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请给我一颗无畏而柔软的心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秋风一日千里的奔驰在河西古道,绿意浓烈的草原开始泛起第一抹黄色。依旧灿烂阳光还残留着一丝炎夏里的温度。逐渐变得湿润的空气带来秋的气息,幻化出一缕缕微风,吹散生活灼热的焦躁。
   我时有忧郁却几乎不曾再愤怒,百无聊赖之际突然想起自己已久未出门,于是一个温度惬意的午后,和朋友们匆匆忙忙的直奔安宁郊外。
   我们一路沿着河岸逆流而上,入秋的河面开始变得宽阔,氤氲着薄薄的雾气,渺远而辽阔,延伸至远处,触目所及之处都被绿色的植被渲染到无穷尽处。河水不疾不徐地流淌着,在阳光下泛着不惊不乍的细碎涟漪,闪烁着金子般的光亮。不时有白色的飞鸟从水面掠过,而后又振翅向更远的地方飞去。这来自生活的美,惊动了每一个人心里的硬。
   路过母校,隔着颜色晦涩的老旧的围墙,我看到校园里高大的梧桐撑开一片片墨绿的叶子将曾经熟悉的教学楼遮得密不透风。记忆瞬间像一条倒淌河,在青春的年月里闪着光,也曾有过那样的岁月么?意气风发得像一只阳光下的氢气球,以为整个天空都是自己的,却浑然不知生活的钳手正带着命运呼啸的轨迹将梦想冲击得七零八落。
   当我们重新回到城市,东方红广场上修建地下铁的重型机器轰鸣起降,步行街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天桥、地下通道、餐厅、商场、电影院各色衣衫参差层叠。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市井气息,亲切的熟悉的人间烟火。
   我发现自己开始对与人群之间的距离变得敏感,身体再无法适应拥挤——这是青春结业的标记。坐在肯德基吃甜筒时我想,味道没有上学那时的美味了。但我突然意识到也许不是味道,而是我变了呢?
   我突然有些泄气,因为我意识到,我老了。
   年轻必然是粗粝的,对简陋无动于衷,且总是相信美在远方。而当人渐渐老去,温暖舒适会成为内心对生活最直白的渴望,开始留意身边的美,并留恋。
   从电影院出来时,是夜晚11点,这个城市的声色犬马才刚刚开始。可它于我,已是空无一物。
   事实总是在向我们证明,如果心中有河川,必然会感应天空的飞鸟,泥土的沙砾。
   生活在哪里?此处?还是别处?
   答案有什么重要。
   人不可能永远年轻,不用非要证明什么,我们无不是被时间的洪流挟裹着前进的泥沙,与其假装留在原地,不如承认自己的变化,然后在激流奋进中,跟着自己的脚步就好。
   就这样,九月来了。请给我一颗无畏而柔软的心,让我手握勇气努力踏上着时间的步伐继续勇敢向前。
其他文献
红颜,貌美的女子,在中国从不稀缺。有如妹喜,有如妲己,有如西施……她们或温婉动人,或魅惑众生,或风情万种。但没有人像孝庄那样,既风情万种,迷倒多尔衮于石榴裙下,又母仪天下,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于一身,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追封为圣文皇后,挽救大清王朝于将倒。尤为可贵的是她不做慈禧,紧抓权利不放。她是一个太后、太皇太后,更是一个母亲和祖母,她为他们的江山辗转腾挪,更为他们施展拳脚放手一搏提供广阔
期刊
大学同学英语巨差。英语试卷一道题左边一列中文,要求翻譯成英文,右边一列英文,要求翻译成中文。  结果考试结束后,老师说教了这么多年书没见过勾完重点还考8分的。  原来那第一题是翻译,同学以为是连线。
期刊
约瑟夫·k做了一个梦。  那天天气很好,k想去散散步,可当他刚刚迈出两步,就已经到了墓地。  那里有几条蜿蜒曲折的路,看起来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他就在其中的一条路上急速地滑行,犹如在湍急的水流上稳当地漂浮。远远地,他就已经注意到了一座新的坟丘,并且想在那儿停留片刻。这座坟丘好像对他有种特别的诱惑力,他想以最快的速度靠近它。可是,偶尔他几乎又看不见那座坟丘了,因为有一些旗帜挡住了它。那些旗帜舞动着,
期刊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巴尔扎克说:“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文艺青年们说:“旅行或者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阅读的美好和必要,总有太多人讨论,仿佛捧起一本书来阅读,生命就多了一分诗意和强韧,在那些像世界的安全出口一样的文字里,你可以栖身,可以欢乐,可以穿上盔甲。不过,这个安全出口,如果有一个推荐者或者引路人帮你指引一番会有什
期刊
春天,给我以美好安详,它总能在我看毕冬天寥寥的雪后跳入我的眼帘,绽开绿色的火焰。  春天在又一年的时光中,变成了一个亭亭的美人。湖畔小青草映在湖里的影子,我知道,那是美人眼波流转中生命色的绿。偶尔有蜻蜓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层层的涟漪像极了美人眼中的波澜。春天的午后,心中的秘密,或欢喜或哀愁的小情绪都躺在了阳光底下,任春风抚摸它们的脸颊,被暖暖的太阳融化。春,正如范仲淹笔下“水是眼波横”一般清秀的美
期刊
“偶像”一词,在《汉语大辞典》中原指“泥塑或木刻的人像以供人膜拜”。而在演艺圈这片盛产偶像的沃土上,那些让青少年迷恋的偶像倒是活色生香,比泥人木像接地气得多,他们或许拥有年轻美丽的面孔,或许拥有过人的才艺,但是岁月流得那么快,美丽的面孔终将被刻上时光的痕迹,而真正让他们值得如《汉语大辞典》中所说的那样,“供人膜拜”的是什么?才艺、人品、艺德?不,应该是以上的叠加,最终统称为一个词:“个人修养”。 
期刊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最初知道清迈,是因为邓丽君的歌,那时候常常在想,是怎样一座精致的小城,才能如画一般旖旎。后来当我来到清迈,看到了清迈的清新,体验了随手一拍便是一张明信片的惊喜,才发觉这座小城真是美得像个意外!她是邓丽君生前最爱的地方,有着唱不尽的小城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个待不腻的小清新之所。  于是我在这座小城里缓缓漫步,一步一步,不敢错过每一个角
期刊
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诗句看着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却逼疯了一众语文老师!不信,你读读试试!  谜之对仗  国破山河在,家和万事兴。  老师:这是原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青草池塘处处蛙。  老师:你若生在唐朝末年,估计诗圣就不是杜甫了。  井水不犯河水,驴唇不对马嘴。  老师:朗朗上口……  公将战,曹刿请见,日:“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老师:鲁庄公大喊:“来人,拖出去斩了!”  垂死病中惊坐起,无人
期刊
2016年11月13日,成龙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当晚穿着黑色唐装,手握小金人的成龙让中国人感觉到无比亲切和自豪。是的,他是中国文化符号,李小龙之后,演艺界再无一人可以像他一样,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时,就想到中国。也正是如此,成龙的获奖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件盛事,让我们集体陷入对成龙50多年电影生涯的追忆之中。  一场功夫梦,半生电影之旅,仿佛永远都不会老去的成龙还在电影里大展拳脚
期刊
太阳、月亮,不知疲倦地彼此追赶。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季节轮换,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儿时的嬉戏,定格为一幅幅记忆中的画面。  记得那年春风吹醒的桃花,站在殷红的桃树下,染了一唇的春色;记得那年夏天盛开的莲花,别在襟前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平复了一路烦人的蝉鸣;记得入秋时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到天明,打落了一地的残红;还记得冬日里银装素裹,寂寞的大地,一枝独秀的腊梅沁人心脾。  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小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