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一觉功夫梦 巨星成龙的电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13日,成龙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当晚穿着黑色唐装,手握小金人的成龙让中国人感觉到无比亲切和自豪。是的,他是中国文化符号,李小龙之后,演艺界再无一人可以像他一样,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时,就想到中国。也正是如此,成龙的获奖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件盛事,让我们集体陷入对成龙50多年电影生涯的追忆之中。
  一场功夫梦,半生电影之旅,仿佛永远都不会老去的成龙还在电影里大展拳脚、嬉笑搞怪,而我们却已热泪盈眶。
  元楼小弟遇上了他的《醉拳》
  成龙六岁以童星身份涉足电影圈,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是龙套和小弟,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成龙,大名陈港生,艺名元楼。
  60年代末70年代初武侠电影里的熟脸儿是狄龙、洪金宝、元彪,他们的头顶上还有个超级巨星,是李小龙。成龙与李小龙之间最近的距离,也不过是在影片中演一个被李小龙暴打的小角色。后来李小龙突然去世,全香港都在寻找能够替代李小龙的模仿者,成龙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只可惜尝试了各种武侠片也未见起色,还被作家古龙嘲笑长得丑无法演武侠男主角,于是成龙放弃了他的功夫电影梦。
  好在没多久,命运又给了他一次机会,电影《醉拳》筹拍,袁和平做导演,至于演员,有人推荐了当时已经心灰意冷去澳大利亚做苦工的成龙。这部影片讲述了少年黄飞鸿从只会招惹麻烦的混小子,经挫折终于从乞丐师父苏乞儿那里苦练醉拳,死缠烂打地击败了前来他家踢馆的大坏蛋的故事。成龙在电影里饰演的混小子黄飞鸿和以往武侠片中正义凌然所向披靡的大英雄有着极大的反差,大概是因为看了太多李小龙式的英雄,这个更接地气、更有血有肉的黄飞鸿让整个香港为之轰动。
  在情节上,《醉拳》没有一味注重对功夫的展现,打戏之外,《醉拳》的文戏也不错,其中把酒对诗一段最为精彩。当台词念到“对影成三人”时,便一个镜头打到人物在墙上的影子,而念道“欲饮琵琶马上催”时,则人物已经醉倒在“马”(凳子)上了。袁和平评价这部电影是“形醉意不醉”,但它确实让很多影迷看到沉醉。
  《醉拳》之前,谁都没有想到热血沸腾、满溢英雄情怀的打斗能以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红遍了整个东南亚。成龙爆发了,这一次,成龙是真的成龙了,而代价是拍片过程中眉骨受伤,眼角被踢裂。
  搏命生涯里程碑,《警察故事》大获成功
  《醉拳》之后,成龙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动作片风格:充分利用身边道具的动作场面和幽默的打斗设计,而他的“搏命的动作演出“也开始初露苗头,到了1985年左右,《警察故事》大获成功。
  《警察故事》将成龙个人的武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动作设计上尽可能注重灵活性和对各类小道具的运用,这也正是成龙功夫喜剧的卖点。其次电影的动作场面都很真实,无论是开篇双层巴士上的动作戏,还是结尾处那惊心动魄的一跳,都是成龙亲自上阵。
  这个阶段成龙很辉煌,也很“受伤”,有一次拍戏成龙要顺着商场里非常细的金属柱子从十几米高的地方直接滑下,然后坠落到一层玻璃天花板上。由于柱子周围缠绕的灯饰直接通电,导致成龙双手被灼伤,落地后他的脊椎骨第7~8节及骨盆也撞至移位,几乎瘫痪。拍电影多年来,成龙的惊险动作几乎不用替身,常常与伤痛为伴,光鲜的背后是身上几乎每个部位都受过伤,脑袋上如今都塞了一块橡皮塞,拔掉橡皮塞,将会看到脑浆。
  大家说成龙拍电影从来不怕,错了,他说他也会怕。“我拍了这么多年动作戏,每次都提心吊胆,每次进医院,开刀,醒来,我都会想,哎呀,我这次又幸运地躲过去了。但我不知道我下次还会不会这么幸运,我的后半辈子不想坐轮椅在医院度过,我想健健康康地活着。”随着年龄增大,成龙也有了转型的想法,他说:“全世界最知名的那几个动作明星,现在真正还能‘玩命’的也不多了。所以我要让观众知道,我是一个演员,而不仅仅是一个武打明星,这样我的职业生涯才能更长久。”
  《红番区》让好莱坞惊艳
  早在1980年和1985年,成龙分别以《杀手壕》与《威龙猛探》进军好莱坞,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95年的《红番区》终于成为他重回好莱坞的漂亮开场,也为好莱坞奉献了一份来自东方的惊艳。
  导演唐季礼在协调东西方口味上可谓下了一番功夫。首先在故事情节上,并没有过多强调但是也没有忘记标榜东方元素。与此同时又不忘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从一开始咏春拳练武时用到的木桩,到影片里精彩的打斗场景和成龙一板一眼的讲解,在对中国文化甚为不解的外国人面前好好地故弄玄虚了一把,成功地满足了他们观看一部来自异乡电影的好奇心。
  此时的武打场面只是作为添加笑料的辅助,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成龙的武打风格似乎透露着些卓别林的风格,快手快脚之间貌似很轻松地就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不管对方有多么彪悍,也不论对方人数有多占优势,玩的就是以巧治敌。想必卓别林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后,一个来自东方的武术演员能把自己的风格发扬光大并独树一帜。
  《神话》未创造神话,但回归的成龙始终耀眼
  在好莱坞一炮走红之后,成龙继续在西方世界掀起东方旋风, 2001年的《尖峰时刻2》更是令他风光无限!然而之后《80天环游世界》的惨败意味着成龙从现实的好莱坞淡出,甚至隐退。
  从好莱坞归来之后,一部穿越题材的《神话》让国内影迷见识了另一个成龙。影片讲述了一个古今交错,并且穿插着凄美爱情的故事,取景地印度Hampi世界文化遗址、西安兵马俑墓葬群给影片注入了厚重的历史风韵和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虽然《神话》并未创造票房神话,但还是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提名、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合拍片奖等荣誉。
  有人质疑“成龙老矣,尚能打否”,但是,成龙其实很年轻。他热衷于和新鲜面孔打成一片,很早开始就关注新人、提携后辈。他带着新人以接近60岁的高龄和浑身伤痕累累的身躯再搏命一次,《十二生肖》又成功了,8.8亿,要知道,此前的内地票房成龙还没打破过两亿的束缚!
  之后小成本的《警察故事2013》和《天将雄师》都表现不俗,更惊喜的是,他和年轻人在一起看起来玩得更high,一起拍《铁道飞虎队》在微博上和黄子韬、王凯各种互动,被称为“老小孩”,另一部《功夫瑜伽》又相中了李治廷和张艺兴,这些和成龙差了不少“辈分”的演员和成龙大哥在一起,居然可以那么和谐,当大哥和他们相互揽着肩称兄道弟的時候,“成龙老矣”就变得毫无意义。
  当然,如今的成龙根本不需要去在意这些,因为早年混迹于各类片场的青涩小伙计已经成为如今地位无人能及的耀眼巨星。
其他文献
随着开学的临近,“开学经济”也热了起来,家长都免不了要为孩子添置开学用品,有的甚至花费上万元。开学装备如此“高大上”,真的好吗?   @孙嘉伟 但凡商家都明白这样一个常识:孩子的钱是最好挣的。因为他们的消费观往往是盲目的,几乎是看见什么就想买,而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宠爱,只要经济上还能承受,一般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不难发现,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现象,“开学经济”也属于其中一种。每逢新学期开学
期刊
十五歲生日那天,点亮蜡烛,橘黄色的烛光摇曳在我们每个人脸上的时候,凝视妈妈的脸庞,我突然发觉她的脸那么沧桑。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是她的苦难日,听说妈妈生我的时候,忍受了长时间的剧痛之后又剖腹。而她只是云淡风轻地说,哪个女人生孩子不是如此呢?  生活面前,妈妈顶着巨大压力,但是在我面前,她的脸上总是保持着一抹微笑。有时,我会向她抱怨高中生活的苦和老师的“残酷无情”。妈妈总是笑着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期刊
红颜,貌美的女子,在中国从不稀缺。有如妹喜,有如妲己,有如西施……她们或温婉动人,或魅惑众生,或风情万种。但没有人像孝庄那样,既风情万种,迷倒多尔衮于石榴裙下,又母仪天下,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于一身,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追封为圣文皇后,挽救大清王朝于将倒。尤为可贵的是她不做慈禧,紧抓权利不放。她是一个太后、太皇太后,更是一个母亲和祖母,她为他们的江山辗转腾挪,更为他们施展拳脚放手一搏提供广阔
期刊
大学同学英语巨差。英语试卷一道题左边一列中文,要求翻譯成英文,右边一列英文,要求翻译成中文。  结果考试结束后,老师说教了这么多年书没见过勾完重点还考8分的。  原来那第一题是翻译,同学以为是连线。
期刊
约瑟夫·k做了一个梦。  那天天气很好,k想去散散步,可当他刚刚迈出两步,就已经到了墓地。  那里有几条蜿蜒曲折的路,看起来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他就在其中的一条路上急速地滑行,犹如在湍急的水流上稳当地漂浮。远远地,他就已经注意到了一座新的坟丘,并且想在那儿停留片刻。这座坟丘好像对他有种特别的诱惑力,他想以最快的速度靠近它。可是,偶尔他几乎又看不见那座坟丘了,因为有一些旗帜挡住了它。那些旗帜舞动着,
期刊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巴尔扎克说:“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文艺青年们说:“旅行或者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阅读的美好和必要,总有太多人讨论,仿佛捧起一本书来阅读,生命就多了一分诗意和强韧,在那些像世界的安全出口一样的文字里,你可以栖身,可以欢乐,可以穿上盔甲。不过,这个安全出口,如果有一个推荐者或者引路人帮你指引一番会有什
期刊
春天,给我以美好安详,它总能在我看毕冬天寥寥的雪后跳入我的眼帘,绽开绿色的火焰。  春天在又一年的时光中,变成了一个亭亭的美人。湖畔小青草映在湖里的影子,我知道,那是美人眼波流转中生命色的绿。偶尔有蜻蜓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层层的涟漪像极了美人眼中的波澜。春天的午后,心中的秘密,或欢喜或哀愁的小情绪都躺在了阳光底下,任春风抚摸它们的脸颊,被暖暖的太阳融化。春,正如范仲淹笔下“水是眼波横”一般清秀的美
期刊
“偶像”一词,在《汉语大辞典》中原指“泥塑或木刻的人像以供人膜拜”。而在演艺圈这片盛产偶像的沃土上,那些让青少年迷恋的偶像倒是活色生香,比泥人木像接地气得多,他们或许拥有年轻美丽的面孔,或许拥有过人的才艺,但是岁月流得那么快,美丽的面孔终将被刻上时光的痕迹,而真正让他们值得如《汉语大辞典》中所说的那样,“供人膜拜”的是什么?才艺、人品、艺德?不,应该是以上的叠加,最终统称为一个词:“个人修养”。 
期刊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最初知道清迈,是因为邓丽君的歌,那时候常常在想,是怎样一座精致的小城,才能如画一般旖旎。后来当我来到清迈,看到了清迈的清新,体验了随手一拍便是一张明信片的惊喜,才发觉这座小城真是美得像个意外!她是邓丽君生前最爱的地方,有着唱不尽的小城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个待不腻的小清新之所。  于是我在这座小城里缓缓漫步,一步一步,不敢错过每一个角
期刊
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诗句看着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却逼疯了一众语文老师!不信,你读读试试!  谜之对仗  国破山河在,家和万事兴。  老师:这是原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青草池塘处处蛙。  老师:你若生在唐朝末年,估计诗圣就不是杜甫了。  井水不犯河水,驴唇不对马嘴。  老师:朗朗上口……  公将战,曹刿请见,日:“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老师:鲁庄公大喊:“来人,拖出去斩了!”  垂死病中惊坐起,无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