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英语学习的关键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o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初二年级,由于英语教材难度加大,生词增多,初一时同学们对英语的那种新鲜感又逐渐淡化,加上新增加了一门物理,学习时间更加紧张,于是许多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了学习英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初二学生应该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分配时间,坚持学习绝不放松
  学习英语贵在坚持。我们不需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它但是最好每天都能抽一定的时间(15~30分钟)复习过去学过的单词、短语,读一、两篇短文,巩固刚学的知识点。常见面就会很难忘。许多同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就是缺乏学好的信心,不能持之以恒。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放松了英语的学习。时间长了,问题也越积越多,要想补上得费很大的劲。不能及时补上就会掉队。所以一定要做到坚持学习绝不放松。
  二、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有些同学每天花大量时间背单词、做练习,但成绩并不理想。原因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学习方法不科学。生词、语法规则、习惯用语都需要记住,但是最好把它们放到一个语境中去记,即“词不离句,句不离词”。那样就会较长时间不忘,并能正确运用。阅读短文不仅要了解内容细节,学会推理判断,做到深层次理解,还应通过阅读,复习和巩固学过的单词和语法,掌握新的句型,扩大知识面。有人认为练习做得越多越好,这也是一种误解。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所学的知识点,选择适量的练习去做。做一遍就能理解的没必要做第二遍。另外,应该将每次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记下来,多复习几遍,直至掌握。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问老师或同学。有的人不好意思问,结果问题越积越多,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要知道,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做到事半功倍的前提和保证。
  三、正确面对失败,分析原因达到成功
  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初一名列前茅,初二却掉到后面;有的人前几次考试成绩优秀,后几次却不及格。应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学习本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不能一见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能一遇失败就垂头丧气。只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学习退步的原因无非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上不重视;学习动力不足,不愿刻苦学习;学习方法不好,费了不少劲成绩不显著;受到外界干扰等等。找到了自己的毛病,坚决改正,就会成功。
  
  责任编辑/张彩萍mirenr@sina.com
其他文献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篇首巧妙地设置题记,不仅可以阐释文意,揭示内涵,开宗明义,而且能营造诗意的阅读氛围,从而让读者透视到作品中的亮点,触摸到写作情感的脉搏,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如何巧拟题记,让题记在作文中闪光呢?    一、引用式题记,彰显文化底蕴    恰当引用语言凝练、蕴藉含蓄的名言警语、诗文佳句作为题记,能使文章立意新颖、深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良好的语言素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示
早就听说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落成,一直想去看一看,特别是想去看看王氏宗祠,但因为学业之故,总是未能成行。这次,借暑假空闲之际,我终于有机会到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怀古寻幽,瞻仰先贤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泰州人,我最骄傲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哲学学派“泰州学派”诞生于我的家乡。“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其“以人为本”的平民哲学,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那一年我11岁。  我第一次收到了一封真正属于自己的信——白色的信封上用纯蓝色的墨水分明地写着“党苗收”。这是一封只有我才能拆看的信。我真激动——我总是看重自己的第一次。因为不久前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所以这封信一定是读者写来的。这我一眼便觉察出了。信封下边写着的那排字是一个地址,那是山东的某个乡村。而我所在的地方是河南。  我激动地、认真地拆开了这封属于我的信。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五年级男生写来
你们不过是几颗普普通通的生枣核,可不知为什么,我那位“旧时同窗”竟从美国用航空信件再三托付我,将你们捎过去。  你们不过是几颗普普通通的生枣核,可不知为什么,我一下车,那位“旧时同窗”竟早已在站上等候你们了。刚见面,“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你们不过是几颗普普通通的生枣核,可不知为什么,我那位“旧时同窗”从我手中将你们接过去后,竟把你们“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你们不过是几
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不问也不告诉我们,她便把我们卷进她的漩涡圈里,挟着我们奔驰直到倦了,我们脱出她的怀抱。  她永远创造新的形体。现在有的,从前不曾有过;曾经出现的,将永远不再来。万象皆新,又终古如斯。  我们活在她怀里,对于她又永远是生客。她不断地对我们说话,又始终不把她的秘密宣示给我们。我们不断地影响她,又不能对她有丝毫把握。  她里面的
【习作巡诊】  童年忆趣  钱宇淏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自然乐趣无数。乡下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成天被管着,而是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可以任意游玩。  在乡下,最有趣的就是“过家家”了。我们一行人拿上小铲子、小镰刀就往外跑,找一块空地,挖一个直径大约一尺的“锅”,再去河里打点水倒入“锅”中,放入干土搅拌,然后放入大家摘回来的野花野草。可这一锅“素菜”也需要点“肉类”呀。于是,大家在土里寻找起来
我们一起走过姹紫嫣红的春,一起走过铄石流金的夏,一起走过层林尽染的秋,一起走过冰封雪舞的冬。真的好想你们,琅小六(3)班的同学们。  现在,大家虽已各奔东西,但以前的一幕幕又回放在我的脑海里。  伴着悦耳的下课铃,同学们冲出教室,男生们追着、跳着,要不就聚在一起玩猜拳;女生们则三三两两漫步在操场上,有时仰望操场上高大的梧桐,有时低头说笑。我們一起走过活跃的课间。  上公开课时,班里小手林立,精彩的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个人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智慧,我有一种智慧,因为吸收了别人的智慧,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各有收获。细细品味此言,这不也是对读书最直观最生动最完整的诠释吗?  读书的过程,自是能动的过程、对话的过程,读书人一方面在谛听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另一方面则必然会有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或颔首认同,或心存疑虑,或不敢恭
策划、主持:冯卫东(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撰稿、选编:张云峰(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陈铁梅(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邢 晔(专职教科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姜燕(中学高级教师、儿童文学作家)  将近100年前,目睹积贫积弱的中国现状,著名爱国人士梁启超先生奋笔写下了铿锵有力、令人回肠荡气的雄文《少年中国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
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准备择日迁入。偶然的,苏轼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购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公元1101年,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据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