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拓展思路,增强创新信心。抓好“双基”,为创新思维奠基。质疑问难,提出创造性问题。结合实际,培养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拓展 信心 质疑问难 问题 结合实际 能力 动手操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9-02
  众所周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创新能力,不仅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更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
  一、拓展思路,增强创新信心。
  对“创新”的理解,许多人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就是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的成果,而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达不到,于是对创新失去了信心,对此要改变机械、严肃的教学状态,改变教师现将、学生后练得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看一看,下面哪些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6+6+5+6+5+6。”通过审题,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很快想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1)6×4+5+5=34;(2)6×4+5×2=34;(3)5×6+1×4=34。这时,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有一部分学生受第(3)种方法的启发,又想出了另外的一种方法:6×6-1×2=34,这正是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他人创造的“产品”时,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所以才能创造出了更新的产品,从而使学生也认识了什么叫创新,增强了创新的信心。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把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作用。
  二、抓好“双基”,为创新思维奠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使直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既肯定直觉思维,更强调理解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好的人可能生来有点特殊,但其效果有赖于牢固,熟悉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使直觉思维有所作为。”
  如下图: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有的学生认为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圆的半径(或直径);有的同学认为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圆的半径(或直径)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但有的同学认为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圆的半径(或直径)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了。
  可见,能用第三种方法解决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对图中长方形的长与宽、宽与圆的半径关系都十分清楚。因此教学中要认真抓好“双基”的教学,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打好基础。
  三、质疑问难,提出创造性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问题,是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和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许对某种结论提出质疑性问题。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一样的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的三个角是分别为30度、60度、90度 特殊角,一位学生感到有疑问,说:“老师,我这个三角板这么小,它的三个角应该比较小,怎么跟大三角板一样大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角的的大小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我抓住契机,即使把潜在问题解决好。而新问题的提出,则需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方法的培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一点一滴养成学生时时事事、天天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并注意把自己瞬间闪现的奇想记录下来,授课时应该注意从学生思维的广度、高度、力度、速度及思维空间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合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不需要用统一的方法要求不同的学生,数学教学需要张扬个性并追求个体的内在体验,不求唯一,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等习惯,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展。
  创新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容,那就是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这与数学课程标准改革是一致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绝不应该只是学习书本的知识。而应当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促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获得“活化”的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二)”时,以学校春季运动会为例,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我们班有几名同学参加了运动会?占全班学生的百分之几?(2)开运动会这天,我们班的出勤情况怎样计算?(3)若参加比赛的同学有6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5%,全校有学生多少人?(4)让学生根据全班的得分情况自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这样结合实际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发展了创新能力。
  五、动手操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俗话说: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让学生眼看、耳听、动手操作,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当导演,从教材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迸发出创新意识,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节课中,先让学生看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其中有几个组的同学拼成了与例题不同的、近似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从不同角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面对多变的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其创新能力,为其终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有着为我国培养一群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数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教师的原因也有数学硬件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主观上学习的原因,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  【关键词】中等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5-01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一把非常有用的“尺子”。和精算相比,它能更简洁、迅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负责学生的数感意义重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
【摘要】本文以地方普通高校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这类院校数学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出发,探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6-02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专业领域并影响其发展,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己成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谈到房价问题时,温家宝说: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   温家宝总理说:“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而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进行到现在,尽管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全国多数地方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部分地方房价还出现了小幅
【摘要】教务处工作量之大、工作的琐碎程度排在学校各机构之首。 借助信息技术,新生信息的采集更方便,分班更科学化,教师的排课工作更加合理和高效,可提高监考、考场编排和成绩的统计的效率,提高教师工作量统计效率。  【关键词】教务处 信息技术 考场编排 学籍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8-02  教务处几个工作人员要负责做好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