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不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习兴趣在背后做支撑。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就会特别积极主动。因此,对于初中生刚刚接触到的化学学科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的氛围中去。基于此,本文即从四个方面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实验能力;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热爱即兴趣,确实如此。化学学科是一门需要理解、观察和实验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一份热爱即是学习这门学科最好的养料。初三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又面临中考的压力,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而且要复习以前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更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坚强后盾。
  一、 初中生化学兴趣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 兴趣不稳定
  当初中生走入初三后,他们就开始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这门学科非常神秘,学生也对它有很大的好奇,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对化学很感兴趣,也愿意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这种表现体现了青少年情绪的易动性,虽然很容易得到激发,但是很难持续下去,当后面学习的化学用语和化学概念越来越多,学生感觉枯燥、难学时,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消失。但是当开始做实验,或是遇到生活中的实例时,他们的兴趣就会再次恢复。
  (二) 以直接兴趣为主
  受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多是以直接兴趣为主,间接兴趣为辅。在教学实践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实验往往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不仅是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影响,更是初中生年龄特征的必然反映。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三阶段的学生,每天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对于化学这门新接触的学科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容易對化学学科产生疲倦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给同学们讲个化学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情境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内容时,学过这单元内容之后,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而且肉眼是看不到的。那么如何在一上课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如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为什么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会晒干?结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就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化学知识的思考,然后请几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由教师用专业术语进行总结: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那么,分子是怎么运动的呢?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就带着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进入了对本节新课的学习。
  三、 课堂设计环环相扣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课堂设计环环相扣。以往的教学环节中,由于教师课堂设计得不合理,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很容易昏昏欲睡,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上课需要的课堂是一节紧凑而又设计合理的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不至于遗漏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这一章内容时,首先,学习的是爱护水资源,即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学习到水的净化;然后,我们学习到水的组成;最后学习水的化学式和化合价。这些知识都是层层深入的,教师在教学这一章内容时,可以按照这个学习进度,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渐了解到自然界的水的有关知识。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离不开的水,学生自然也有想要学下去的欲望。
  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化学是一门需要观察与实验的学科。良好的化学实验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实验原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一节内容时,书中主要介绍了三种制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实验中选择其中一种,比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这一节的实验活动中,可以两人合作,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按照书中的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酒精灯、高锰酸钾、试管等,一人操作,另一人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我们知道,加热高锰酸钾,可以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用燃烧的木棒检查是否产生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如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去导管。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兴趣。在实验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增加教师个人魅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增加个人魅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道理,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而且能够以自身的素养和魅力引导学生。教师的个人魅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教师在授课时衣着得体,精神饱满;教师的学科素养深厚,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能够给予合理正确的解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带动学生上课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具有个人魅力的表现。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三化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去。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自身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主要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增加教师个人魅力四个方面论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收获到知识与乐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覃宏荣.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N].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作者简介:
  王雪慧,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弥补传统实验不足,激发学生物理实验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整合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借助实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全面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作用;对策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验作为物理教育的重要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影响着每一位老师,课堂教学法较传统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记忆了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反应结果,但没有亲自感受或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导致实验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究。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教育乃至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视角,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入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意义;对策  2014年,核心素养理念提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立足核心素养的视角,教育部要求现代教育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发展学生
摘 要:电磁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主要用于研究电与磁的关系,是我们高中生学习的重点之一。奥斯特在1820年偶然发现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法拉第在1831年通过实验证明改变的磁场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麦克斯韦预测改变的电场有对应的磁场,这些技术革命是电力与现代通信的三个里程碑。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有四种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分别是圖像法、微元法、综合法和守恒转换法,本文将举例分析这四种方法,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
摘 要:要想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应该利用记忆和阅读的思维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想象和逻辑之间进行平衡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把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观意识。在高中阶段,生物科学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采用思维导图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传
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俗谚:“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无度不丈夫的度作毒)。“度”作“毒”解,也就是说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作者用哪一个字都不能算错,果真如此吗?笔者以
摘 要: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拓展生物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重要性;对策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要求任何一门任课教师,都应当借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 ”时代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微课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其应用至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有效弥补了存在于传统生物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还能够使其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使其教学空间得以扩展,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和生物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微课;课前预习;生物思维;积极性;视频;重难点知识  生物知识作为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成长发展中所必须
摘 要:当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知识接收率是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共同探寻的问题。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将根据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概念,并写出相应的备课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问题情境;有效备课  一、 引言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虽然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扩充,但是课时安排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如何
摘 要: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条件,要结合中职化学的教学目标,将“会学、会用”作为教学重要目标,转变现有的化学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实验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知识应用能  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化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