键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控制系统中,PLC关键技术的应用尚未成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鉴于此,本文在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探究,仅供参
期刊
摘要:石油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油田的开采难度也有所提高。目前,各个石油开采企业主要是针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石油开采工作。而采油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种污水的构成成分十分复杂,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基于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除了要解决开采技术问题之外,还需要重點关注于采油污水的处理问题,本文就主要结合采油污水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的处
期刊
摘要: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是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但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等多因素的影响,低渗透储层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低渗透储层评价的精度。因此在低渗透储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研究,明确成岩相及微观孔隙结构的展布特征,对低渗透储层的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结构;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
期刊
摘要:华北油田束鹿坳陷的大斜度定向井施工,采用上部井眼直井防斜技术、定向段井眼均匀增斜技术和下部井段稳斜钻进技术,优化钻具组合,在钻具中加入修眼接头破除岩屑床的钻井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大斜度定向井井斜大、控制段长和摩阻扭矩大等难题,同时减少了井下复杂,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  关键词:束鹿坳陷;定向井;大斜度井;井眼轨迹控制;提高机械转速  1 地质概况  束鹿坳陷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地
期刊
摘要:在特定的油水性质下,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的优化可以达到高分离效率,但受结构限制,故结构改进对油水分离效率具有一定空间。本文采用 CFD 软件对叶片式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模拟得到在该结构条件下最佳的旋流腔长度、锥角度、溢流口伸入长度、溢流口直径。  关键词:CFD;水力旋流器;模拟;结构参数  1.前言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大油田基本已
期刊
摘要:机械加工过程的强化机理不尽相同,各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工艺相关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因此在实际加工操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案,从而使机械加工的性能强化和技术水平提高。本文将从加工强化技术出发,并考虑其工艺技术特点,分析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机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案,为机械加工强化技术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建议,并促进工艺技术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理;强化;技术;工艺 
期刊
摘要:石油,作为目前主要能源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各种烃类、沥青质、石蜡的混合物,还存在一些硫元素,水和其他的杂质,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提纯之后提取各种轻油、中油、和重油,还有一些石蜡和沥青之类的。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因此,石油又称为“原油”。  关键词:加热炉;分离装置;优化改进;应用分析  一、原油分类:  (1)按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