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观念,重实效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观念,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力求达到有益、有效、有序、有度“四有”要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便成了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只见“文本”,不见“资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一提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就是将教材奉为“圣经”,走进“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怪圈。二是只见“资源”,不见“文本”。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课本之外的资源开发,导致“课外资源满堂飞”。如一位教师教学《养花》,刚上课就花费大量时间,放映有关“花”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看录像、听音乐、谈感想,整个课堂“有声有色”、“有光有电”,学生虽然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似醉,谈得眉飞色舞,但过后却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因为学生解读文本和动笔的时间很少。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观念。所谓“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二、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三类人:一是不会开发的人,“踏破铁鞋无觅处”;二是开发不当的人,“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是会开发的人,“得来全不费工夫”。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在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及方法的掌握。
  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资源实施的决策者、参与者、研究者、促进者。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自身就是课程资源。教学中所有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实物演示、生活展现、语言描述等情景性资源都是教师想出来做出来的。加上教师是知识、经验、智慧、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爱好特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资源的拥有者,“智慧”、“教学艺术”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突出表现在能为教学赢得精彩,为课堂教学赢得实效。“亲其师,信其道”,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响大江南北,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资源的真实体现。
  目前教育中的困境是教师“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过明天的生活”,要走出这一困境,教师必须开发自身资源,丰富资源储备,其途径是“主动学习”。我认为应从“广博、深刻、绝招、启发、机智、独到”十二字做起。
  2.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语文课上要教语文》中谈道:“教语文,就是教师借助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可见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用好、用够、用透”教材资源。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除了文本的内容外,教材中的单元导读、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也都在提示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只有将这些都研读透了,才能发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哪些可以利用或删减,哪些需要补充资源。其次要找准教材资源的生发点。一幅插图、一个典故、一个标点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需要我们用敏锐的心、智慧的眼拿来为我所用。
  3.学生是最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在校的每一天都要接触。可我们常常忽视他们,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而且学生自身的生活、知识、情感、问题、学习方式、习惯、方法乃至学习过程中错误、智慧等也是资源。
  4.课堂教学过程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校,学校优劣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好坏的关键在于课堂,课堂优劣的关键在于效率。语文课堂需要有效教学,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决胜课堂是教学的目的。特别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意想不到的情境、现象、数据、问题,以及学生的错误、个性理解(表现)、突发事件等,这些是在师生互动、师生对话中生成资源,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教师抓住、处理好这些资源,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现象,否则,这些资源就会“尽日随流水”,只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
  如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待它,做到容错(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巧施疑问)——辨(别)错——纠(正)错。一位老师发现学生在语文课上睡觉,却表扬他“学习真认真,连睡觉都捧着语文书在看呢”,即采用含蓄、巧妙、间接的方法提醒当事人,既不影响教学进程,又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真是一箭双雕。
  5.生活、环境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它主要包括社区生活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校园生活环境资源等。特别是校园生活环境资源,从时间来说,有课堂资源和课间资源:从地点来说,有教室资源和教室外资源。教室环境可以说是校内课程资源的中心,校园环境是校内课程资源的“活”教材。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除以上谈到的以外,还有家长、信息技术、社区文化、文化古籍、名人逸事等也是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真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满眼是“资源”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有一双慧眼,能看见它,捕捉到它,而且要会合理裁剪,科学取舍,为我所用,真正做到“用之有意,取之有道”。
  三、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要做到“四有”
  1.要发挥课程资源导向引领作用,做到有益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如一位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问:“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一个孩子说:“我要像洪教头那样自信。”老师马上抓住这一回答,反问学生:“这是自信吗?什么是真正的自信?”接着,把自信、自满、自傲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弄清盲目地相信自己不叫自信,而是自傲、自满、自大,并且告诉学生,我们要做自信的人,不能做自满、自傲的人。看似一个节外生枝的问题,却被这位老师巧妙生成为灵动的教学资源,既进行了词语辨析,又进行了做人的教育。
  2.要提高遴选鉴别课程资源能力,做到有效开发。“有效性”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原则。首先要做到,课程资源在选题上宜小不宜大,内容设定上宜实不宜虚,资源寻找上宜近不宜远,资源利用上宜简不宜繁,评价要求上宜粗不易宜细,开发时间上宜短不宜长。有位老师教《威尼斯的小艇》时,要求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朱自清的《威尼斯》,乔治·桑的《威尼斯的夜》,甚至让学生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我觉得这种拓展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度”,其有效性势必大打折扣。不能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另外,课程资源是否有实效,主要是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是否节约了教学时间?是否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学习态度?能否吸引学生继续学习,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特别是魅力,“人不入迷难出奇”,兴趣是最富有魅力,最有开发价值的教学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从“鱼——渔——欲”的变迁,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是低效——实效——高效教学。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看实效:有实效的就用,没有或少的坚决不用。
  3.要增强规划设计意识,做到有序开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要做到长规划短安排,科学设计,逐步实施。如:长短结合,年段有别;先易后难,梯级开发;突出特色,形成体系。
  4.要强化目标的作用,做到有度开发。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贵在一个度,即“适度”。“适”即适当、适量、实时。“度”应该包括学生的“可接受度”和教学目标的“可达成度”。如果过多、过早、过多、过滥、过高地给文本教材补充内容,就是“过度开发”。
  总之,语文小天地,天地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将托载着语文展翅高飞。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我国抒情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后世文学发展中在历代知识分子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主要探讨《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抒情着眼点、情感内容、抒情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这些异同层面上对后世悼亡诗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绿衣》 《葛生》 悼亡诗 情感内容 抒情手法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各个层面上为我国
摘 要: 文章以书信答问形式讨论了情调、自然、社会、学问、灵性、境界、人格等一系列文艺学美学范畴,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它们在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小资情调与社会关怀 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 艺术与生命的灵性 情与慧 文格与人格    信一:关于小资情调与社会关怀  一学生,谦诚好学,文笔优美,很擅长写自然风光与个人生活体验,也有社会责
摘 要: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作业布置随意化、临时性等诸多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关注与思考。语文作业的布置,应把握适度、科学的原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作业 科学适度 激发潜能 提高效率  作业的内涵很丰富,这里我们要关注的是其狭义概念,特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个时段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中学语文作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版块,与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
摘 要: 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处理。为了避免对地理教材处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文章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教版和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依托,以案例的形式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进行“二次开发”,希望对本课题的具体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二次开发” 工业生产活动  
摘要: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而且涉及文化问题,要真正把源语翻译为目的语,译者除了要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外,还要很好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在比较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研究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在目的语读者中的理解和反映。本文以汉语和德语互译为例,论述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如何应对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 文化 文化 差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宣部、教育部推行的“0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方案中学时最多、学分比例最高的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这次改革以来,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概论”课教研室对“概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状况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成绩评价体系改革 实效性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
摘 要: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经济革命、思想革命、社会革命。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选择题多出现在各省高考、模拟题之中,本文结合高考、模拟考试选择题对辛亥革命意义做全面的评述。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意义 选择题    课程标准对辛亥革命的要求是这样的: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识其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变革,不仅仅指的是政治制度的变革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推进阅读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片面强调阅读是为考试服务的功利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者从语感和兴趣两方面来探讨阅读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感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看成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语文教师强调的以考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
摘 要: 诗词教学必不可少诵读,因为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在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古诗词学习中字音、停顿等基础知识问题,而且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把握意境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诗词教学 诵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品一杯清茗,馨香绕杯,久久不忘;读一首好诗,如与诗人对话,智慧之光映射身心。中国古典诗词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用心收藏与品鉴。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
摘 要: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往往流于读一读,背一背,对诗歌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少涉及。对此,作者以顾盛红老师的《乡愁》为例,寻找适合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诗歌教学 《乡愁》 有效途径  一、背景与主题  中国是诗歌古国,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中国又是诗教古国,诗教是中华教育之瑰宝。自古以来,诗歌教学就耸立在中华教育殿堂中的首要地位,从《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