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超声检查与光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为黄斑中心凹前切线方向玻璃体皮质的收缩造成Mtiller细胞锥的破裂,进而导致中心凹全层的缺损和裂孔前混浊物的形成.病理学显示其周围有神经上皮层的脱离或层间水肿,或伴有视网膜前膜,部分可观察到玻璃体皮质牵拉孔边,而裂孔盖膜常翘起于孔的一边或漂浮在邻近视网膜的玻璃体腔中[1,2]。

其他文献
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是一种胚胎发育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同源的生长细胞,不仅在结构上与RPE细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吞噬视杆细胞外节段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方面也有显著一致性.利用基因转染等方法 将IPE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不仅可以应用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老年性相关变性等眼科疾病的治疗,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关注IPE细胞的功能特性及其移植方法 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
期刊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肿瘤细胞对缺氧的适应和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多种因子的调控.缺气门诱 导因子-1α(HFIF-1α)是缺氧条件下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转录因子。
脉络膜上腔出血是一种较少见的眼病,是严重眼外伤和内眼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完全丧失,甚至眼球萎缩[1,2]。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直接或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DR患者304例5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非增生期(NPDR)组92只眼,平均视力0.52±0.32;增生前期(PPDR)组108只眼,平均视力0.49±0.23;早期增生期(早期PDR)组196只眼,平均视力0.20±0.31;高
糖皮质激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拮抗剂眼内注射是目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但前者会导致眼压升高,后者需要反复眼内注射,且长期生物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1,2])。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
通过每期突出一个报道重点的专题号形式,增加相同报道内容的信息密集程度,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是本刊的特色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期刊导向策划、报道重点的要求以及《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对专题号问题的讨论精神,结合读者反馈的阅读兴趣诉求和编辑部稿源情况,
期刊
期刊
自从1985年9月5日《跟底病》杂志创刊号出版,迄今《中华眼底病杂志》已被岁月镌刻了25道深深的年轮。25年来,我们与眼底病同仁朋友一道,推动和见证了中国眼底病事业的进步、学术人材的成长、眼底病相关产品供应商的发展壮大。值此《中华眼底病杂志》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特举办“典藏记忆传承创新,追求卓越基业常青——《中华眼底病杂志》25周年庆”的图文征集活动,以铭记前辈学人荜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伟绩,激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