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视角解读列宾《意外归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意外归来》又叫做《不期而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性油画作品之一,从这幅作品中,人们可了解当时的一些社会风貌和体会到那个革命年代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的不易。图像学是西方进行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个方法让艺术有了科学与理性,而潘诺夫斯基是图像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图像学的研究分为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图像志分析阶段和图像学阶段三个阶段,本文就从这三个阶段对列宾的作品《意外归来》进行分析研究,解读其图像的表面,挖掘和思考图像潜在的内容,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及其对美术史的意义。
  关键词: 图像学;意外归来;列宾
  中图分类号: J2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4-0024-03
  《意外归来》描绘了一个被流放的男人突然归来的场景。这幅作品通过对画中人物动作表情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革命者被流放时经受着的诸多痛苦与磨难,他突然回到家中,他的家人们神色各异,对此感到意外又兴奋的场景。不同的时代会衍生出不同的艺术,而不同的艺术时期也会让艺术家们以不同的眼光和方式来看待事物。
  潘诺夫斯基说过:“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一个宗教和一种哲学学说,会不知不觉地体现于一个人的个性之中,并凝结于一件艺术品里。”本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意外归来》进行作品分析,不仅仅对作品的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读,且深入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探讨其美学价值和对于美术史的意义。
  一、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简介
  图像学是致力于解读图像意义内容的一种艺术史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和传递的思想进行研究,来进一步探究艺术作品的主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其时代价值。
  潘诺夫斯基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为图像学的研究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潘诺夫斯基看来,图像学的研究是属于艺术史研究的范畴,并且这种研究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主题以及其背后的含义,从而通过意义来定义形式。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并非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通过对作品的诠释从而探究其背后的意义,一方面它要对作品的意向、故事、背景作出正确剖析,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作品的基本元素转向作品的内部进行研究,他将瓦尔堡学派的图像阐释方法总结归纳成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艺术作品的三层意义。第一层次就是“前图像志描述”,主要探讨的是图像所再现的、模仿的“自然的意义”,也就是指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第二层次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关主题的图像志分析,强调图像的传统意义或特定传承的图像意义;第三层次就是图像学解释的阶段,在这个层次里关注于图像产生的文化密码,揭示图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和内在含义。
  潘诺夫斯基的现代图像学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则蕴含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观念,是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尽管建构以来遭到多方面的批评,但意大利艺术史家阿尔甘还是把潘诺夫斯基尊奉为“艺术史界的索绪尔”。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通过这样一种历史性的角度确立了其研究的方式和位置,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艺术史上的人文背景和文化思想。
  二、前图像志描述解读《意外归来》
  前图像志描述,是针对于艺术作品本身对图像的视觉性进行研究,是一种图像的基本形式的分析,在潘诺夫斯基看来,图像前的描述阶段应当将其范围限制于对于题材的描述:“物体和事件借着线条、颜色和体块呈现于外,因而组成题材的世界,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就我们实际的经验去辨认它们。”
  因而,在前图像志阶段应当对作品本身的形式和最初、最直观的主题来进行描述,形式传递着这种最初且最自然的含义,那么,前图像志的描述应当来源于人的实际经验以及主观感受,来源于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可以对应于《意外归来》中构图、造型、线条以及色彩等方面的分析解读。
  首先,在构图和造型上,在画面中虽有众多的人物,但排列疏密有序,只有被流放者一个人物的形象是完整的,因而他也成为画面中突出的视觉中心。进门的革命者位于画面偏左的位置,他脸颊瘦削、满脸胡茬,头发凌乱,破烂陈旧的衣服和沾满了泥泞的鞋子与干净的地面格格不入,因为消瘦眼眶深陷,眼睛显得格外大,胡茬和黑眼圈表明他的疲惫,房间里的6名家人都将视线放在了他的身上,当他突然地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疑惑,开门的女佣人并不认识主人公,一只手扶在门把上,向他投去疑惑且怀疑的目光,似乎准备着随时将这个不速之客轰出家门,躲在女仆后面的是厨娘,她看似正在忙碌着,却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来一探究竟,女仆和厨娘这两个人物,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家庭的家境比较殷实,主人公原本应是衣食无忧的,与此时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
  沙发旁母亲的背影有些佝偻,但她第一个认出儿子,起身相迎的身子展现出她的惊喜与激动,坐在钢琴前的妻子,手扶椅子,还没来得及站起来仔细看看自己的丈夫,但她的表情却已展现出她的喜悦,坐在桌子边的稍大些的男孩探出头来,他认出了主人公,惊喜于他的归来,却没感受到他的沧桑与改变,而旁边的小女孩却露出疑惑的表情,可能主人公离家时她还年幼,对她而言,主人公就是一个普通的陌生人。
  其次在色彩的运用上,《意外归来》这幅作品用色并不艳丽,十分和谐。列宾在画面中主要运用了黑白的对比,注重整个画面的色调统一,这幅作品中所运用的颜色并不是很多,但整幅画面却没有单调,这是因列宾在处理这幅画的颜色时非常仔细地处理了每一种颜色的层次,注重了同一个色系的饱和度和明暗变化,在画面中也展现出光线以及复杂的反光引起的色彩变化。他巧妙地将画面中人物与其他物品以及背景颜色统一起来,列宾在这幅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精湛绝妙的色彩技巧让人惊叹不已。
  三、《意外归来》的图像志分析   作品的图像志分析,不再局限于图像的题材及主观经验,而是深入到作品的意象、故事等环节,重点在于识别图像的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即画面内容,作者一般不会将想表达的想法直白地呈现出,通常是借助于画面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图像志分析阶段诠释的依据应依托于对作品主题的认知,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境来对图像志分析的诠释来作修正。
  列宾在此图像中描绘了离家多年的革命者饱受摧残之后意外归来,家人们又惊又喜的场景,列宾通过对主人公外形的描绘,以及主人公的整体邋遢憔悴形象与明亮干净的房间的对比,让观者能自发联想到这段岁月中革命者所受到的煎熬,同时通过对家中成员的细致刻画,突出主人公的形象,给人强烈的冲击感,撑着沙发的母亲、带着防备的仆人、激动得忘记了站起来的妻子等等,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都使这意外归来的场景充满了更多的戏剧性。
  列宾在表现手法上颇有造诣,画面中的空间分割耐人寻味,他并没有在画中直接描绘革命者的英雄的事迹,也没有描绘常见的久别重逢的拥抱、亲吻以及泪流满面,而是抓住这个归来的瞬间,通过构图造型的描绘使观者切实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将自己带入进画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人联想革命者经历的那段服刑岁月以及家人因此而遭遇的不幸。
  《意外归来》整个画面呈现出冷灰调,颜色的运用较暗淡,这样有利于表达人物的情感,整个画面显得沉闷,使画面弥漫了伤感的氛围,渲染了悲剧色彩,呼应彰显了作品的主题,浅色的房间布景和重色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公和画中代表性人物为黑色,与浅色的背景形成对比,明确了黑白块面的划分,也使人物的形象在背景的挤压之下更分明,更立体,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作者娴熟地把握好了景物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对比关系,将观者的视线吸引到画面的各个人物身上,使作品中呈现出的画面虽然平淡却又耐人寻味。
  四、《意外归来》的图像学阐述
  最后,在图像学阐述上,潘诺夫斯基认为“图像的诠释,要求的并不只是熟悉由文学作品所传述的特殊题材或理念而已。”当我们想研究一幅作品,就应去检视作品的内在含意,且在能力范围内,去检视从历史的角度上和作品相关的文化记录的内在含意,“图像虽然是对外物相似性的反映,但并不是机械的反映,在图像背后总是隐藏着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不蕴含任何思想观念的图像。”
  列宾出生于俄国丘古耶夫,他的父亲是军官,全家人常年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由于这样的经历,童年时期的列宾就对生活的贫困和艰难有了深切的感受,这些感受也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列宾的作品始终全面且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与一些进步的革命者、知识分子都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创作了许多反映革命者不屈不挠的优秀作品,《意外归来》就是列宾创作的关于革命者的优秀油画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也使俄罗斯的现代风俗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优秀的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现实主义题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生活客观的描绘,在作品里包含着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信息,观者可以从中了解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甚至可以了解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1881年,俄国发生了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事件,统治者对参与暗杀的同谋者处以残酷刑罚,嫌疑者都被监禁、流放和罚苦役,其中包括许多的革命知识分子,在亚历山大三世加冕典礼上,他突然释放了与此事件有关的所有受害者,而进步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当时著名的民主思想家,对列宾的影响很大。
  列宾先后花了4年时间于1888 年完成《意外归来》,这幅画面中所塑造的便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受到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的折磨,革命者突然回家的场景,列宾用这幅作品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力量,虽然画中革命者的姿态有些犹豫和不自信,但他的神态里依然却透出坚毅、勇敢,我们能从他身上看到社会的黑暗与专制统治的罪恶,能看到当时无数革命者的影子,也能感觉到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结语
  形式主义与图像学分析在对艺术史的研究中往往是对立的,但潘诺夫斯基却认为不应仅关注艺术作品的主题与含义,应以对艺术作品形式的合理分析为依据,进而探索出艺术品创作时的文化的象征表现,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结合了形式的分析、象征的阐释以及对于受众的审美经验的分析,有别于形式主义、阐释学以及接受理论。
  回归到作品,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视角解读列宾《意外归来》,这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通过对作品在构图、色彩等形式上的分析及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剖析探究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作品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图像是历史的目击者,始终是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唤起了情感的共鸣,在历史发展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像背后的意义更是耐人寻味,只有回归历史本身,回归当时的语境,才能对其做出合理阐释。
  参考文献:
  [1]刘伟冬.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概念、内涵、谱系及其在中国学界的传播[J].新美术.2013,(03):36-54.
  [2][美]欧文·潘诺夫斯基.造型艺术的意义[M].李元春译.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38.
  [3]郭聿楷.列宾的《意外归来》[J].俄语学习,2009,(04):95-96.
  [4]陸涛.形象·文本·意识形态——图像学研究中的三个关键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34(04):127-132.
其他文献
摘 要: 极繁主义风格作为当代服饰的主流趋势之一,从服饰表面肌理与廓形款式细节设计的表现上,影响着当今服饰设计风格与理念趋势。装饰艺术的复兴为极繁主义的兴盛提供了更多的可借鉴因素,本文从该风格复萌的背景、诠释手法等方面,研究极繁主义兴起的相关因素及其在服饰设计中的具体表现特征,为服饰演变进程的相关理论、服饰美学系统化及服饰设计语言体系的完善,提供实例性的佐证与补充。  关键词: 极繁主义;服饰风格
期刊
摘 要: 当代文坛上,张承志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作家。他的前期小说创作从《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九座宫殿》,给大家一种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他总是执著追寻着。本文将以“执著的追寻”为主线,对张承志前期的主要小说创作加以综合感知:对理想净土的追求;对母亲的追寻;对知识的追寻;对硬汉(力量)的追寻。  关键词: 张承志;追寻;理想的净土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威尼斯画派的绘画在文艺复兴中可谓独树一帜,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远离宗教的控制等因素都是造成它独特风格特征的原因。提香在文艺复兴那灿烂的时代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可见他的绘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提香;绘画;色彩艳丽;世俗  中图分类号: J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1-0083-02  提香,威尼斯画派集
期刊
摘 要: 班固辑《汉书 ·艺文志》承袭《七略》“诸子略”的分类方法,专设“杂家”一类,并安排杂家同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小说家十类学派入流。《汉志》的成书历来为学者们所重视,关乎其各方面的著作颇丰,但从微观看来,有关“杂家”身份之文体涵义的研究动态,呈现出明显的短板。恰逢张舜徽先生《汉书艺文志通释》一书,对解释和考察《汉志》的著录体例,予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效。爬梳张舜徽先生
期刊
摘 要: 在清代数千的女词人中,吴地才媛辈出,数量之多,作品质量之高,引人侧目。顾翎作为吴地闺秀词人一员,其本人、其词作都表现出浓烈的江南吴地文化特质。本文对顾翎及其《茝香词》进行研究探讨,归结出其词清丽芊绵的特点,并以顾翎为着眼点,探究清代吴地闺秀词人涌现的原因。  关键词: 顾翎;《茝香词》;闺秀词人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
期刊
摘 要: 李贽的“童心说”强调真人、真心和至文,这种思想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李贽是儒学叛逆者,在“惑乱”道统,但他实则是在指斥当时社会的不合理乱象,想要对“治道”做出纠偏,力图维护治世之道。本文试从李贽在学术风尚做出的重要贡献等方面论述“童心说”。  关键词: 李贽;童心说;指斥乱道;治道纠偏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协同发展,各民族文化共同融合形成。这种文化有显著的多元化色彩,文化人格中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而其中,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精神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儒家的理想人格为“圣贤人格”,求“仁”,讲“礼”,追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塑造“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济世”抱负的伟大人格。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图案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华夏大地上关于“创造和生产的美丽传说”的记录,这和中国古代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劳动创造离不开关系。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图形的装饰,逐渐丰富和形成了传统文化的视觉语言。进入现代,潮流文化的传播和机械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冲击,中国传统图案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本文将浅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词: 传统图案;传承;社会需求  中
期刊
摘 要: 翠翠的感情走向是《边城》的起伏线。透过这条线,看到的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湘西画卷,一个只存在于沈从文记忆中的湘西,一个被文字加工修饰后的世外桃源。那里有着与灯红酒绿的都市截然相反的生活。这是由一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织就的一幅长卷。  关键词: 爱情;淳朴;湘西;世外桃源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4-0035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日新月异。博物馆正越来越多参与到社会公众教育服务中,以严谨的逻辑和对知识的权威保障等特点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如何做好博物馆公众教育服务,已成为目前国内博物馆业务拓展的一大课题。本文将从中西方博物馆公众教育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两方面入手,以成都博物馆“环球自然日”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国外优秀博物馆活动经验,浅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博物馆教育功能,在充分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