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研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特发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特发性CNV的21例患者21只眼(CNV组)的临床资料.选取20名正常志愿者2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受试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总补体CH_(50)、补体C_3、C_4,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 CNV组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340,P=0.025),IgE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Z=-2.765,P=0.006);其余血清因子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IgE可能参与了特发性CNV的形成。

其他文献
糖皮质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拮抗剂眼内注射是目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但前者会导致眼压升高,后者需要反复眼内注射,且长期生物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1,2])。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
通过每期突出一个报道重点的专题号形式,增加相同报道内容的信息密集程度,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是本刊的特色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期刊导向策划、报道重点的要求以及《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对专题号问题的讨论精神,结合读者反馈的阅读兴趣诉求和编辑部稿源情况,
期刊
期刊
自从1985年9月5日《跟底病》杂志创刊号出版,迄今《中华眼底病杂志》已被岁月镌刻了25道深深的年轮。25年来,我们与眼底病同仁朋友一道,推动和见证了中国眼底病事业的进步、学术人材的成长、眼底病相关产品供应商的发展壮大。值此《中华眼底病杂志》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特举办“典藏记忆传承创新,追求卓越基业常青——《中华眼底病杂志》25周年庆”的图文征集活动,以铭记前辈学人荜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伟绩,激励同
期刊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为黄斑中心凹前切线方向玻璃体皮质的收缩造成Mtiller细胞锥的破裂,进而导致中心凹全层的缺损和裂孔前混浊物的形成.病理学显示其周围有神经上皮层的脱离或层间水肿,或伴有视网膜前膜,部分可观察到玻璃体皮质牵拉孔边,而裂孔盖膜常翘起于孔的一边或漂浮在邻近视网膜的玻璃体腔中[1,2]。
患者女,36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见2 d"于2004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无外伤史,无特殊全身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06,矫正视力不能提高.双眼眼前节正常。
本刊2010年页码已由2009年的72页增加至96页。这一适应眼底病学科专业进步以及杂志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报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批复同意的页码变更,将有助于增加本刊信息容量,减少稿件积压,缩短报道时滞。本刊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稿件远程处理技术平台之上,做好稿件宏观统筹,处理好稿件量人为出的动态平衡,更加精准高效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
期刊
患者女,32岁.因右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0 d于2008年7月21日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8,矫正视力-0.5~1.0,眼压46 mm Hg(1 mm 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患者角膜水肿,鼻侧虹膜局部向前膨隆,虹膜色素多,360度房角明显色素沉着,瞳孔直径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常见致盲眼病,对其治疗原则是封闭裂孔[1].巩膜扣带术作为常规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早期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