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主认知功能及生物节律改善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主认知功能及生物节律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增加阿戈美拉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自主认知功能以及生物节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内容的改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生物节律均存在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佳(P<0.05)。结论:应用阿戈美拉汀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主认知功能以及生物节律改善效果均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精神分裂症;自主认知功能;生物节律;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54-02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病因未明且由多类症状群共同构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通常在青壮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并能以缓慢亦或是亚急性的方式发病,且患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可存在思维和感觉,以及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部分患者还存在着精神不协调等特性[1]。在治疗方面,利培酮属于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常用选择。然而国外有报道指出,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若联合应用抗抑郁类药物,则可能达到相对更佳的治疗效果[2]。阿戈美拉汀为新型的抗抑郁类药物,已被证实具有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为验证此种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主认知功能及生物节律改善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案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市黄岛区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CCMD-3中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有关诊断标准[3];②年龄≥20岁;③患者或其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类别的精神类疾病者;②有恶性肿瘤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有关脏器的功能障碍者;④孕妇或处于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⑤资料数据缺失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9例,其中观察组有男36例、女33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7.64±1.0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6.57±0.32)个月。对照组有男38例、女31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7.70±1.1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6.61±0.44)个月。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已得到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研究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常规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齐鲁药业,国药准字H20050042),剂量为1~2次/d,初始剂量设置为1 mg/d,7 d后逐渐增至2~4 mg/d,14 d后再逐渐增至4~6 mg/d,而后保持服药剂量不变。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增加阿戈美拉汀(江苏豪森药业,国药准字H20140122),剂量为25~50 mg/次,1次/d,均在睡前服用。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主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内容变化,以及生物节律改善情况。其中自主认知功能通过MoCA评分实施评价[4],主要内容包含以下方面:①定向力;②延迟记忆;③抽象思维;④语言流畅;⑤注意;⑥记忆;⑦命名;⑧空间执行能力。此评分量表的总分值为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也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凭借(例,%)加以表示,其比较实施c2检验。计量资料凭借x±s加以表示,其比较给予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自主认知功能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内容变化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内容的改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物节律改善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物节律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生物节律均存在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佳(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类病因尚不完全明晰的重型精神病,亦是目前较难完全彻底医治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在癥状表现上,此类患者通常意识较为清楚,智力也比较正常,却常伴随敏感多疑的现象,容易出现幻觉或者妄想,以及兴奋及冲动等行为,严重者还会合并认知功能的缺陷及精神衰退,以及精神残疾等症状,对其工作及生活均有不利影响[5]。以往在临床上常选择利培酮对此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与效果,但远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6]。尝试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均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内容的改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5),提示观察组所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分析原因,主要可能与所用药物的具体药理机制等因素有关。详细而言,利培酮主要是选择型单胺能抗体,对于具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所存在的怀疑和幻觉,以及妄想等阳性症状,以及社交淡漠与反应迟钝、少语等阴性症状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7]。而阿戈美拉汀则属于可对褪黑素产生激动,及对5-HT2C型受体产生拮抗作用的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其抗抑郁作用较好,而起效速度较快,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也相对较好。将其与利培酮联合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发挥了较强的协同增效等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物节律均存在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佳(P<0.05),这充分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案可较好地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物节律。原因考虑与该组应用的阿戈美拉汀有关。事实上,生物节律紊乱已被认为是引发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诸多精神类疾病的重要因素。而阿戈美拉汀属于首个可对生物节律紊乱进行调整的抗抑郁类药物,其可在2周内发挥治疗作用,有效减少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帮助其维持大脑的睡眠循环次数,同时调节并优化其晨起状态,有效降低了日间嗜睡情况,通过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及睡眠状态,最终帮助其调节生物节律,因而观察组应用阿戈美拉汀后的生物节律改善效果相对更好[8]。这在De Berardis等的报道结果中也存在类似的结论加以佐证。   综上所述,应用阿戈美拉汀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主认知功能,以及生物节律改善效果均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春燕, 孙继军, 江长旺, 等. 首发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特征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1): 1906-1909.
  [2] Englisch S, Jung HS, Lewien A, et al. Agomela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in Schizophrenia-Spectrum Disorders: An Open-Prospective Proof-of-Concept Study[J].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6, 36(6): 597-607.
  [3] 肖攀攀, 宋來云, 郑小泳, 等. 加用阿戈美拉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 44(5): 283-287.
  [4] 岳君思, 朱道民, 吴伟明,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在心理理论与社会功能间的中介作用[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6, 25(10): 900-904.
  [5] Englisch S, Jung HS, Eisenacher S, et al. 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Agomelatine Treatment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morbid Depression: Results From the AGOPSYCH Study[J].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8, 38(4): 357-361.
  [6] 任智勇, 王斌红. 阿戈美拉汀与度洛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比较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11): 1995-1997.
  [7] 袁裕波, 黄丽, 李优明, 等. 阿戈美拉汀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院, 2019, 19(10): 1503-1505.
  [8] 刘颖峰. 利培酮合并阿戈美拉汀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8): 56-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层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HAMA、HAMD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展开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诊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纳入时间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0),行全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30),观测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AD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對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80.45±3.91)分高于对照组(73.65±3.73)分(P<0.05);观察组护
【摘要】目的:总结外科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治疗时,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随机抽取200例小儿慢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评估两组用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
【摘要】目的:就智慧护理在老年卧床患者家庭护理中对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予以分析研究。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本院出院的62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在各组患者出院期间分别展开常规护理、智慧护理,以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54.84%,观察
【摘要】目的:以治疗膝骨关节炎为目的进行探究,并探讨浮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病例数:70例,患者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35,浮针治疗)和对照组(n=35,常规针刺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在VAS疼痛评分的对比方面,研究组治疗后的评分为(1.13±0.62)分,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为(2.88±0.9
【摘要】目的:研究膦甲酸钠联合保妇康栓对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膦甲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膦甲酸钠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两组宫颈HPV感染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动脉硬化检测指标baPWV、ABI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动脉硬化的因素,为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及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非高血压者4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动脉硬化指标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体重指数、抽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饮酒等因素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对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痰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短期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行短期肺康复治疗。组间对比: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治疗前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