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走过了一年半的历程,完成了试验探索的破冰之旅,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下一步将加强教师学习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规范“讲学稿”的编写;强化“讲学稿”课堂教学流程及其管理;进一步探索“讲学稿”课堂教学方法、模式;完善“讲学稿”课堂教学的评价。
关键词:“讲学稿”探索实践
中国分类号:G642.421
在学校臧校长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处室、教研组、备课组、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走过了一年半的历程,完成了试验探索的破冰之旅,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为了总结过去一年半“讲学稿”工作的开展情况,表彰在“讲学稿”实验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备课组、优秀备课组长、优秀“讲学稿”主备人,特召开此次总结表彰大会。希望通过此次总结表彰大会达到对过去“讲学稿”工作的反思、回顾,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的目的。进一步激化参与实验的每一位同志的工作热情,激励每一位同志不断投身“讲学稿”实验探索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学校新的分工,我校高中部“讲学稿”实验工作由我主抓,分为两个分支:第一分支是教师培训、“讲学稿”的编写,由教研室李大春主任负责。主要负责“讲学稿”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观念的更新;“讲学稿”编写的培训和管理;优秀“讲学稿”、先进备课组、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实验教师的评选;优秀“讲学稿”的编辑印刷;“讲学稿”工作的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等。
第二分支是“讲学稿”课堂操作、评价,由教务处王永平主任负责。主要负责“讲学稿”课堂教学流程的制定以及对试验教师的培训;制定“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运用于“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中,不断征求意见建议,调整、充实、完善“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组织课堂监控评价小组深入“讲学稿”课堂听课、评课;与教研室联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展示、竞赛、观摩等活动;组织全体试验教师不断探索“讲学稿”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构建和完善“小组互助学习”教学模式,选择试验班级、学科开展试验,并逐步推广。
本学期对“讲学稿”编写审核、参与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工作做了如下分工:陈良俊负责高一英语、王永平负责高二英语、李大春负责高一、高二物理。
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工作有:对本学期参与“讲学稿”试验的教师开展了“讲学稿”理论、编写、课堂教学流程、优秀“讲学稿”的评选标准、“教学稿”课堂教学评价等培训;每月一次“讲学稿”工作专题会议;东庐中学“讲学稿”课堂实录观摩、研讨;东庐中学优秀“讲学稿”学习讨论;“讲学稿”试验学科三月、四月同课异构活动;“讲学稿”展示课及其录像活动;“讲学稿”达标课活动;安排领导、组长跟踪听课,制定专门的“讲学稿”听课记录本,每周统计听课情况;还开展了优秀“讲学稿”、优秀实验教师、备课组长、备课组的评选活动;陈良俊、李大春、王永平三位县级拔尖人才共同开展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县委组织部、浙江援疆指挥部的高度重视,特安排浙江金华拔尖人才与我们三位结对,帮助我们完成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的不足有:少数新加入“讲学稿”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少数新教师对此模式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积极、主动,行动上不投入,拿的是“讲学稿”,但不按规范操作,我行我素。说明我们在“讲学稿”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监控方面力度不够,存在着管理盲区;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实践跟进不够;“讲学稿”课堂教学流程运用不娴熟;本学期开展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展示课、达标课评课做的还不够。
虽有许多不足,但也有很多可喜的收获:大多数试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课堂上由原来的以老师讲为主,转变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学,已学为主。教師原来担心完不成课时教学任务,大多是自己讲,学生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不思考,等待教师来讲。现在懂得回去预习了,在试验过程中涌现出了像褚婷婷、朱玉华、曾潇、党邱宏这样的课改积极分子,琚光晴老师在本学期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采用“讲学稿”模式授课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后一步的工作:编辑学校优质“讲学稿”集;浙江金华课题结对专家来校讲学、开示范课,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为“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下学期准备邀请“讲学稿”教学模式发源地江苏东庐中学领导、教师来校讲学、作报告、上示范课,诊断我校“讲学稿”课堂教学。试验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开展“讲学稿”工作的感受、体会,经验、不足,意见、建议以及未来的设想一并用书面形式上交,学校择优编辑“讲学稿”优秀经验集。
经过相关领导以及部分骨干教师的商讨,同时鉴于高三年级系统复习迎考的现实,高三年级不统一规定使用“讲学稿”,有意想试验的教师欢迎试验。高中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实验工作仅限于高一、高二物理、英语学科,初中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实验由原来的七、八年级数学、英语学科拓展到初中三个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采取稳妥、逐步推进的方式。本学期放假前新高一、高二物理、英语备课小组必须完成三篇“讲学稿”的编写任务,在假期里试验学科备课组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四篇“讲学稿”的编写,假期每个周五返校日必须完成两篇“讲学稿”的审核工作,回家探家教师必须将“讲学稿”通过qq发给备课组长,确保完成任务和假期审核,不得有误。
为确保我校“讲学稿”试验工作稳步、扎实推进,首先教学管理者要加强“讲学稿”的理论学习,多观看东庐中学教师“讲学稿”课堂教学视频,学习研究他们编写的优秀“讲学稿”,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其次强化对我校试验教师的理论学习培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积极投身“讲学稿”试验中;第三加强试验学科备课组建设和管理,确保“讲学稿”编写过程在第一次、第二次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不走样,才能确保“讲学稿”的质量;第四学校领导、组长工作重心下移,深入集体备课场地、课堂,加强督促和指导;第五开展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及时安排听、评课,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我们将扎实、努力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探索出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讲学稿”探索实践
中国分类号:G642.421
在学校臧校长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处室、教研组、备课组、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走过了一年半的历程,完成了试验探索的破冰之旅,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为了总结过去一年半“讲学稿”工作的开展情况,表彰在“讲学稿”实验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备课组、优秀备课组长、优秀“讲学稿”主备人,特召开此次总结表彰大会。希望通过此次总结表彰大会达到对过去“讲学稿”工作的反思、回顾,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的目的。进一步激化参与实验的每一位同志的工作热情,激励每一位同志不断投身“讲学稿”实验探索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学校新的分工,我校高中部“讲学稿”实验工作由我主抓,分为两个分支:第一分支是教师培训、“讲学稿”的编写,由教研室李大春主任负责。主要负责“讲学稿”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观念的更新;“讲学稿”编写的培训和管理;优秀“讲学稿”、先进备课组、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实验教师的评选;优秀“讲学稿”的编辑印刷;“讲学稿”工作的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等。
第二分支是“讲学稿”课堂操作、评价,由教务处王永平主任负责。主要负责“讲学稿”课堂教学流程的制定以及对试验教师的培训;制定“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运用于“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中,不断征求意见建议,调整、充实、完善“讲学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组织课堂监控评价小组深入“讲学稿”课堂听课、评课;与教研室联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展示、竞赛、观摩等活动;组织全体试验教师不断探索“讲学稿”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构建和完善“小组互助学习”教学模式,选择试验班级、学科开展试验,并逐步推广。
本学期对“讲学稿”编写审核、参与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工作做了如下分工:陈良俊负责高一英语、王永平负责高二英语、李大春负责高一、高二物理。
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工作有:对本学期参与“讲学稿”试验的教师开展了“讲学稿”理论、编写、课堂教学流程、优秀“讲学稿”的评选标准、“教学稿”课堂教学评价等培训;每月一次“讲学稿”工作专题会议;东庐中学“讲学稿”课堂实录观摩、研讨;东庐中学优秀“讲学稿”学习讨论;“讲学稿”试验学科三月、四月同课异构活动;“讲学稿”展示课及其录像活动;“讲学稿”达标课活动;安排领导、组长跟踪听课,制定专门的“讲学稿”听课记录本,每周统计听课情况;还开展了优秀“讲学稿”、优秀实验教师、备课组长、备课组的评选活动;陈良俊、李大春、王永平三位县级拔尖人才共同开展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县委组织部、浙江援疆指挥部的高度重视,特安排浙江金华拔尖人才与我们三位结对,帮助我们完成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的不足有:少数新加入“讲学稿”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少数新教师对此模式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积极、主动,行动上不投入,拿的是“讲学稿”,但不按规范操作,我行我素。说明我们在“讲学稿”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监控方面力度不够,存在着管理盲区;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实践跟进不够;“讲学稿”课堂教学流程运用不娴熟;本学期开展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展示课、达标课评课做的还不够。
虽有许多不足,但也有很多可喜的收获:大多数试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课堂上由原来的以老师讲为主,转变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学,已学为主。教師原来担心完不成课时教学任务,大多是自己讲,学生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不思考,等待教师来讲。现在懂得回去预习了,在试验过程中涌现出了像褚婷婷、朱玉华、曾潇、党邱宏这样的课改积极分子,琚光晴老师在本学期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采用“讲学稿”模式授课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后一步的工作:编辑学校优质“讲学稿”集;浙江金华课题结对专家来校讲学、开示范课,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为“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下学期准备邀请“讲学稿”教学模式发源地江苏东庐中学领导、教师来校讲学、作报告、上示范课,诊断我校“讲学稿”课堂教学。试验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开展“讲学稿”工作的感受、体会,经验、不足,意见、建议以及未来的设想一并用书面形式上交,学校择优编辑“讲学稿”优秀经验集。
经过相关领导以及部分骨干教师的商讨,同时鉴于高三年级系统复习迎考的现实,高三年级不统一规定使用“讲学稿”,有意想试验的教师欢迎试验。高中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实验工作仅限于高一、高二物理、英语学科,初中的“讲学稿”课堂教学实验由原来的七、八年级数学、英语学科拓展到初中三个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采取稳妥、逐步推进的方式。本学期放假前新高一、高二物理、英语备课小组必须完成三篇“讲学稿”的编写任务,在假期里试验学科备课组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四篇“讲学稿”的编写,假期每个周五返校日必须完成两篇“讲学稿”的审核工作,回家探家教师必须将“讲学稿”通过qq发给备课组长,确保完成任务和假期审核,不得有误。
为确保我校“讲学稿”试验工作稳步、扎实推进,首先教学管理者要加强“讲学稿”的理论学习,多观看东庐中学教师“讲学稿”课堂教学视频,学习研究他们编写的优秀“讲学稿”,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其次强化对我校试验教师的理论学习培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积极投身“讲学稿”试验中;第三加强试验学科备课组建设和管理,确保“讲学稿”编写过程在第一次、第二次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不走样,才能确保“讲学稿”的质量;第四学校领导、组长工作重心下移,深入集体备课场地、课堂,加强督促和指导;第五开展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及时安排听、评课,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我们将扎实、努力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探索出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