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产电力机车上的微机应用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r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探讨国产电力机车上的微机应用状况,并且对微机控制技术在电力机车上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国产电力机车;微机控制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高速列车控制功能的发展需求,在当前最新研制与应用的机车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无疑是焦点话题之一,这也是我国控制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见证。
  1.国产电力机车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
  国产电力机车的发展从SS1一直到SS8,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①有触点控制。SS1机车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的控制电路由开关与继电器祖组成;②以小规模集成器件与分立器件的模拟控制,其中代表的机车包括SS2、SS3以及SS4等;③以中规模集成电路运行为基本要求的模拟控制,其基础的模拟控制基础主要是8K模拟技术,国产化后主要应用于SS4改进型、SS5以及SS6等;④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运行基础的微机控制,其主要的代表机车包括SS4B、S8等。
  2.国产电力机车上的微机应用
  电力机车上微机的应用最早是用来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采集。在1983年的时候,研究人员就能够使用Z80单板机对SS1机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参数与功率进行测量,然后在部件控制方面应用到微机。
  近些年来,为了充分保障机车在行驶使的安全性,研究人员应用微机在机车的运行进行了记录与监控,并且也开发出更多的机车运行记录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产品就是LKJ-93。该产品能够将地面信号作为主要的信号,集记录与监控与一体,在超速行驶的时候能够进行常用制动、卸载以及紧急制动的分级处理。另外一种机车的主体信号为机车信号,主要用途在于高速列车的安全装置,该机车是由我国铁科院通号所研制并开发的速度分级控制系统。
  微机控制系统在国产电力机车的应用与开发起始于1987年,在1991年将样机安装在SS438号机车上。一直到1993年底,该机车运行公里超过12万,并且其中的微机控制系统还通过了各项技术审查关。到了1996年8月底,该机车运行的公里数已经达到30万。在国产的机车中,应用到微机控制系统的机车主要包括SS4B、SS8以及TM1等。SS8准高速客运机车是我国国产的电力机车中最先应用微机控制的机车。
  为了充分满足高速实验的各项需求,SS8001号在电机方面改用为900kW,并且在将传动和齿轮传动比与空心轴转动之后,在某高校中以250km/h的速度状态下进行动力学实验,并且在郑武线上的一小段区间内开展200km/h以上的提速实验。由于将微机控制技术应用在各种实验中,能够通过软件修改的方式充分满足实验的需求,从而使其可靠性与灵活性得到了稳定而充分的发挥。
  SS4B、SS8以及TM1机车上的微机控制系统基本硬件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并且控制的思想也大致相同,而软件则需要针对具体对应的机车进行编制。该项微机控制系统主要是交直传动电力机车所共用的一套控制系统。
  3.电力机车上的微机控制基础的未来发展方向
  3.1将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全面开发出来,以此来将中间继电器组间的有接点逻辑控制电路系统。逻辑控制单元LCU应当具备极高的可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如果LCU本身产生故障,那么机车就不能正常开动,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冗余措施。现阶段已经运行的超过200km/h交直传动的电动旅客列车组的动车上应用LCU将以往的有接点逻辑控制电路取代。
  3.2进一步完善列车安全装置中的ATP功能,并且使其逐渐向着ATC的方向进行发展。就高速列车而言,其安全装置性能的优劣十分重要。而ATP的主体信号应当是机车信号,其可以采取三取二或二取一的方式来对ATP工作的正确性进行保证。除此之外,ATP还应当和空气控制系统与列车动力控制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从而通过显示屏为列车司机提供有用的信息。
  3.3由交直传动控制过渡到交流传动控制
  随着我国交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高电压、大功率的IPM、IGPT等原件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现在机车中的交流传动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目前,交流传动控制技术的实用主要有矢量控制、直接力矩控制以及滑差控制。
  3.4单台机车控制逐渐过渡到列车网络控制
  随着我国客运列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动车组列车与高速列车的研发与运行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的焦点话题。在动车组机车上不但很多的部件都由计算机控制,并且在客车中也出现了很多计算机控制的部件,如客车空气制动、轴温检测、防滑装置、辅助逆变器以及空调等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而这种控制就需要把列车的整个计算机部件进行网络连接,从而使司机控制全列车,并且充分了解到每一个部件的实时运行状态。车厢总线主要是用来连接同一个车厢中的每个计算机部件总线,而列车总线能够将各不相同的车厢中的计算机进行连接,从而使首车上的计算机对整个列车的运行进行管理。
  4.结语
  除了上述的四个方面外,我国在微机制造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并且STM表面贴装工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随着插件功能的不断完善,多层印制板应用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之中。而元器件的变革与创新,同样要求现有的硬件功能不停地升级与更新。伴随着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电力机车上的微机技术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栋.探究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系统的控制与故障诊断[J].科技资讯.2012,31:122.
  [2]彭龙虎.合宁客运专线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原理分析[J].科技创业月.2013.02:175-176.
  [3]王岳森.小议SS4改电力机车DK-1制动机的用途及在实际运行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08:178.
  [4]赵树海,谢继成.电力机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取[J].职业.2012.05:36.
  [5]郑义军,郑平.电力机车空转保护系统检测仪[J].铁道技术监督.2012.12:34-37.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已越來越多地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形式:  l、集体讲授。集体讲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集体的课件演示,特别是在理论知识、教学重难点等地方运用。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把学生分成4叫人的异质组(按学生的程度搭配进行分
摘 要:本文首先对差速器的差速原理的运动学方程进行了推导,为了验证推导差速器差速原理的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本文基于AMESim建立了差速器的运动学仿真模型,并且在连续变化和阶跃负载激励的作用下分别验证了差速器差速原理的正确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差速器的运动学仿真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仿真方法。  关键词:差速器原理;运动学方程;AMESim;仿真  前言  将差速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作为研究对
谈起音乐特长生,作为每一位音乐专业老师都不陌生,因为,他们是音乐老师们所极为关注的特殊群体。在课堂上,他们经常高高举起小手,充满智慧、神采飞扬。在每一次节日活动里,老师稍加组织就能在短期内绽放出漂亮的朵朵蓓蕾。他们一个个与众不同、气质非凡,人人身怀绝技。  一、音乐特长生——现状与特征  1、音乐特长生现状——人数较多 重视考级  笔者在本校第三、四、五三个年级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各班都有相当比例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教者要充分运用农村优势,注意开掘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水之源,把学生的眼光从身边引向社会,从中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以正确积极的态度观察与认识生活。这样,既满足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和增长生活知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与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工
介绍了重介浅槽分选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算法、功能及特点,并分析了该系统在五龙矿选煤厂重介浅槽分选工艺中的应用情况。实践应用表明:重介浅槽分选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稳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的采暖提供了更多的方式,甚至逐渐形成了一门重要的环境调控和保障技术。暖通采暖便是其中一门实用的技术,本文将探究暖通采暖技术中常见的问题并对其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