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的研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以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育人意识与水平为基础。
  有与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下面,我结合北京市2018年全市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的全员调研,简要陈述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是学历达标。从整体来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都有一支数量充足、初始学历达标、学历层次不断提升的思政教师队伍。在小学阶段约有九成多的教师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7%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在中学阶段近三分之一的教师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仅有0.35%的教师初始学历为大专。
  二是质量上“忧”。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中小学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現象和问题。第一,稳定性差。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虽数量充足,但从教授本课程的年限看,5年以下的教师占一半左右。结合教师的教龄情况分析,这一结果并不是说明小学教师队伍年轻化,而只是承担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年限不长。本学科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与教授本学科的稳定性令人担忧。第二,教非所学多。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教时的初始专业与所教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要求的相近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一致性较差,小学阶段仅有2%的教师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三,工作量超标。思政教师由于所授课程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特殊性和优势,在学校承担班主任、年级组长、少先队和共青团辅导员等管理工作的颇多,与此同时,思政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量依然繁重。调研表明,小学阶段85%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之外要兼任学校其他岗位的工作。中学阶段45%的教师周课时在12节左右,60%的教师兼任学校事务类工作。因此,教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繁杂的事务类工作,工作量超标令人担忧。在不同区域,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所面临的稳定性、专业性、超负荷等是影响这支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共性问题。
  广与变: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面临困境的原因
  思政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可能有历史与现实的社会因素,如受到考试升学压力的影响,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对思政学科不重视;可能有教师职业要求带来的发展压力,如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程及思政教师高期待与高要求,在教师素质方面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也要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可能还有来自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中的自身原因。如果仅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广”与“变”给教师教学和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一是思政课的内容涉及学科门类多、领域广。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并不能系统学习以上涉及的所有内容;从高校的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国际关系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能达到对某一具体专业研究的精深,但很难广泛涉猎以上所有的学习内容。
  二是思政课的内容紧跟形势,变化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来看,课程建设自成体系,相对固定不变,且不同高校同名专业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别,能引导未来承担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做好基础理论的学习,但在如何跟进国内外形势,学会应对教学内容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不够的。
  例如,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而2019年9月刚刚推广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中,是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课来分析的。如何依据文件精神,在现行教材相对滞后时及时跟进,讲准讲透,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挑战很大。
  三是思政课的内容可能会碰到一些敏感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与其内容的广度和变化是密切相连的,要想让学生信服,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
  综上,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及敏感性提出的高要求,与目前高等学校对思政教师的职前教育缺乏内容的广度、方式的活度等原因,使从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教师队伍出现了结构性短缺,即高学历程度与低匹配度并存,一些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的教师,面对高度综合性的思政课,只能在自己擅长的年级或模块上做到有效教学,对其他年级或册次内容的教学要经过大量的职后培训来弥补。
  思与行: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教研路径
  解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现状之忧,破中小学思政教师面临的高学历与低匹配之困,如果从为中小学思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的教研部门的角度,可在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自觉性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教研工作。   一是做实教师成长项目。教师成长项目是依据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需要,设立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项目,如中小学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项目、优秀课例交流项目等,从教材学习与教学落实、学科理论解析与课堂教学实践两个维度,借助项目研究的专业支持、项目创设的展示平台助力教师的成长。
  二是做精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常规而重要的活动,活动的内容设计、资源供给等能有效满足学科教师成长的需求。
  例如,在中小学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起始阶段,针对教材分析的教研活动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教研活动方式上,将传统的“专家主讲,教师听讲”的接受式与“教师自主研读,小组交流互动”的研究式有机结合,帮助教师达到整套教材通读、整本教材详读、单元教材细读、课时教材研读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教研活动内容上,从单纯的“备课素材”补给型向“逻辑、观点、思路”三位一体的研究型过渡,通过对教材编写逻辑的研究,帮助教师明确教材内容编排的思路与结构,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层次分析促思路清晰;通过对教材核心观点的解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主干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深度分析促价值引领;通过对教材实施思路的分享,帮助教师找到基于学情的教学重点突出与教学难点突破的路径,做到情境分析促教学落实。
  再如,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它使教师获得直接学习成果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最多的一是基于教材重难点内容的优秀课例展示,帮助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改进自身的教学;二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课例分享,帮助教师在比较中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三是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多教师分课呈现的大单元创新课例展示,帮助教师整体理解单元实施思路。
  总之,从教研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看,以教材分析为平台,做精理论分析类的活动,能实现内容的精准化;以课例教学为载体,做精实践教学类的活动,能实现策略的精细化。通过精心设计教研活动,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历练教师、启迪教师,从而真正助力教师成长。
  当然,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可能单一地落实于教研活动。在不断提高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的同时,需要依托于中小学校提供的促成长条件,如时间、经费等方面的保障;需要借助于高等院校为教师的职后培训创造的机会,如搭建中小學思政学科教师访问学者平台,使教师接受定期、系统的职后提升成为可能。
  加强和优化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多路径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从培养、选配、培训各阶段都需要下全力的综合工程,也是一项从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长期性、动态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领域间相互协作,有机协调,实现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加速度建设,让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努力承担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使命。
  责任编辑 庞雪
其他文献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坐落于嘉兴南湖之畔,创办于2006年秋,是一所年轻而有朝气的公办学校。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弘扬红船精神,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力求让每位学生成长为乐善而行、乐学而敏、乐健而欣、乐艺而长的红船乐娃。  在红船精神领航下,学校积极探索红色德育特色课程建设之路,让学生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红色情怀。精神是抽象的,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创、奋斗、奉献,
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既要能够统筹兼顾地考虑要素结构和流程步骤,又要能够重点突出地对于关键问题进行特别关注。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校本课程评价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引领下选择和开发合适的评价工具,促进校本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学校独特文化的特,是新时代精神指导下的特。这种独特文化应以新时代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实践文化、地域文化与创新文化有机地统一到新时代教育使命上来。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1]故,学校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营造独特学校文化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一所学校生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文化,都有自己的魂。
2016年即将落幕,回望这一年,德育领域在国家层面大事不断,本刊从政策视角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梳理。我们将通过杂志微信公众号平台,邀请读者从中评选出十件大事。通过大事记的形式,记录历史。这是本刊的一次尝试,期待您的关注。  1.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1月1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动员全社会力量关爱保护农
摘要 社会情感学习是帮助学生习得认知、管理、表达情绪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建设性社会关系的生成。目前,我国的社会情感学习仍然以德育课程为主阵地,因此对现有德育课程中社会情感学习内容与实现路径的探索,有助于提升社会情感学习的整体效益。依据社会情感学习框架梳理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其中社会情感学习内容分布具有纵向内容目标的阶梯性、横向内容圈层的延展性特点,存在社会情感学习内容缺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度。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重空间,分别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所以一个人的完整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共同承担着育人任务,缺一不可(如图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空间,家长在亲子互动中育人;学校是正式的教育机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育人;社会是人终身受教育的空间,我们在与他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教育力”(叶澜教授提出的概念,详
规则教育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班级规则建设,有助于有序、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高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有助于高素养人才的培养。  合理的规则是保障现代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前提,人的社会性决定了规则存在的必要性。没有规则的马路必将会交通瘫痪,没有规则的社会也一定在崩溃的边缘。规则教育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班级规则建设,有助于有序、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高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如何发展?是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扩大视野?还是通过校内的学科教研,改进教学?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从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职业认同等各个方面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综合提升?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共创成长路”(简称“共创”)项目探索出一条效果好、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共创项目的正面教育理念、全人发展模式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是师生发展的生命场”的办学理念相
摘 要 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小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将其划分成认知、思想和情感三个层面,即初步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启蒙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小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开设国家安全专门课程和专题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利用校园文化和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人才。但是,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如何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握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尺度?筆者认为,应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尺度。一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要在知所由来、增强认同、传承发扬的同时,把眼光放到今天、投向未来,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