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利用一维层状云模式对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冷锋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此次冷锋降水属于冷云降水过程,冷锋前后云中主要以冰相粒子为主,云中水质粒自上
【机 构】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五”科技攻关课题(2001BA610A-06)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利用一维层状云模式对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冷锋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此次冷锋降水属于冷云降水过程,冷锋前后云中主要以冰相粒子为主,云中水质粒自上而下的空间分布依次为冰晶、雪、云水、霰、雨水.冷锋前后,各种水质粒有着不同的含量及数密度,但形成水质粒的主要微物理过程都表现为:冰晶数密度的增加主要依靠核化、繁生,大部分雪主要靠凝华、撞冻过冷云水和冰晶增长,霰的质量增加主要靠撞冻雪、过冷云水和雪自动转化而来,大部分的雨水是由霰融化而来,因而此次冷锋降水机制表现为“水汽-雪-霰-雨水”
其他文献
《汉书》卷7《昭帝纪》说到汉昭帝九岁时耕于“弄田”,注家有不同的解说。现在看来,应劭“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故往试耕为戏弄也”的理解应当是正确的。汉昭帝耕于“弄
本文构建了包含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西部地区城乡发展
针对梅雨量的分布特性,提出应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梅雨量丰枯预测方案.利用相关分析取得恰当的延迟特性,根据梅雨量在X轴上的分布特点选取门限值,并通过改进
利用酒泉高空站L波段雷达-GTS1电子探空仪系统与“59—701”系统1个月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站使用L波段探空系统后高空探测资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直接对比、与国家气
应用本溪地区1953-2005年气温序列资料,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周期变化、冷暖阶段、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分布规律非一致性变化;年平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的原理,利用2004年6月哈尔滨GPS跟踪站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哈尔滨地区的大气综合水汽含量进行了反演,得到了误差(与控探空资料计算的水汽含量相比)为2.7 mm的反演结果。同时对影响水汽反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项误差对水汽结果的影响程度,并对反演结果与探空资料结果和实际降水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其间变化一致性的结论。
利用从江县1981-2005年5-10月逐日温度、降水、蒸发及持续降雨日数等气候资料,对气候变化诱发椪柑果树发生黄龙病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和6月上、中旬旬
利用地面常规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01年7月26-27日发生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降水是由河套西侧高