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习作兴趣 增强表达欲望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题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
  欲望”。学生对学习的冷淡态度比成绩不良更可怕(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学习作文,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造学生良好的习作心境。
  【关键词】习作兴趣;激发;表达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激情生趣,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情感才能真切,兴趣才能盎然,思维才能活跃,想象才能丰富,文章自然才能写得好。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作文动机和表达兴趣。例如老师要家访,但不知如何走,在习作课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一年多了。近来,我有一个愿望,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这时学生为之一动。“我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可我怎样才能找到你们的家呢?”学生也在思索着。此时,老师板书《老师请到我家做客》这个题目,并要求附上路线图。老师进一步说:“谁写得最好,老师一定先上他家家访,并带着这篇作文给他的父母看。”老师的一席话语激起了学生的习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跃跃欲试。
  二、创设作文情境,丰富作文的“货源”
  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一个个生动的镜头,学生会用自己的心里话去催动笔尖,通过丰富的形象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如在指导《不想说再见》这篇作文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中变化,年龄会变,身体会变,性格会变,爱好会变……但有一点不会变,也不应该变,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那桩桩往事涌向心头,那张张可亲可敬的老师的面庞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这时学生的思维已被引入情境。通过师生谈话,再现那留在记忆深处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
  三、利用各种有趣的形式,为作文新辟蹊径
  (一)与艺术巧妙结合,丰富写作内容,调动习作兴趣
  在艺术学科里学生学会了唱、跳、画、折、剪等技艺,学会了制作很多精致的艺术品。以每一件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为题材就可以写出篇篇好文章。每逢节日,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可发动学生为妈妈爸爸、为老师做一件“小小艺术品”,然后写出作文,作为献给他们的节日礼物。
  (二)为学生提供体验活动,让学生做一做,亲自去感受感受,为习作提供兴趣点
  例如围绕“鸡蛋”做文章,在一定的时间内看谁立的鸡蛋多,鸡蛋从楼上扔下去摔不烂等;在家扮演孕妈妈,腰上绑上十斤左右的沙袋,要做家务,上下楼……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不易;母情节,可以为妈妈做一件事,如洗脚、捶背等。学生做得兴趣盎然,写出来的作文感受很深刻,内容也非常生动具体。
  (三)举行“猜猜我写的是谁”的小练笔活动
  先让学生快速构思,从正面描写班上一个学生的外表,抓住特点写;然后学生朗读,让大家来猜,写得成功的予以表扬。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抓住特点写人物,还极大地激发了写作兴趣。
  (四)在游戏中,老师引导学生捕捉精彩镜头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游戏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精彩镜头,习作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例如做贴鼻子的游戏,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认识到游戏的道理。鼻子贴在什么位置的都有,引来学生的一阵阵哄笑,同学们笑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出了眼泪……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笑的姿态。在之后的写作中,学生写的也是栩栩如生。
  (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丰富的习作资源
  利用节假日,布置学生做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学生们自己组织起来,去做环保小卫士,去社区或公园等人口比较多的地方,用自己的双手为美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是身体力行,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文字就像涓涓细流自然流出。
  (六)创建班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为班刊起名,踊跃参与编辑工作。同学们把平时日记中的好文章,自己打印出来进行投稿。班刊一周一期,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编排设计。学生在文字编辑、版面设计、插图排版上下功夫,其乐无穷。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了,内心特别激动,写作的兴趣更浓了。
  四、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过程,发展学生的习作兴趣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完全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出示较为典型的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由扶到放,训练学生逐步掌握评改的本领。
  其次,学生“互改、互评”与“自改、自我提高”相结合。在学生对评价的内容以及方法熟悉后,把学生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作文评改。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评论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审议、评价别人的文章,同时也提高了鉴赏与写作能力。这样,同学之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了习作热情。
  最后,上好佳作欣赏课,多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小作者朗读小组推荐上来的佳作,读后全班进行评议,找出有特色的詞、句、段进行品味,使他们感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总之,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对作文有了持久的兴趣,常常会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去习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简介:王爱军,1971年生,山东茌平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一、稻米1.“法福莱”西夏贡米(宁夏青铜峡西夏贡米厂)2.“金禾”特优米(贵州黔西南州农科所)3.“罗沙”贡米(四川沙州市罗沙贡米开发有限公司)4.“金友”香米(广东南雄金友粮食企业集团
【摘要】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文本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本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进入8月份以来,全省小麦夏收工作已经结束。粮已归仓,下一步的问题是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得出的结论是:山西小麦总体品质差,优质面粉、优质
【摘要】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出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等策略,不断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和能力。  【
【摘要】文本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创造语文。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是对学生全面进行字、词、句、篇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从而全面形成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阅读;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本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重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等再灌注疗法的推广应用,缺血的心肌组织可及时得到再灌注治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阅读兴趣,才能够主动地融入语文学习中,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
【摘要】思维导图不仅仅可以使用在理科教学中,还可以应用在文科的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怎样才能教会小学生如何写作,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并且提出了怎样使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贡献出一些积极力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占据语文考试分数比例较大且难度较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前提条件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促使其适用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际情况。本文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为切入点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就提出具体的实用性及创新性教学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教师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着力研究如何开展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教学效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应然使命。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务必落实朗读指导,扎实做好每节课的朗读训练,将朗读训练与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朗读;兴趣;技巧;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