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有了兴趣做事就会乐而忘疲。小学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会处在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所以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我在几年的工作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谈几点感悟: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惑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好上课前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Play a ga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因此,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利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和实际环境,利用实物和实际来展示课文内容,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教"Shopping."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商店去实践。教师充当一下"Assistant",利用实际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达到学用实践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两个字,在过去可以理解为:老师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听众、观众。现在的小学英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表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应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兴趣。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从而导致了野生之间缺乏了交往与对话,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感,这就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建立新型的 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让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这样一来,儿童就乐意学习,形成合作的关系,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真意地爱学生,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可以说,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欢乐与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即是双边的活动就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五、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Goodbye!"。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时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帮助学生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举行英语晚会,唱英文歌曲,定期进行书法竞赛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 在活动中互相帮助,提高英语交际运用水平,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欲习英语,趣为先。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好英语,真正的走进新课程,真正的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惑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好上课前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Play a ga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因此,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利用各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和实际环境,利用实物和实际来展示课文内容,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教"Shopping."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商店去实践。教师充当一下"Assistant",利用实际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达到学用实践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两个字,在过去可以理解为:老师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听众、观众。现在的小学英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表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应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兴趣。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从而导致了野生之间缺乏了交往与对话,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感,这就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建立新型的 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让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这样一来,儿童就乐意学习,形成合作的关系,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真意地爱学生,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可以说,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欢乐与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即是双边的活动就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五、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Goodbye!"。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时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帮助学生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举行英语晚会,唱英文歌曲,定期进行书法竞赛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 在活动中互相帮助,提高英语交际运用水平,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欲习英语,趣为先。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好英语,真正的走进新课程,真正的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