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育大事记(政策版)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即将落幕,回望这一年,德育领域在国家层面大事不断,本刊从政策视角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梳理。我们将通过杂志微信公众号平台,邀请读者从中评选出十件大事。通过大事记的形式,记录历史。这是本刊的一次尝试,期待您的关注。
  1.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1月1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动员全社会力量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1月8日,在全国启动为期一年的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3.关心支持乡村教师,补助特岗教师
  3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提出2016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约7万名,中央财政继续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5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以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浓厚氛围。
  4.加强榜样教育,启动“院士回母校”活动
  3月24日,“院士回母校”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院士回母校”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院士事迹、弘扬院士精神、发挥院士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的有力举措。
  5.高雅艺术进校园
  4月12日,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雅艺术进校园全过程。
  6.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4月2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五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7.以体育促德育
  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
  8.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
  5月1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11月2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要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11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的通知》,督促各地认真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9.共建国家网络安全
  5月1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提升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10.山东德育课程走向一体化
  5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提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实施体系。
  11.垦荒精神代代傳
  5月30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学习爷爷奶奶培育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垦荒精神。
  12.加强节约教育
  6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节粮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中小学节粮教育和管理工作,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10月28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开展中小学节水教育。
  13.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
  6月29日,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
  14.青少年法治教育有了保障
  7月18日,教育部、司法部以及全国普法办颁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机制,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9月14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将成为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支持系统。
  15.共青团改革
  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11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共青团改革。11月14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学共青团工作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中学共青团的改革要把握把准政治方向、融入教育全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
  16.三科新编教材投入使用
  8月31日,教育部宣布,从2016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新编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三科教材将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投入使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依法兴善的新时期,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18.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作重要讲话,对教师提出了做“四个引路人”的殷切期望。   19.《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
  9月13日,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0.新高考为学校德育工作保驾护航
  9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21.高校师德考核有标准
  9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了师德考核力度,将师德考核摆在高校教师考核的首位,包括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等。
  22.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9月22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中期推进会在大连举行。会议要求贯彻课程要求,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课时。
  23.长征精神助前行
  10月28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师生以长征精神为动力不断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24.儿童公益组织行为有了准则
  11月22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7周年纪念暨《儿童公益组织行为准则指南》倡导活动在京举行,《指南》的制定有利于教育和倡导公众树立全社会儿童保护意识,也有利于为儿童公益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5.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
  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26.“好伙伴”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12月2日,2016年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总结交流会在京举行。会议指出,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要成为凝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好伙伴”。
  2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8.文明家庭传美德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設,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
其他文献
无论在任何一个时期,班干部制度的建设和发展都会受到来自班级、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恰恰是由于这些影响,它才能在历史和现实中不断地调整和变革。也正因如此,它才不断地被人们赋予新的内涵,进行新的解读,最终形成现在较为成熟的样态。  从源头上讲,我国的班干部制度设计“承袭”了苏联的集体主义教育理念和制度安排,经过70年的发展和转型,它的内涵和结构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对学生和学校的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教授,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方法、行为方式会影响学生一辈子。事实上,只做经师不做人师,或者说没有当过班主任,是老师的一大遗憾。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他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施加影响。班级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  一、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从理念上来讲,班级管理更多是促进对话交流、协同的力量,形成同心同德的价值观念,拥有自信
摘要 新时代的学校安全教育面临新挑战。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方式的创新对于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和提高学校安全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安全行为干预与安全素养培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将项目化教学引入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分析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项目化教学的价值,探索其实施路径,可为完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实施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保障  作者简介 胡勤涌,重庆市巴蜀中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背景下,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可划分为“理解”和“被理解”两个维度,通过开阔国际视野、引进科技知识、了解国际规则等举措增强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包容和理解;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扎根中国大地、参与全球治理等举措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和理解,进而推动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关键词 开放;国际理解教育;人类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当前,加强作业管理,让广大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广大学校需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将作业与学生发展结合在一起,实现作业及作业管理的创新发展,以作业创新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一、作业是教书育人的有效
10月30日,“量子位”发表了一篇名为“浙江小学生戴上3,500元‘金箍’:实时监测上课走神,自动报送老师家长”的新闻,讲述的是一所小学利用自称来自MIT和哈佛等知名研究机构的产品,让孩子们上课时佩戴,通过检测脑电波来评判学生注意力情况并打分,分数信息可以为教师或家长所用。这一新闻引发轩然大波。无独有偶,2018年,曾有一所中学将一款名为“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科技应用于课堂教学。该系统在学生上
王局长,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为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请问近年来鄞州区在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王建平:您好!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鄞州。鄞州自秦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素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王安石曾在这里兴学育才。鄞州也是全国知名的“院士之乡”,据统计,现在健在的鄞州籍两院院士就有20多人。鄞州现在是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坐落于嘉兴南湖之畔,创办于2006年秋,是一所年轻而有朝气的公办学校。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弘扬红船精神,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力求让每位学生成长为乐善而行、乐学而敏、乐健而欣、乐艺而长的红船乐娃。  在红船精神领航下,学校积极探索红色德育特色课程建设之路,让学生追寻红色足迹,感受红色情怀。精神是抽象的,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创、奋斗、奉献,
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既要能够统筹兼顾地考虑要素结构和流程步骤,又要能够重点突出地对于关键问题进行特别关注。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校本课程评价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引领下选择和开发合适的评价工具,促进校本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学校独特文化的特,是新时代精神指导下的特。这种独特文化应以新时代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实践文化、地域文化与创新文化有机地统一到新时代教育使命上来。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1]故,学校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营造独特学校文化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一所学校生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文化,都有自己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