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和处理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阐述促进农业产业化要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吸引人才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 农业产业化 管理知识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集约,关键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
   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它有赖于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农业生产者。
   2.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较小,缺乏对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能力,而农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
   3.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
   农业产业化强调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也影响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
   4.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农产品加工者
   实施农业产业化,要使农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而这些都需要农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
   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
   4.推动教师深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农业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还是联系实际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职业教育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与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农业科研活动,密切关注教学与专业发展新动向;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历和职业技能。
   5.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培养输送的新型劳动者,应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观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学生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深厚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一专多能、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能经受挫折和承受环境变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搞好农业职业教育,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本身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出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为提高农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草产业是发展高效优质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草产业建设对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绥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确立了“立草为业,饲草先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草在大农业中的生态经济功能和联接农牧业的纽带作用,实施小草带动大产业开发战略,注重产加销三环节的有机衔接,有力的推动了我县草产业合理运行,成
期刊
一、引言  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水质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此外,很多农村地区在水资源使用过程中,浪费水资源,使得耗水量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和我国农村村民的参与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只有全体村民热情参与节约保护水资源工作,才能确保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因此,提高农村村民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工作
期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农产品贸易中,农民多处在劣势,属于价格接受者。同时,在农资方面,存在很多售卖假种子假化肥的现象,农民无法辨别真伪。因此在农业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另外,各农户的土地都非常有限,无法大规模种植,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品牌化的销售。  农业合作社,可以将农户和土地都集中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另一方面,不论是在农资购买还是农产品销售上,都可以
期刊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产、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泸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林农对发展林业,依靠林业致富的热情高涨,但全县林业的生产水平仍比较低。就泸溪县来讲,全县180多万亩林地亩平均产出仅5元左右,不到耕地的5%。因此,林业部门必须要把如何保护林农发展林业的热情,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纳入到重要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建立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超小规模、高度分散和“小而全”的家庭经营格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以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代表的“三化同步”的发展,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化发展、农户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
期刊
一、引言  订单农业是指农民与企业或中介组织在农业生产之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而后农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或中介按合同收购农民产品的农业经营形式。  订单农业虽较晚进入我国,但我国农业的现状却极大加速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者依旧为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不但缺乏市场信息,而且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因而急需一种可分散风险的农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农产
期刊
“5.12”地震后,南泉镇耕地部分受到损毁,同时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和农房重建的部分完成,相当数量的可用耕地也被占用了,耕地数量骤然减少,耕地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地震后农房受损数量大,破坏性强,废旧宅基地大量增加,进行废旧宅基地复垦还耕可以补充被占用的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通过宅基地复垦,把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宅基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1
期刊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从我国国情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旅游用地为重点,解决旅游用地中出现的供需矛盾,其核心就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好有限的旅游土地资源。  旅游用地是旅游地内最基本、最广泛的具有旅游功能的各种土地的总和。广义的理解认为,旅游用地就是旅游业用地,即在旅游地
期刊
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林业产业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 榆林市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总体安排部署,2012年安排千村万户绿化工程,大力宣传林业生态文化, 倡导生态文明, 通过推行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树立自觉保护和改善生态风尚, 加快村旁绿化、路旁绿化、宅旁绿化、河渠旁绿化步伐, 推进村容村貌的改观。通过
期刊
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基层广大党员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建立健全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重要途径。2011年3月,阳谷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于全面启动。为了及时掌握阳谷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选配“三高三强”村两委班子的基本经验,切实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我们对狮子楼街道办事处村两委换届选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狮子楼办事处“村两委”选举的基本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