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工具,丰富了师生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使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完成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作为一名城镇中学的地理教师,随着学校信息技术装备配置不断完善,自己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深地感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的知道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前景广阔,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自己也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整合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有了更新认知。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封闭教学环境,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被动抽象的接受知识,对知识的了解有很大局限性。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无法得到体现。而多媒体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其不再受教师营造的特定教学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巨大的知识宝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知识资源,庞大的智慧资源,多媒体百科全书,专题网络图书馆。再加上网络信息可以检索的特点,构成了巨型信息资源库,充实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对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书本上学不到知识。
二、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培养符合一定标准为目标,是一种共性取向为主的教学,无论教师的教法如何改变,也无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素材、做问题,在做问题中促进学习,自助控制学习进程,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的支持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交互作用,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1.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望,发展潜力、学习风格、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十名学生面对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课、看同样的书、做同样的题。这种教学在满足了学习基本需要的同时,势必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充分的。而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渴望、自己的知识水平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去学习。这样既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体现了因材施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
2.利于学生广泛交流,促进了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只能与自己周边的学生一起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他并不是孤独的。当一方有问题时,另一方随时可以帮助。但个人思考能力有限,身边的同学也不会又该如何呢?利用网络教学,便可以迎刃而解。网络让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了,而且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学习者可以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學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经对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可以互相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同一问题的看法,互相帮助和提醒,直到问题解决。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请教或解答别人的问题了。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为别人解答问题了。
3.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地球的运动》一课,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口头讲解非常抽象,学生常常满头雾水。用《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Flash课件,以交互式操作方式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情景,学生们可以调节地球公转的快慢,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清楚地看到太阳的直射点的变化,具体、形象地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无时不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地理教师备课只能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现在,备课除了教材以外,可以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制作课件;过去地理教师上课,凭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演员或导演。而现在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充当学生的协作者,合作伙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和进行指导。教师的行为将由单一的演示讲解,变为演示讲解、指导、引导、激励、组织,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教师根据课程任务,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能方便的呈现出多种教学信息和问题,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在互动中发现解决新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做中学,学中做。既让学生学到了本堂课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地理教育教学领域是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并促进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局限,这正是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教师整合资料、课件并通过信息技术把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清晰、难点降低、知识面加宽。但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当然,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作为一名城镇中学的地理教师,随着学校信息技术装备配置不断完善,自己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深地感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的知道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前景广阔,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自己也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整合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有了更新认知。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封闭教学环境,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被动抽象的接受知识,对知识的了解有很大局限性。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无法得到体现。而多媒体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其不再受教师营造的特定教学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巨大的知识宝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知识资源,庞大的智慧资源,多媒体百科全书,专题网络图书馆。再加上网络信息可以检索的特点,构成了巨型信息资源库,充实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对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书本上学不到知识。
二、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培养符合一定标准为目标,是一种共性取向为主的教学,无论教师的教法如何改变,也无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素材、做问题,在做问题中促进学习,自助控制学习进程,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的支持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交互作用,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1.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望,发展潜力、学习风格、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十名学生面对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课、看同样的书、做同样的题。这种教学在满足了学习基本需要的同时,势必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充分的。而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渴望、自己的知识水平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去学习。这样既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体现了因材施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
2.利于学生广泛交流,促进了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只能与自己周边的学生一起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他并不是孤独的。当一方有问题时,另一方随时可以帮助。但个人思考能力有限,身边的同学也不会又该如何呢?利用网络教学,便可以迎刃而解。网络让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了,而且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学习者可以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學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经对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可以互相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同一问题的看法,互相帮助和提醒,直到问题解决。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请教或解答别人的问题了。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为别人解答问题了。
3.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地球的运动》一课,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口头讲解非常抽象,学生常常满头雾水。用《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Flash课件,以交互式操作方式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情景,学生们可以调节地球公转的快慢,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清楚地看到太阳的直射点的变化,具体、形象地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无时不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地理教师备课只能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现在,备课除了教材以外,可以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制作课件;过去地理教师上课,凭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演员或导演。而现在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充当学生的协作者,合作伙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和进行指导。教师的行为将由单一的演示讲解,变为演示讲解、指导、引导、激励、组织,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教师根据课程任务,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能方便的呈现出多种教学信息和问题,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在互动中发现解决新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做中学,学中做。既让学生学到了本堂课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地理教育教学领域是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并促进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局限,这正是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教师整合资料、课件并通过信息技术把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清晰、难点降低、知识面加宽。但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当然,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